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只口罩的武汉爱心之旅

观点网

2020-04-02 09:05

  • 勇担使命,冲锋在先,倾尽全力,施展所长。这是业界对华发的16字评价。

    杨光华 口罩,这个春天的关键词。

    一度限购,一罩难求。这个春节表达情感的方式,不是发微信拜年,而是说,“我给你寄口罩吧!”

    封城第4天,湖北仙桃的一家口罩厂老板,花3倍工资找不到工人。一位英国华人一口气买了25万只口罩,打包送上飞机送往中国。2月份,全球口罩支援中国。

    有人哄抬口罩价格,有人在朋友圈卖假口罩,也有民族企业积极造口罩。

    疫情期间,全国有6000多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

    3月份以来,中国口罩驰援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消费者通过淘宝海外版购买了超过1000万只口罩。

    截至4月1日,全球确诊病例突破85万例。全球对防护物资的需求日益增长,防护物资也愈加紧缺。

    01

    如今能给你送口罩的,一定是爱你的人。

    封城后,艾倩在几个电商平台买口罩,都因为是武汉,商家没有发货。后来,疫情稳定后,陆续收到之前网购的口罩。

    如今,艾倩最缺的不是食物,而是口罩。因为很快就要上班。她家里的口罩储备,又成为紧缺物资了。

    昨天,华发物业上门给艾倩送来10只口罩。在武汉有近1万名像艾倩一样的华发业主、3万组意向客户,最近收到或领到华发捐赠的30万只口罩。

    这是截至目前,武汉房地产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口罩捐助。

    已入住的业主是华发物业送口罩上门,还未交房的业主是顺丰快递邮寄到家。部分业主选择了等城市解封后再到物业处领取。

    艾倩说:“礼轻情意重,感谢华发!这60多天隔离在家,物业服务很周到。”

    60多天前,华发是第一批援助武汉的国企。

    武汉封城后的第三天,华发采购的首批医疗防护物资就送到武汉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手上。当天,华发向武汉捐助2000万元到账。

    此后,华发开通武汉项目的售楼部,作为抗疫物质的临时仓库。1月31日,华发向青山两家定点医院,捐赠营养物资。

    同时,华发调动旗下投资的27家企业各展所长、全力驰援武汉。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华发率先响应,精心组织。(延伸阅读:武汉封城,她捐款2000万后,依然还在和武汉一起战斗!)

    02

    除了捐口罩,华发还“跨界”自建了一座口罩工厂。

    春节期间,华发集团成员企业华实医疗,用40天时间研发出全自动口罩生产线。

    华实医疗是华发集团旗下新三板挂牌企业华冠科技子公司。除能生产口罩外,还能生产口罩生产设备。2月18日,华实医疗腾出近1000平方米的厂房,建设2条普通医用口罩生产线、3条N95口罩生产线,日产能将达到30万只。

    3月13日,华发向珠海捐赠180万只口罩,帮助珠海复工复产。

    其中自产的一次性防护口罩100万只。这也是华发自主生产的首批口罩。华发海外采购的50万只一次性口罩,向珠海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免费派发;海外采购30万只医疗级口罩,捐赠给珠海医疗机构。

    这是珠海市最大一笔口罩捐赠。

    截至3月31日,华发集团已捐赠物资价值超过2116万元。其中包括口罩364.03万只(N95级口罩21.93万只,医用口罩16万只、一次性口罩326.1万只)、医用手套65.37万只,医用防护服2.48万套、护目镜2600个等物资。

    “人民需要什么,华发就造什么”。除生产口罩与口罩生产线外,华发集团投资的企业珠海台金科技、国佳新材改造产线,可生产医用口罩和消毒水。华发商贸公司已正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经营资质。

