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国房地产将是多变的一年

观点网

2014-02-25 15:47

  • 展望2014年的中国房地产,各大媒体、各大专家都做了大胆而详实的预测。我不是专家,也不敢断言房价的涨跌。只好虚幻的说说2014年影响房地产的网络热词——互联网和信托。

    春节期间在北京打车,司机师傅不再热衷于谈论政治、经济等宏大的话题,而是询问能否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付款?这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这样大手笔的往出散钱,要演哪一出呢?”还是司机师傅见多识广,“一定是想收购这些大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合并成立一个大托拉斯,再上市圈钱呗!”

    “打车软件到底怎么赚钱?”我把这个问题放到了几个号称“大家云集”的微信群里,答案却千差万别,有人说是靠广告赚钱,或者像美国一样靠用户的月费赚钱。也有人认为是烧钱,把消费者的打车习惯改变了,这样再绑定到网络金融的端口,最终上市套现。不管答案多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就是两类:一类是打车软件可以真的赚钱,理由是这类软件提高了搭车人和司机的效率,是未来的趋势;另一类认为第一种观点太天真,打车软件能否直接盈利不重要,关键是互联网的故事在资本市场的套现。

    双方在群里打得不可开交。这让我想起了近期的各大房地产峰会,大佬们都在热议房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万科的郁亮甚至组织了一场内部大会,把一些“先进分子”请到了万科的讲台,如刚刚成立几年的利用互联网卖房的地产销售平台——房多多的CEO段毅。他认为未来是“水泥+鼠标”的时代,无线互联网之后就是物联网的时代,那时房子就是人们与虚拟世界连接的主要入口了。这就像腾讯通过微信抢到了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一样。未来有准备的开发商将大有可为。

    我们无法推测万科能否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腾讯,但段毅确实给房地产的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房地产如何与互联网结合”。类似的话题,我前不久请教过田溯宁先生,“大数据时代对传统产业会有怎样的影响”,田先生斩钉截铁的说“大数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

    冯仑主席预见房地产与互联网有两大结合趋势:一是CTOB的形式,如房子的订制;二是基于平台的房地产应用,如网上实现房地产投资的资产配置。再套用田溯宁先生对大数据时代的观点,就是“房地产行业要有开放的思维、学习的心态才能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洗礼”。

    今年1月份房地产行业群里热议的事件还有“中诚信托30亿元煤炭能否如期兑付”。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是自由市场派,认为政府不能救,让其自然爆仓。这样才能教育人民群众信托不是刚性兑付的,投资是有风险的;另外一类是现实派,认为政府一定会出面协调,“不能任由其爆仓,否则以后谁还敢买信托?中国的房地产、地方债不都是靠信托支撑着吗?一旦爆仓,中国经济受不了”。

    而结果呢?是一个神秘者接了“危难的信托”。投资人的收益保住了,政府的维稳也不用担心了。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隐约看到了政府有形之手的维护。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金融危机,因为政府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但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呢”?中诚信托不仅折射出的是煤炭行业的风险,也折射出中国金融行业没有大步迈向市场化的系统风险。

    房地产具有投资品属性。按照2013年诺奖得主席勒的观点,在价格的快速上升周期中必然会伴随风险加剧甚至是泡沫。信托行业无意中扮演了地产行业升温的木柴,说到底是利率管制的信托市场托媒的结果。

    信托行业的风险在陆续引爆之后,地产行业的熊熊大火如果被抽走了木柴,结果会如何呢?2014年的中国房地产将是多变的一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苏鑫    

    审校:刘满桃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