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用近乎执着的一生努力诠释着,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王韶 漫漫人生路,每个人总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只是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态度不同,最终导致人生的境遇也截然不同!
中国近代一位名声显赫的大人物,论出身和天资,皆属平泛之流,一生多舛,最后却成为“千古第一完人”,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洋务运动创始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备受世人敬仰!且其家族自清末至今绵延数代人才辈出而不衰,成就贡献突出者多达240余人,还没有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的奇观!
他,便是曾国藩!
毛泽东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认为曾国藩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不仅成就事功,其思想也影响社会。毛泽东创建红军之初所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便是承受曾国藩治军精神“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之影响。
蒋介石也说“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李嘉诚与马云讲:“听他两句话,足以学会做人做事”“读懂了曾国藩,何愁不成功?”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近日,边品读《曾国藩传》《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边感悟职场得失,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师为将为相待人处世之哲学句句振聋发馈,字字珠玑!
修身,为人处世之本
古语云: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从做人开始。只有会做人,才会做事、做好事。
曾国藩,为人处世、自强不息的楷模!
6次科考落第,文章还被“悬牌批责”为“文理欠通”,两次战败投河自杀,五遭权贵耻辱排斥,47岁被皇帝弃用……高中秀才前没有一个人看好他,老师汪觉庵还曾骂他:你生就一副没出息的样子,你将来要是能有作为,我给你背伞……
如果是他人早在众人的耻笑、抵触和排斥中失去勇气,泯然众人矣!但曾国藩偏偏有一股倔劲,坚信勤能补拙,认死理“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自始至终认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事情是做不成的。如读书,他不读懂上一句,决不读下一句;不读完一本,决不摸下本;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做事、训练湘军、带兵作战无不如此,他“守拙”“坚忍”,将勤、恒发挥到极致!这做法看似很笨拙,事实证明非常高明,为他未来人生的“开挂”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坚实基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838年,曾国藩朝考得授翰林。从湘潭乡村来到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京城,尽管朋友圈高手如林,仍一度自负、虚荣、傲慢、浮躁,爱看杀人、喜赶场赴宴┉┉“一无所作,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曾国藩“三省吾身”,自卑彷徨迷惘之余发出感叹,立志学做圣人,以圣人标准要求提高修养,克服虚伪,拒绝“闲游荒业”“闲谈荒功”,制定“日课十二条”小目标: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其所忘、月无忘其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勤修不缀。
修身正心,为人处世之本!一个人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改正缺点。自古成大事者,不是因为天资聪颖,而是善于反省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曾国藩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不择手段玩心眼,或能图一时之利,成一时之事,但决非长久!
齐家,立业做事之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紧密相连,中华民族重视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家齐天下平”,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为什么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 曾国藩的言传身教或许是主因之一!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作为湘军创建者和统帅,曾任“天下第一肥缺”两江总督8年,位高权重。曾国藩却在贪污腐败、穷奢极欲的官场中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俭朴,不恋女色,夜饭不荤,不抽烟,不喝酒,穿着陈旧,鞋袜家人做,及至过世仅存白银万两……
其幼女曾纪芬回忆:“先公在军时,先母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曾国藩极少往家里多寄钱,不只为保其清廉之节;最主要他认为只有从小经历生活磨炼才能成就大器。家信中说:“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曾国藩治家除身教外,还十分注重言传。三十年间,与祖父母、父母、弟弟及晚辈等交流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心得书信多达1500篇,后被李鸿章兄弟整理成《曾文正公家书》,成为曾氏后人代代传承,当时及后世民众争相仿效的家教经典!
曾国藩鼓励耕读传家,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8字为家训,他认为门第太盛会出事端,教育儿女只要多读书有学问,就不怕没饭吃,不希望子孙当官,不给子孙留下任何财产。
曾国藩一生崇尚“礼谦、耐烦”。对朋友以诚待人、不仗势欺人;对幕僚下属推心置腹,谦让战功,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对家人倡崇“勤、敬、和”,常以张英和张廷玉父子 “六尺巷”故事教育家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修身养性既造就了曾氏家族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也成就了他功勋彪炳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中,父母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教育、正确的灌输都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塑造其高尚品行和成就影响至关重要。中国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硬汉无孬儿”,或许讲的就是这个理!
治国、平天下,大丈夫之责任担当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真正的丈夫有责任、有担当,有志气、有理想,有使命、有信仰,重情重义、坦坦荡荡!
曾国藩乃大丈夫也!
清朝末期,统治阶级腐朽堕落,长期的“闭关锁国”使旧中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社会纷乱,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清王朝风雨飘摇中!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曾国藩初涉官场便立下“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内圣外王、拯救天下”之志!但官场水深龙多,曾国藩屡屡碰壁,却不堕凌云之志,经历着一次次常人所难忍受的“碰壁—大悟—前行”,人生也由此产生次次蝶变,这既是他不懈的自我修炼,也是他永恒的家国情怀。
一篇《应诏陈言疏》直陈官风不正、朝臣不作为,希望整顿吏治、革除时弊,改善时局┉┉且不说遭恨京城同僚,还开罪咸丰帝!
1852年,“丁忧”在乡,开办“团练”,铁腕严惩匪徒恶霸,湖南地方官谓之“曾剃头”,厌恶、排斥、报复他……
痛定思痛!曾国藩决定不争一时之长短,以退为进远走衡阳训练湘军!但他一介书生,练兵带兵既没丁点经验,还面临无场地、无职权、无经验、无朋友和无制度保障等困难,艰辛可想而知!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曾国藩练兵事必躬亲,特别强调“以勤为先”“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要求“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史载,曾国藩“创建舟师,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不惮再三更制以极其精”!他治军讲究“将必亲选,兵必自募”;重视士兵思想政治教育,编写巜爱民歌》“反复开说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
“智慧愈苦而愈明”!靖港初战,曾国藩铩羽而归,战舰损失三分之一,炮械损失四分之一……“国藩愤,自投水中”!随后湘潭大捷却开启了曾国藩和湘军的高光时刻。尽管后来九江大败,被皇帝拿掉兵权……曾国藩始终紧咬牙关,结硬寨、打呆仗,以静制动,自固为本,把挫辱活生生吞下,逆境中愈挫愈勇。
曾国藩位高而不贪权,坚持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不担心学生功绩超越他,唯愿能如他般胸怀天下,如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沈葆桢等。为免于猜忌,主动裁减湘军,以退为进┉┉风云际会中曾国藩不再是愤世疾俗的“愤青”,而是棱角磨平,成为长袖善舞油滑圆通的官僚。
“不怕柴狗子,只怕洋鬼子”“弱国无外交”!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认为洋人的祸害比太平天国更大、更危险!他既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办安庆内军械所(生产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派遣幼童留学美国、设立中国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筹建金陵机器制造局(近代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创办中国最大规模的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派人(容闳)到外国购买成套“制器之器”…… 洋务运动中,曾国藩表现出诚挚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包容开放的求变意识,虽然洋务运动未达预期,但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却起到重要作用!
┉┉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国藩作为一位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无可避免地残留着时代的铬印,“中国千古第一完人”或者言过其实!但客观辩证地评价,他从一位“吊丝”到为父为师为相,胸怀家天下,入则能独善其身,出则济天下,德、言、行均有非凡建树,这不管在什么社会、什么时代都非常不容易,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用近乎执着的一生努力诠释着,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今天,曾国藩的思想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人生智慧与箴言犹如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泉滋润着无数人!
王韶 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会长 观点新媒体专栏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王韶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