    比造口罩更神奇的是,华发仅用7天时间,建起一所珠海版“火神山医院”,即珠海市人民医院应急工程。

    该工程建设总面积约750平方米,包括5间临时急诊室、22间隔离病房和33张床位,以及集中淋浴室1间、储物间1间、更衣室1间,是珠海的“火神山医院”。

    2月2日,珠海人民医院写来一封感谢信,“在这关键时刻,华发这一慷慨义举,体现了大爱和担当。”

    除珠海“火神山”外,华发还迅速建设拱北口岸附属通道设施安装、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址配套路及污水排放施工等一批防疫重点工程。

    3月初,中国社科院责任云研究院公布了全国责任战疫优秀案例,华发集团成为入选的全国唯一地市级国企、广东省唯一国企。

    03

    爱是相互的。

    在武汉的60多天里,华发人也收到业主赠送的口罩、亲笔感谢信、煲的鸡汤,还有锦旗与表彰信。

    封城当天凌晨,武汉华发物业总经理伍峰把妻子送回老家,“如果我有什么不测,孩子至少还有妈。”

    早上9点,他动员团队10余人联系采购抗疫物资,“至少要采购1个月的物资。没有武器,战士上不了战场。”

    32岁的退伍军人周琦,是华发中城荟安全主管。

    每天早上7点开始,他忙着楼栋消毒,帮助孤寡老人采购送货。每天晚上11点后,才能与妻儿视频电话。武汉封城以来,他一直坚守一线,没有回过家。每天他的微信运动都在2万步以上,最多4万步。

    18岁的华发校招生郑欣文,是华发未来荟的客服。

    她每天扛着近50斤的消杀设备,穿梭于10栋、层高32-46的住宅,完成电梯、消防楼道、扶手、走道等公共区域的消毒。“做完一次楼栋消毒,就算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也会累到喘气。”

    封城一周后,华发中城荟业主柯琳想为家里老人买药。在网络平台上,服务费加价150元,也无人接单。无奈之下,她联系到物业管家李俊帮忙。李俊冒着暴露在病毒中的危险,很快把药物买回送到她手里。

    李俊的父母也在抗疫一线。一家三口,只有每天的晚饭时刻,才能短暂相聚。

    27岁的华发未来荟安管领班陈成,4个月没有回家。每天他忙着消防巡检、设备排查。今年是他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还没来得及举办婚礼,“疫情过后一定要给妻子一个盛大的婚礼。”

    华发武汉公司的资深员工樊光发,人称“发哥”。春节前,回了浏阳老家过年。疫情暴发后,他说服老母亲和家人,义无反顾“逆行”回武汉,加入同事的抗疫之战。

    华发股份市场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军牵线福建厂家筹集到了两台大型厨房垃圾处理设备和几万只口罩捐赠给武汉,其中一台设备捐给雷神山医院。“发哥”就负责运输装卸这个重达一吨的设备到雷神山医院。

    伍峰、周琦、郑欣文、李俊、陈成、樊光发……还有很多平凡的身影,每天为楼栋消杀,在小区门口监测体温,忙着为业主奔波送药,为业主团购物资。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发人。

    [后记]

    “人民需要什么,华发就造什么”。

    30万只口罩,从珠海到武汉的爱心漂流,只是华发的善举中很小的缩影。

    武汉封城后,华发第一时间千里驰援武汉,捐赠2000万元与爱心抗疫物资;当国家缺口罩时,自建工厂与生产线,创造了华发口罩,展示了民族企业的速度与责任担当;在疫情的关键时期,支援帮扶对口贫困村,守好乡村“最后一公里”。

    截至3月31日,华发集团所投资的56家企业累计捐赠现金3028万元,捐赠各类物资价值2143万元。

    在自身火力全开,全面复工复产复市的同时,华发还帮助珠海武汉两地,累计捐赠超过364万只口罩等防疫物资,彰显大爱。在复产复工复市的国家战略下,华发再次体现出国企担当。

    勇担使命,冲锋在先,倾尽全力,施展所长。这是业界对华发的16字评价。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杨光华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