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捷团餐事件背后的资本链条与物企江湖

观点网

2025-09-25 23:56

  • 近年来物企纷纷加入团餐赛道,试图在这片蓝海中分一杯羹。

    观点网 近日,一则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让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绿捷”)陷入舆论风波。

    9月15日,有市民反映,绿捷当天在上海市部分学校供应的午餐中虾仁炒蛋存在问题。

    经上海市公安局、市监局、教育委三部门查明,当日上午,绿捷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经理孙某某发现,配送至该校的虾仁解冻焯水后有虫,随即上报公司。

    而绿捷实际控制人张某某随后下令对供应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并对外统一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

    由于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团餐”这一熟悉又陌生的词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上海校园团餐巨头的资本链

    团餐,指为各类团体统一提供的餐食,供应对象包括企业、学校、工厂、医院、政府单位等,通常依靠统一、标准化的采购、加工、配送流程,实现大批量、高效率和稳定的供餐。

    中国现代团餐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改革开放初期,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大食堂”形式兴起。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食堂建设逐渐普及并开启市场化探索。

    步入21世纪,团餐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产业模式发展,头部企业引入移动支付、数字平台等应用,场景日益多元。

    成立于2014年的绿捷,在21世纪10年代乘着团餐的风,扎根上海,踏上了校园团餐供应之路。

    2016年,绿捷中标上海光明中学食堂项目并签下五年合同;2021年合同到期后再次中标。此后,绿捷在上海校园市场的版图不断扩大。

    仅2025年8月,绿捷就中标上海20余所中小学及职业技术学校供餐项目,覆盖普陀、宝山、浦东等区域。

    根据绿捷官网数据,业务已覆盖上海16个区的6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日均供餐超60万份,成为上海校园团餐的巨头之一。

    支撑这家企业迅速扩张的是背后复杂的资本力量。

    股权穿透图显示,绿捷由香港公司GreenExpress Foods,Ltd100%持股。再往上则是BVI注册的GreenExpress Foods (BVI), Ltd.、开曼注册的KGF Asia Holding, Ltd.以及Kilcoy Global Foods, Ltd.(简称KGF)。

    绿捷的股权穿透图(图源企查查)

    据悉,KGF前身为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ilcoy Pastoral Company。2018年,KGF通过子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绿捷。2020年,KGF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17年绿捷校园膳食收入为8471.2万美元,毛利率24.4%,净利润率15.7%,给KGF带来不小的加持。

    更往前追溯,2013年,KGF被Hosen Capital (Cayman), Ltd.(厚生投资)并购。厚生投资与新希望系关系密切,由新希望集团、南方希望实业等公司以及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等股东共同创立。

    早在2014年,王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新希望在泛农业、泛食品领域的并购投资主要依靠厚生。”

    而GreenExpress Foods的董事——王航、ALEX TIANLI ZHANG(张天笠)、陈云仪均在厚生投资任职。王航和张天笠为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陈云仪为执行董事。

    由此看来,绿捷背后的实际资本推手之一正是新希望集团。

    物聊社翻阅新希望服务招股书发现,早在2019年,新希望服务就已涉足餐饮服务,餐饮收入主要来源于成都好吃街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当年成都好吃街录得收益43.7万元,占比不大,但此后几年增长势头迅猛。

    2020至2024年间,新希望服务餐饮收入年增幅分别达到7313%、56.1%、110.3%、4.8%和45.5%,逐渐成为集团业务的重要一环。

    物企进军团餐

    近年来物企纷纷加入团餐赛道,试图在这片蓝海中分一杯羹。

    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普遍追求便利快捷的生活方式,团餐拥有着广阔的前景。据业内人士测算,到2026年中国团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万亿。

    头部物企早已抢占先机,在校园、工厂、写字楼、产业园等场景加速布局。

    2020年3月,万科成立食品事业部,业务涵盖生猪养殖、蔬菜种植和企业餐饮三大板块,其中企业餐饮被普遍视作切入团餐的核心。

    同年11月,保利物业收购团餐品牌——广州和创中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51%的股权,切入面向高校、写字楼及社区的团餐市场。

    绿城服务则于2021年10月联合“美餐”与“千喜鹤”推出新品牌,向团餐与物业服务结合的多元模式探索。

    新城悦服务的团餐项目也在短短几年间突破170个,2024年营收超5.5亿元。

    物企之所以纷纷入局,不仅因为团餐具备可观的利润空间,还因为其与物业管理之间存在天然的协同效应。

    对比连锁餐饮企业或外卖平台,物企能够凭借自身的物业资源基础,发挥“物业+团餐”的协同效应。

    并且,在传统业务受地产下行周期的影响下,团餐因收入周期短,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有效对冲风险。

    不过,绿捷事件的发生,为已入局的物企敲响了警钟。

    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底线,一旦失守,不仅损害企业品牌,更会影响整个赛道的公信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张晶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物业服务

    公司

    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