老房子原本的橱柜变成了墙壁上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贴面板,突然就有了生命,在不同的空间中流畅地蔓延开来,形成了具有当代意义的上海橱柜。
这是一个位于上海富民路的设计师之家,来自新加坡的偏建设计团队主创人员黄向军、周易昕、成美芬继纽约dwellingbox之后,为他们自己在上海居住所带来的另一个充满实验风格的作品。
简洁,依然是最基本的词汇,除了木头的原色之外,一体通畅的白色让整个视觉异常干净,也许是因为太过于空旷和整洁,巨大的木纹贴面背后,总让人感觉暗藏玄机,果然,大部分木块背后都有秘密,在装饰功能之外,它们都被设计成了可以放东西的橱柜,另一个功能则是成为整个房间在功能区域划分的隔断。
“我们想设计一个通透的纽约式的LOFT,但原本的空间里就有很多橱柜,后来看了不少上海人的房子,在空间逼仄的年代,上海人采用了定做的橱柜来区分空间功能,达到储物的效果,这也反映了上海人精明实务的一面。”也许只有设计师才能如此自由地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当然,这也与他们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工作方法与思维有关。“我们采用了新的方法论来对待设计的项目,或许那就是我们的风格。我相信建筑理论和建筑批评的力量完全可以指导和丰富建筑实践。然而由中国今天的发展看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师并没有被理论所制约”,黄向军说。偏建的设计十分重视现场,每次开始一个新项目,他们都会到现场进行大量的“阅读”,像考古学家一样挖掘现场的史料,透过当代的眼光把远古的故事解读出来,并重新将之运用到设计里。在新加坡、纽约、上海等地生活过,偏建就不断收集着各城市所提供的线索,并尝试将它们混搭起来使用。
上海橱柜就是偏建在设计现场发现的史料,仔细端详并多方面地考究其历史由来和使用功能,被动的橱柜变成了墙壁上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贴面板,突然就有了生命,在不同的空间中流畅地蔓延开来,形成了具有当代意义的上海橱柜。这些“橱柜”不只有储物的功能,还能藏起难看的电线、空调等等,甚至还能当成家具来使用,根本不需要多余的家具,那些块面的结构不仅是收纳之器,也是可坐可躺的椅子、沙发,或者是书架、茶几,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可以变幻出多样的游戏。而这个设计不但减少添置家具的烦恼,甚至很轻松地就能将家变成为一个开派对的空间,十分符合现代人多元的生活方式。
这个家,改变了别人对空间的认识,其蜕变的基础却是建立在原有的智慧上,吸收了上海的养分,开出来却是一朵奇异的花。他们在纽约设计的家,也富有试验性,由梅森耐板造成,如一个巨大的箱子,睡床、餐桌、工作室等合为一体,只要插上一个电插头,整个“家”就能如常运作,甚至移动自如。“9·11之后,纽约出现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我们发现了“无家可归”这一史料,就将之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上,我们在里面住了两年呢,整个家也很符合我们的流动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苹果发布新一代iPod Nano 08/09/10
·Santo Volto教堂 08/09/10
·地产上下流资源趋向深度整合 民间交流促进"携手合作" 08/09/10
·今年流行睡衣风格男装? 08/09/10
·被误读的营销,被误导的理念 0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