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的市场动作来看,金隅显然在城市布局上有进一步的收缩和聚焦。
观点网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通州成为北京新房市场的焦点。其中,金隅集团在2024年11月摘得的通州区土桥中路西侧棚户区改造项目于今年5月1日取得预售许可证,批准销售366套,并在当月开盘。
项目案名为金隅·花溪云锦,5月23日开盘首日销售166套、揽金11.3亿元。不过,截至9月24日,该项目网签119套,以此计算去化率32.5%,成交均价约5.43万元/平方米,较6.2万元/平方米的销售指导价约打了八七折。
实际上,“低开”既是金隅花溪云锦的销售策略,也是在通州新房竞争局面下的被动选择。
就新房市场来看,招商云璟揽阅的拿地时间要比花溪云锦晚十余天,但后续凭借对推盘节奏的调整,成功实现领先开盘,再加上通州区域内首个“好房子”项目光环,金隅在某种程度上失去市场先机。
此外,与云璟揽阅相邻的地块由中铁建溢价竞得,该项目为中铁建花语璟云。从4月29日用地成交,到8月24日开盘入市,用时四个月,时间跨度上较花溪云锦有明显压缩。
再加上通州区的北京城建·国誉颂、中建·运河玖院等新房项目前后入市,尽管金隅在户型设计、产品定位上力求差异化,但难以避免客群与需求出现重叠,进一步加剧腹背受敌的竞争局面。
不过,金隅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
盈转亏起点
除了严峻的市场环境外,金隅集团的业绩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从近年数据来看,金隅集团在2024年正式由盈转亏,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5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07.12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97.5 亿元,同比增加2.5%。
分主营业务板块,包括水泥业务、混凝土业务、新型建材业务等在内的新型绿色建材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2.65亿元,同比减少2.1%;地产开发及运营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37亿元,同比增加15.24%。
进入2025年,金隅集团的处境还未有明显好转。在上半年,金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5.7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52.2亿元;利润总额-13.3亿元,归母净利润-15.0亿元。
实际上,若拉长时间线,金隅的业绩转折出现在2022年。一方面是营业总收入的同比减少,另一方面是扣非净利润转负。
数据显示,在2022年,金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28.2亿元,同比减少16.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22.2亿元;利润总额33.3亿元,同比减少57.8%;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66.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减少58.7%;扣非净利润在上一年盈利16.8亿元的基础上,转为亏损约5.4亿元。
以2022年为起点,“扭亏”不仅是外界对金隅的期待,也是金隅自身的头等大事。但呈现在现实面前的是金隅逐年下调的营收目标。
2022年,金隅目标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2023年,金隅将全年营收目标定为1150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目标1100亿元。在市场的下行趋势下,金隅持续调低经营预期。
2025年,金隅集团将营业收入目标进一步下调至1000亿元,尽管如此,以上半年的455.7亿元计算,年度目标的完成进度不足一半。
而事实上,在金隅集团前进受阻的业绩表象背后,有更复杂的成因。
正如前文提到的,金隅集团的主营业务可分为建材板块和地产板块。从营收构成来看,建材板块为金隅贡献了主要营收,占比长期维持在七成左右的水平,而地产板块业务则保持相对更高的毛利率。
以2022年至2024年的数据来看,地产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1.76%、18.9%、13.73%,绿色建材板块毛利率12.83%、8.55%、9.52%。
受宏观环境变化及市场需求的影响,金隅集团地产业务对利润的改善较为有限;与此同时,建材板块的收入相对平稳,近三年分别为782.74亿元、794.69亿元、786.51亿元,但整体增长乏力,也间接导致整体营收增速放缓。
于7月26日召开的2024年半年度工作会议中,金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英武强调,要在亏损治理上寻变量,把治亏扭亏作为头等大事。但在“两头堵”的情况下,短期或许仍是难言理想。
重新锚定发展坐标系
作为北京市属国企,北京及环京区域一直是金隅的布局重点。此外,金隅的触角也伸至长三角的上海、苏州等城市,以及西南的重庆、成都,海南海口等地区。
不过,从近几年的市场动作来看,金隅显然在城市布局上有进一步的收缩和聚焦。金隅集团总经理顾昱在2023年业绩会上曾表示,“未来将根据去化和回款情况合理把握拿地节奏,积极稳妥拿地,此外,将深耕已进入城市,以北京和长三角等区域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为重点”。
以2022年以来的新增土地储备情况来看,金隅以参股、挂牌出让等方式获取了11宗地块,权益土地金额达250.38亿元。其中,有七宗地块位于北京,朝阳区及海淀是集中布局区域。
2024年6月25日,金隅时隔19个月重新在北京市场斩获土地,也因此引起广泛关注。不过据了解,金隅在过去的“沉寂”阶段,也有参与土地的公开出让,只是由于摇号设置等始终没能顺利拿地。
但无论如何,“重启”拿地,也向外界展现了金隅重新起步的决心。作为回归“首秀”,金隅也在产品线上做出调整,以期贴近市场真实需求。
去年6月新获取的地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朝阳港,该板块曾出现过三十余家房企竞逐同一地块的现象,相比之下,金隅集团此次成功“捡漏”以底价63.8亿元摘得,成交楼面价50694元/平方米,销售指导价7.9万元/平方米。
实际上,金隅对十八里店朝阳港板块并不陌生。在此之前,金隅于该板块内推出了金隅昆泰·云筑、金隅住总·云尚和金隅住总·云悦等项目。
也因此,在地块成交时,市场曾推测新获取的这宗地块将会延续“云筑系”的中端产品定位,打造为项目四期。
但金隅却在拿地四个月后的10月25日宣布,项目案名为北京隅·东序,针对“豪宅”群体,主力户型为155平方米-193平方米的三居或四居。
对于金隅此举,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区域内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通过对产品重新定位能够更精准响应客户需求,有利于锁定并释放潜在购买力;另一方面,金隅长期以刚需项目形象深入人心,但随着市场需求向改善和品质升级,企业也需重塑品牌形象,提升整体品牌价值与溢价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金隅在项目宣传中,将建材作为一大亮点。在产品首发会上,相关负责人谈到:“金隅集团已经构建起从上游建材,到下游施工装修的产业链优势……造好材料,是金隅集团的核心优势,亦是建好房子的自信之源。”
以东序为起点,2024年10月31日,金隅以27亿元底价竞得丰台区中关村科技园东区三期地块,同年12月2日,该项目官宣案名为“北京隅·西颂”,作为金隅“北京隅”系产品续作。
高端建材也成为这两个项目的卖点之一。以东序为例,据公开信息,项目大约有40%~50%的建材全部源于金隅大体系自有的产业链,项目的呈现度能实现最大化,建材质量和安全度也能达到最高。
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金隅集团在“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做实做细‘链长制’工作机制,以外部市场资源整合促进外延式扩展,构建基于核心产业链的金隅产业生态,大力培育产业发展集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快打造以‘好材料—好房子—好服务’为独特标识的金隅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东序到西颂,金隅通过高端住宅产品重塑品牌形象,突破以往市场定位,更释放出以产业链协同为核心,推动内外部资源有效整合的决心。
只是,金隅又会在重新锚定的发展坐标系中绘出怎样的轨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潘玲宣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