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首先有请著名经济学家、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博士)首先为我们演讲。
陈淮:大家好。我们讨论城市,讨论青岛这个城市,讨论青岛这个城市如何发展和竞争,这是我要讲的主题。中国应该说是一个对城市认识比较晚的民族,刚刚主持人在开幕时说的话,说青岛很古老,其实我们也不是很古老,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如何经营城市,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化是在最近这些年中,才逐步成为我们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我们很希望从城市这两个字讨论起,我们阐述的主题,中国的城市,大部分是从城到市,只有青岛是有市无城,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别,这是青岛城市的特点,我们说的北京城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在这个城市里面,城是主要是,住在城里的城市资源的支配者,如果大家去过北京城,对北京城的历史有了解的话,就会知道北京城有内外三道城墙,我们去过北京城的二环路,那是北京的真正的城墙,为什么立交桥都叫什么门呢?建国门等等,在我很小的时候,那些城墙都在,内外两道城门,很完整的城墙。第二道城墙是皇城,大家唱的皇城根,曾经是4面都有墙的,第三道城墙是到北京旅游看到的故宫,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城市,以城为主,住在城里的是贵族,市场在城市中没有立足之地,北京要成见大商业街区,要优选老字号入驻,我们现在拍了很多北京老字号的电视剧,实际上在北京城市文化中,所有的商业在城市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最多只能在城以外,给大家看一个示意图。
这些老字号所在的地方,左邻右舍是什么?是桃源亭,乱葬岗,东侧是天桥,是说相声的,南侧是八大胡同,大家都知道是干什么的,西侧是菜市口,杀人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城市中,市场商业是和下九流为伍的,没有立足之地的,这是中国传统的城市。我们对比青岛发展过程。
市场、商业以及近代工商业是这个城市崛起的最初的动力,这是我们有的优势,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尽早激起工业和市场经济以及最容易接受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这块土壤中孕育了很多的企业家。
我们的民族是有5000年农业文化的民族,在历史上对城市,农民、农业、天然的对城市有一种轻视、藐视甚至是敌视的态度。所以我们进城就拆城墙,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也采取了大量的和城市化相悖战略趋向,我们在长达15年的时间,70%的工业固定资产配送到山沟里,我们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工人也要学农,解放军也要学农,机关干部也要学农,总之把城市的资源放在农村觉得是一种善意,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和我们今天的城市化是密切相关的道理,什么道理?我们原来以为全社会有100个人,这100个都去种地才可以吃饱饭,我们始终有一个逻辑,把所有可以动员的资源都尽可能多的投入到直接谋取吃、穿、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一个很著名的黄梅戏叫《天仙配》,这个歌表达了几千年中国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什么样的理想社会?娶个仙女做老婆,这是什么日子?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纺布来我耕田,就是说仙女娶到家也得下地干活,我们把仙女动员起来下地干活种粮食,打的粮食够吃了吗?不够吃,全社会有100个人打的粮食给50个人,注定一部分人饿死,所以我们就要战乱纷争,直到中国人口减少到与土地相抗衡为止,所以我们就有先生产后生活。我们现在住房脱困和改善的问题很尖锐?因为我们先生产后生活,因为我们要知识青年到农村,而不是农村人口到城市,因为我们刚刚说解放军、机关干部都要学农,因为我们要扩济粮,我们深挖洞,解决了中国的吃饭问题没有?没解决。解决了就不会有安徽农民包产到户的革命,今天我们知识青年不到农村了,相反很多农民人口和劳动力到城市,向城镇转移,成为我们城市化人口聚集的重要部分,网上昨天的效益,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逐步的将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有固定工作的逐步解决他们的户口问题,打破城乡户口比例,1980年城镇人口是1.96亿人,到现在是5.77亿人,我们城镇常驻人口增长200%,现在我们的粮食够吃了吗?我们粮食吃不了,说一个数字。200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是4.97亿吨,是过剩的年头,别以为今年粮食缺粮食,我们足够实现供求平衡。我们说的城市化,我们说的城市前提是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经济走到不是资源向农村集中,而是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就是城市化,是我们历史的伟大进步。
我想说的第一个,我们面对的是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包括我们所讨论的房地产,也是建城市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住房建设,不是简单的住房建设,是和人们讨论的与欧洲、美国日本不一样的地方,日本在60、70年代的住房建设也是和城市改造连在一起的,今天不是的,至于欧洲和美国的城市,过去一些年中,人口在城乡结构中还是趋于稳定的,我们正好是建设城市,发展城市、改造城市的过程中,所以我们才有拆迁等诸多的矛盾,我们如何看这个问题?中国面对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支持我们过去十五计划的6-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将长期支持中国经济20、30年的快速增长。
·直播:城市·观点论坛青岛行 07/11/22
·城市·观点论坛青岛行会议议程 07/11/22
·城市·观点论坛青岛行组织机构 07/11/22
·城市·观点论坛青岛行邀请出席嘉宾 07/11/22
·城市·观点论坛青岛行 07/11/2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