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对市场有明显影响,但普遍市场参与者对于政策均表示支持。
观点网 香港报道 国际市场逐步推行或研究缩短结算周期,其中美股市场于去年已将结算周期由“T+2”缩短至“T+1”,目前内地已采用“T+1”结算。
港交所为与世界接轨,于今年7月已就缩短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发表讨论文件。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称,现时讨论是“亚洲时段行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持续强化香港股票市场,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港交所早于今年7月已就缩短港股现货市场结算周期发表讨论文件,以便未来制订详细实施时间表,邀请所有市场人士在9月1日前提交意见。
港交所首席营运总监刘碧茵早前提到,认为香港应迅速落实时间表,与世界其他交易所接轨,交易所收到意见后,会重点研究过渡时间及营运需要等。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和国际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港交所预计,到2027年底,全球股票市场88%的交易将采用T+1或T+0结算周期。目前实行T+1结算的市场包括中国内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和印度,预计至2027年时还将包括欧洲经济区、英国和瑞士。
港股现货市场自1992年起一直是交易日后两个营业日结算,即“T+2”结算周期。而任何结算周期调整往往需时数年推进,该所相信,“T+1”有助加快交易结算速度,降低市场未交收股份的风险,提升结算参与者和市场中介机构资本效率等。
港交所预计,“T+1”对散户投资者的影响将微乎其微,但由于营运时长缩短,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可能面临更大压力,需要在更紧迫时间内进行交易分配和确认,以便在结算前对持仓进行适当核算等,特别是香港市场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参与度很高,时区差异的压力难免加剧。
该所提到,若香港决定缩短结算周期,港交所将与内地监管机构等紧密合作,对交易后流程及时间安排相应调整,并在后续沪深港通的优化中,纳入考虑范围。目前内地已采用“T+1”结算。
港交所表示,暂时只集中评估结算周期缩短至“T+1”的建议,因为缩短至“T+0”,很可能会令市场营运负荷大增,并超出市场参与者能承担的水平,或会削弱持续净额交收流程中多边净额结算的优势等。
根据港交所早前的公布,技术系统在今年年底前将可以支持T+1结算周期,但市场何时实行T+1结算需要征求多方市场参与者意见。
措施对市场有明显影响,但普遍市场参与者对于政策均表示支持。
香港证券及期货专业总会会长陈志华表示,缩短结算周期至T+1可以降低市场风险,提升资本效率,及与全球市场接轨。这将可能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该会支持探索T+1结算周期,因为这能促进市场效率并提升香港的竞争地位。
但陈志华指,由于香港为全球最早开市的T+1市场(GMT+8),欧美投资者需隔夜处理交易,可能增加操作风险与成本。同时外汇市场多为T+2结算,国际投资者需提前安排货币兑换,增加资金成本故建议,港交所牵头协调跨时区结算流程,并与金管局合作推动外汇平台提供T+1服务,缓解时差压力。另外延长T日指令截止时间。
港交所亦指,转向T+1也会带来挑战,尤其是对于需要应对时区差异、外汇转换以及更短结算时间窗口的市场参与者。为适应这种变化,市场参与者需要升级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并与整个市场协调配合,以保持营运效率和营运稳定性。
但该所强调,在市场准备就绪和获得监管批准后,才会在香港市场推行T+1结算周期,预计需要数年才正式转向T+1。
而香港金管局为此发公告鼓励银行体系为缩短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结算周期作出准备,不少银行响应指外国有T+1或T+0结算周期的经验。
“T+?”当中的T是tradingday的缩写,+后边的数字代表交易后需时多少日完成操作。
以港股市场为例,港股实行T+0交易,T+2结算,当日即买即卖股票,套现资金可实时再买入股票。但卖出股票想提取资金套现,就要在两个交易日后资金才会到账。
美股市场在2024年5月28日实行T+0交易,T+1结算,例如星期一卖出股票,原本星期三资金才到账,T+1机制下,星期二资金就到手。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已实行此制度,英国则计划在2027年最后一个季度进行调整。
实施T+1制度对散户的好处在于资金能更快到手。然而,传统券商为了平衡风险,可能会效仿网络券商,要求散户在交易前先存入资金。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在新制度下散户资金不足的情况,降低券商需自行填补资金的风险。
香港传真 | 一座城市里的漫游和画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黄子慢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