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2年,阿里巴巴集团便与华润万象生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武汉、南京两地旗下的商业项目交由华润万象生活运营。
7月11日,伴随着南京阿里中心的正式开园,其配套商业项目南京金陵天地也开启试运营。
据了解,该项目是南京阿里中心的商业部分,商业总体量约为13万平方米,项目引入了华润万象生活进行运营管理。
作为片区最大的商业体,试营业期间,金陵天地整体市场热度较高。
资料显示,该项目位于建邺区,友谊街与庐山路交叉口,地处南京阿里中心二期核心区位。目前试营业的是项目一期“商业MALL”。二期“HUB+PODIUM”将于后续逐步开放。
瞄准南京河西南板块
在此之前,虽项目引入了华润万象生活进行运营管理,但外界一直将这个项目看做是“阿里员工食堂”、“阿里办公配套”……
为淡化其作为“阿里总部配套”的色彩,今年5月末,项目从原来的“亲橙万象汇”商业综合体,正式更名为“南京金陵天地”,同时定位为区域商业中心。
但更名的意义并不止于此。
商业客查阅发现,一方面,项目周边有大量的住宅小区,如招商·金陵序、扬子保利·江韵瑧悦等,且河西还是南京第一豪宅浓度区,这样意味着项目后续将拥有大量的高质量潜在客群。
另一方面,项目设置了多个“空中廊桥”与阿里中心园区无缝衔接,除此之外,周边汇聚了小米南京科技园、金峰集团、58同城等企业总部,这类企业也将为项目提供一定的客群。
第三方面,该项目地处南京地铁S3、7号线永初路站交汇处,妥妥的地铁上盖项目,其交通优势有望将金陵天地的辐射范围拉长。
从“亲橙万象汇”到“南京金陵天地”,阿里巴巴与华润万象生活瞄准的或许是整个河西南板块。
商业客查阅发现,目前整个南京河西南板块当中,产业园与住宅项目多,但商业配套比较缺乏。周边客群想要有大型集中新鲜的购物体验,还是要往东北到稍远的华采天地、南京IFC附近,或龙湖南京河西天街,或者往东南到雨花台区去年12月刚开业的雨花万象天地。
而同区域内还有南京河西金地广场等项目,虽然能满足一定的需求,但整体体量却不及金陵天地。
据披露,目前金陵天地落地260余家品牌,预计进驻的品牌有首进华东的悦活里超市、西西弗书店、幸福蓝海IMAX影城、星聚会黑金定制店、菲游乐南京首店,以及YONEX、高端自行车品牌PINARELLO、索康尼等运动品牌,Insta360、华为、GARMIN、小米等科技品牌。另外有优衣库、GAP、CAMEL等落地了城市旗舰店。
餐饮方面,项目据悉引进131个餐饮品牌。其中,7家全国首店,14家南京首店,44家区域首店。
南京首店品牌包括卿庭、乔泰勒、环璟海鲜自助、新京韵、洪禧楼、碳山河、佤碗饭、Uncle clams、蔬时、梧桐姥姥、阿正茶夫。
另有狮王府、小厨娘淮扬菜、山野板扎、巴奴毛肚火锅、滨寿司、左庭右院、南京大牌档等品牌进驻。
换言之,拥有体量、区位、客群和品牌优势的南京金陵天地,在为南京商业生态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将改写地区商业格局。
从试营业的情况来看,据当地媒体的报道,虽恰逢工作日,但试营业首日仍旧吸引了较多的消费者打卡及购物,尤其是下午六七点,不少餐饮门店已经开始排队叫号。
周末两天,南京金陵天地仍旧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鲜”,甚至有不少网友吐槽称“买杯奶茶等了1小时”、“哪哪都排队”……
不过,该项目将于7月18日正式营业,新鲜感过去之后,南京金陵天地能否继续成为河西南板块的“排队王”还需进一步观察。
阿里与华润谋局
这并非阿里与华润万象生活的首次合作。
早在2022年,阿里巴巴集团便与华润万象生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武汉、南京两地旗下的商业项目交由华润万象生活运营。
而后,2024年11月,位于武汉阿里中心的“亲橙万象汇”正式开业,这也标志着阿里与华润的合作迈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资料显示,武汉亲橙万象汇的商业面积为11万平方米,包含地下1层、地上6层,借以“孔明锁”构成手法,与武汉阿里中心两栋超甲级写字楼的不同空间单元立体交错、嵌套、重构。
武汉亲橙万象汇当时被市场看做是“硬件最强万象汇”,据了解,项目开业前三日客流量达到31万人次,全场销售总额高达2900万元,或刷新了当地的单日销售平效纪录。
而此次开业的南京金陵天地,则为阿里与华润合作的第二个项目。
许是有了此前的经验和默契,双方在2024年2月牵手合作了第三个项目——杭州吴山广场地下空间。
据了解,吴山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位于杭州吴山商圈的核心区域,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由阿里巴巴2021年拿地。
按照当时的规划,这里将建设阿里新零售示范区,形成集新型商业、文化景观、交通枢纽于一体的超大型商业综合体,业态招商将委托给银泰商业集团。
不过,拿地之后,项目始终未见动工,直至去年年初,项目宣布引入华润。
相较于武汉、南京项目明确的“重轻之分”,吴山项目则由华润、阿里各持64%和36%股权。
实际上,对阿里巴巴而言,这或许也能看作是其折戟“新零售”后,为旗下项目谋求的出路。
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正式提出新零售战略,彼时,张勇就曾表示,希望将阿里巴巴线上的积累迁移到线下,试图造出一个线下的阿里巴巴。
于是,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新零售”被看做是阿里打通线上线下的新模式,更是阿里下一阶段的业绩增长极。
在此背景下,这家企业相继收购了银泰百货、苏宁易购、三江购物、高鑫零售、百联集团等公司股权,还孵化了新物种“盒马”。
不仅如此,在阿里体系内,大量的重资产购物中心也接连被收入囊中,其中便包括抢下杭州吴山广场地下空间一期商业地块、在华中、江苏、上海等地区的总部项目规划商业项目等。
然而,时移世易,正准备大干一场的阿里,却迎来了新的难题。
时间来到2023年,一方面,吴山广场地下空间项目还未开建,几个总部商业也还未投用,另一方面,在新零售业绩负累与电商竞争之下,阿里却考虑慢慢退出传统实体零售业务。
紧随其后,大润发、银泰等资产接连被剥离与出售……而针对几个重资产商业项目,阿里则选择引入外援。
对阿里而言,其在购物中心运营、管理方面或许缺乏一定经验,但通过引入华润万象生活等合作方,无疑能够补齐短板。
借助外力,阿里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资源在不擅长的业务方面,另外依托华润万象生活、盈石资产等经验,亦能有效提升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上述几个项目以外,前不久,盈石资产获阿里巴巴集团委托,将为徐汇滨江·阿里园区商业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共同打造阿里巴巴上海园区主理人特色创新商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龚丽欣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