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中国快消商品出海的短期成果抱有过高期望。”
观点网 手握近百亿现金的东鹏饮料,不甘固步自封。
10月9日,继今年4月3日首次递表失效后,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二次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而早在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便成功A股上市,首日收盘价涨幅高至44%,达66.63元/股;截至2025年10月9日,其收盘价为301.51元/股,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达352.5%,总市值1568亿元。
可见,东鹏饮料早已不是资本市场的新玩家。在市场看来,其此番赴港上市的目的或在于彻底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中国市场走强
当年,凭借“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东鹏饮料迅速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走红,甚至成功抢占了行业龙头红牛的大半江山。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算,东鹏饮料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若按零售额计算,2024年市场份额为23%,排名第二。
这几年,东鹏饮料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混得“有声有色”。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其分别录得收入85.0亿元、112.6亿元、158.3亿元,且增速持续增长,2023年及2024年分别为32.4%、40.6%,年复合增长率为36.5%
其中,功能性饮料是东鹏饮料绝对的业绩支柱。2024年东鹏能量饮料销量从2022年的186.7万吨提升至2024年的308.3万吨;2022年-2024年录得收入为82.1亿元、103.5亿元、13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3%。
而论增长速度最快的,莫过于运动饮料。疫情后,大家越发注重身体健康,运动成为了潮流主旋律,顺应时代变化下,2023年初东鹏饮料推出的“东鹏补水啦”产品,第二年便录得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速达280.4%。该产品的收入占比亦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3.9%。
相反,在“1+6多品类战略”中,除上述提到的东鹏特饮及运动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果蔬汁饮料等其余品类仍处于市场验证阶段,合计收入在2024年为10.2亿元,占比仅6.5%。
为此,有不少投资者对其产品结构单一表示担忧,东鹏饮料自身也在招股书中坦言:“若能量饮料市场出现波动,公司业绩或将面临重大影响。”
但不可否认的是,凭借东鹏特饮这条“大腿”,确实让东鹏饮料一次又一次跳出新高度,净利润和净利率实现逐年提升。
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的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20.4亿元、3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0%;期内,对应的净利率分别为16.9%、18.1%、21.0%。纵观市场,2024年,农夫山泉和可口可乐的净利率分别为28.3%、22.6%。
与此同时,“东鹏特饮”一举拉高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令其维持在40%以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东鹏饮料整体毛利率为44.4%。
短期看,功能性饮料产品仍是东鹏饮料发展的最强主力;但长期来看,东鹏特饮能否继续争夺红牛和其他头部品牌的市场份额仍有待观察,其余新势力品牌的崛起亦是东鹏饮料的潜在威胁。
因此,东鹏饮料眼下面临双重迫切任务,一是需快速打造新的强劲产品,抵御风险;二是积极拓宽销售路径以扩市场,而出海无疑是最佳选择。
海外市场“捞金”
事实上,东鹏饮料早在三年前已经开始尝试资本国际化。
2022年,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拟筹划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当时由于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收紧及资金需求等因素,2024年2月,该计划最终宣告终止。
尽管GDR上市计划无果而终,但东鹏饮料并未就此放弃海外市场,而是选择了门槛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据悉,东鹏饮料已在越南、印尼及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由集团副总裁胡亚军主导,基层人员优先从当地招募;产能布局上,在现有9个工厂的基础上新增4大生产基地,其中海南、昆明及印尼工厂将面向东南亚市场。
在今年某个食品论坛上,副总裁胡亚军提到,东鹏饮料真正出海是在2023年底,2023年中启动计划,通过四种模式出海 “如今产品已销往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同时,我们也在东南亚的核心国家建立驻地销售团队和商业模式,还官宣在印尼建立本地供应链。”
不过,从公司目前业绩情况来看,东鹏饮料的出海似乎仍处于“迈出”阶段,也正如胡亚军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不要对中国快消商品出海的短期成果抱有过高期望”。
截至目前,东鹏海外收入占比仍不足0.3%。2022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内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0%、99.8%、99.8%及99.8%,剩余主要来自香港和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海外市场进展较慢的同时,股东减持也在步步紧逼。东鹏饮料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自2022年限售解禁后,开始频繁减持股权,截至2024年12月末,已套现近42亿元,持股比例从上市时的9%一路降至2025年半年报披露的1.4%。
在此背景下,在港交所上市是东鹏饮料推进国际化战略非常重要的一子。
一方面,港交所在2024年底降低了“A+H”股上市门槛,30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监管评估,这是一大优势。另一方面,H股上市能引入国际投资者、以较A股低的价格发新股,既方便未来大股东在更大市场减持变现,又能减少对A股股价的冲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徐颖珊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