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房地产最大的坑是什么?

观点网

2017-02-17 09:40

  • 如果2017年你还想在成都继续大炒公寓,小心上天台!虽说公寓和住宅很像,但有质的区别。

    天津不再新审批酒店公寓型项目。

    除了黄赌毒,这个世上可能没有什么生意能比炒房赚钱来得快、来得猛,来得让人招架不住。但,那是以前。至少在成都,住宅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疯涨过两个月之后,被限购、限贷、限地价、限房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迅速弹压,靠炒住宅暴富,显然已不可能。

    但是钱永远就没老实过,它们一刻都不会消停,连葱姜蒜都能炒上天,还有什么事情是资本做不到的?炒住宅不灵了,就去炒商铺、写字楼?但那些是大炒家才能干的事情,而且成都的商铺和写字楼早已过剩,不是想炒就能炒的,除非是完全不担心钱的超级大玩家,聪明人已经知难而退了。

    那么,就只有和住宅最相近,但是40年商业产权的公寓了。自从成都的住宅投资被打压,公寓产品开始买得格外好。像位于金融城的润富国际998这些一度有着海量公寓存货的楼盘,近段时间的销售太像是赛车刹车失灵的节奏,比野马脱缰厉害多了。至于绕城外大源板块的一品CG之类的刚需楼盘,低价就是王道,公寓超级便宜,所以一直卖得不错。

    如果2017年你还想在成都继续大炒公寓,小心上天台!虽说公寓和住宅很像,但有质的区别,如果是拿来自住,但凡能该买得起住宅的人,基本不会选择购买公寓,也就是说,公寓只能拿来过渡居住,或者干脆就拿来做工作室或者客房。问题是,成都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工作室和客房。再者,公寓除了做工作室或者客房,好像做其他的都不太合适。

    以前,公寓,包括loft、soho等各种不同变种,是被开发商和购房者看做“鸡肋”的。开发商不想做,购房者也不想买,只不过是现在炒住宅没了赚头,公寓才得以被重新捡拾起来,像极了冯仑口中随时可以被踢走的“夜壶”。

    还记得当年那个按照立方米为单位定价的嘉年华SMART公寓吗?优客逸家的加入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据称是专为年轻人打造的社交圈。就在前不久,将公寓社群做到极致的YOU+公寓创始人刘洋宣布自己的公司要去公寓化了。

    一瞬间,感到了寒风在瑟瑟地吹。所有所谓做公寓社群生意的人,终极目的都是要从人身上赚钱,靠租金是靠不住的,这就是说,公寓本身,只是他们拿来在人身上圈钱的工具,随时可以丢掉。

    不少开发商做公寓,很多时候是为了达到土地出让指标,并不是他们自己想做,但既然已经把房子修起来了,不卖出去就只有砸在自己手里,索性,把这个雷扔给购房者。

    成都市场上不乏公寓租得很好的楼盘,那是因为这些公寓找准了定位,而且有能力运营。但不得不说,那些自身并无特色可言,而且想不好该如何运营的公寓,除了砸手里,或者自己用,还能拿来做什么。问题是,买公寓的人,有几个是拿来自己用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九哥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政策与市

    楼市通讯

    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