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依赖降价,深耕写字楼领域24年的楷林,租金策略究竟如何制定?在博鳌直播间的采访中,张军亮给出了“分赛道”的答案。
编者按:2025年,中国商业地产步入结构重塑与价值回归的关键之年。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AI赋能精细化运营、消费圈层深化与业态跨界融合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在此时代节点,观点机构继续聚焦商业地产与消费市场的动态演进,将于11月12-13日在上海举办2025观点商业年会,并同步推出年度系列报道——“向上的信心”。
我们将通过深入调研、交流和采访,呈现一批在不确定环境中主动破局、以创新定义未来的企业与人物,以此记录他们在行业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思考与行动。
观点网 “供需失衡”是商办市场绕不开的话题。
据观点指数最新发布的报告,截至2025年6月末,观点指数统计的52个写字楼样本项目的出租率水平从29%到100%不等,整体平均出租率对比上年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至81.1%。
为了拉低空置率,不少资产持有方和运营方选择“以价换量”来吸引租户。
观点指数监测的样本写字楼项目,平均租金单价从2024年12月的171.91元/平方米/月,降至2025年6月的164.32元/平方米/月,半年内跌幅为4.41%。样本项目中,租金下跌的数量占比高达94.74%。
8月中旬,我们在2025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活动现场,与楷林运营总经理张军亮见面。面对这种行业现状,他的态度很明确:“以价换量可以解决短期问题,但是长期的话,一定会给区域内带来不好的相互压价竞争,这是必然的。”在他看来,真正的出路在于保证价格的基础上做增值。“不管从存量和增量上,我们认为都是有机会的。”
既然不依赖降价,深耕写字楼领域24年的楷林,租金策略究竟如何制定?在博鳌直播间的采访中,张军亮给出了“分赛道”的答案——分存量、增量及客户层级。
楷林的应对法
对于存量项目,楷林并非完全不调价,“实际上,短期也在用价格适当下调策略”,但更多精力放在了“产品提升和服务提升上,给客户赋能上”。
提到产品提升,当下热门的“数字化、智慧化" 是绕不开的点,但张军亮的思考更深入一层。“大家是否关注过客户的客户,我们的智能化或智慧化,能给客户带来哪些便利性,给客户的赋能增值上又能否转化为价值,为其带来客户,这是核心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过去商办的服务无非是基础的保洁、保安、能源管理,但如今客户有了更深的需求,更关心价值变现。“在客户的业务助力上,你能够提供哪些?过去包括提供政府服务柜台,都是最基础的,在这个柜台之外,我们能够带来什么业务机会?”
例如,楷林与华为合作开发了IOSC系统。当企业有重要客户到访,来宾会提前收到含二维码的邀约信息,可一键导航至预留车位,同时有前台客服提前在电梯厅恭候,引导乘坐VIP电梯直达楼层。离场时,企业也可代付停车费,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衔接顺畅。
而针对高端盘,楷林的策略更显精细——“一户一策”。张军亮分析,高端盘的客户大多是国央企、金融机构,还有被热议的新兴生产力企业,“他们对成本的控制要求非常高”。
但楷林的应对之法不是降价,而是“尽量挖掘配套条件、服务条件、服务边界保证现有的租金尽量不下调,在此背景下提高服务力,满足更高的客户需求”。
"买住宅是为了住,买写字楼是为了做经营。所以未来哪些人会有显著的需求,未来存在哪些附加值高的经济业态,都是需要去挖掘的,甚至有些客户是需要去引导他们挖掘自身需求。"张军亮说。
为了说明这种“引导”,他举了个例子:今年楷林在郑州做的一个有关食品行业的工业上楼项目,把本该在工厂里的研发机构,搬进了写字楼,并提供了整装服务。
楷林的方向
聊到行业未来的机会,张军亮把目光投向了两个方向:存量市场的城市更新,和增量市场的非发达区域。
在存量市场,他强调市场化逻辑是关键。“城市更新项目一定要按市场化逻辑来操盘。市场化是指账算得过来,能够去迎合市场客户的需求。”
张军亮透露,楷林去年到今年,已经做了好几个市场化存量项目。“在城市更新上,楷林愿意去做一些小股操盘的存量项目,适当做一定的投资改造升级,但前提是资源业务,如改造、销售、招商、物业团餐等也一并交由楷林负责。”
值得一提的是,楷林是写字楼领域少量涉及做团餐类增值服务的运营商。
张军亮表示,团餐的意义不止于利润,更关乎口碑,楷林的服务内容必须要提供全周期。事实上,团餐服务能提高员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但这类服务对于管理要求极高,容易引发舆情。
至于增量市场的机会,确保产业不外流,同时能够有机会引入产业,这就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载体,这在过去商办市场仍不发达的区域是有一定机会的。
张军亮用郑州的一个项目佐证:“去年我们开工了一个40万方的增量项目,追求极致的产品换个服务,开工前意向去化率已经有20%-30%。”
秘诀在于产品力。“类似于住宅,我们商办得房率120%,正常情况下,商办的得房率是50%-60%”得房率的提升,让客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增值,所以这个项目不管作为管理方,还是甲方,还是客户,都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或资产溢价。”
至于未来外拓区域的选择上,楷林的思路很清晰:优先新一线城市、省会城市,还有沿海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确定区域后,楷林对项目体量有着明确且严格的把控原则。“原则上,新进城市体量不超过10万平方米,第一个做成之后才会做第二个;在地级市,严格控制10万平方米,再有业务也不会再接,我们希望能聚焦精品项目打造品牌力,站到市场相对前端的位置。”
从租金策略到产业运营,从人工智能到团餐服务,楷林的每一步,都在朝着“让工作在楼里的人简单又温暖”的目标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徐颖珊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