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业绩“爆了” 欢呼与悲观笼罩泡泡玛特

观点网

2025-07-16 23:55

  • 该公司预期,今年前六个月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200%,预期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观点网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30.377亿元,同比增幅106.9%。基于这份亮眼成绩,泡泡玛特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宁在晚些时候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直言:“这是我们历史上业绩最好的一年”。

    助推业绩增长的是,在这一年,泡泡玛特收入过亿元的IP达到了13个。其中,得益于“THE MONSTERS精灵天团”在全球的迅速走红,相关收入实现726.6%的同比大幅增长,跃升为收入贡献第一的艺术家IP。

    在这个“天团”中,最广为人知的角色叫做LABUBU,它延续过去一年的热度,又火爆了2025年的整个上半年。

    7月15日,泡泡玛特公布正面盈利预告。该公司预期,今年前六个月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200%,预期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而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泡泡玛特期内收入达到45.58亿元,同比增速为62%。以此计算,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将至少为136.74亿元。

    这一数字甚至超过泡泡玛特在2024年全年实现的营收,也意味着,该公司有望再次刷新历史最好业绩。

    尽管如此,泡泡玛特却在发布盈利预告的次日收跌。7月16日,该公司早间开盘一度冲高,股价达271.8港元,随后逐渐走跌,收盘价为252.6港元,较前一交易日跌4.03%。

    股价涨跌反应市场情绪,这一次的下跌原因又是什么?

    实际上,泡泡玛特上市于2020年12月,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其股价维持在两位数的水平。从去年起,新消费、潮玩经济等标签裹挟下,泡泡玛特也进入股价爬升阶段。更重要的转折出现在今年2月,从该月的股价高点114港元到如今的252.6港元,已经翻了一倍。

    不过,若具体拆解增长原因,泡泡玛特的“走红”首先离不开明星效应。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旗下IP“THE MONSTERS”精灵天团中的LABUBU以“神奇泰国体验官”身份在泰国亮相,官方为其举办了盛大的接机仪式,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国际粉丝参与。

    几乎同一时期,泰国籍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多次被拍到佩戴LABUBU挂件,在她的社交平台上,LABUBU也多次“出镜”。可以说,凭借她在泰国及韩国的影响力,LABUBU先一步在海外市场流行起来。此后,各路明星在社交平台上“晒娃”,成为泡泡玛特以及这一IP的“自来水”。

    但一个共识是,LABUBU并非始终火爆。在大多数元老级泡泡玛特用户的记忆中,Molly才是真正的“初代顶流”。

    泡泡玛特曾公布一组数据: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基于Molly形象的泡泡玛特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泡泡玛特品牌产品所得总收益的约89.4%、62.9%、32.9%。

    早期阶段,Molly以绝对的销售贡献稳坐“头号IP”的位置,这也引起外界关于泡泡玛特依赖单一IP的顾虑。而彼时,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甚至还未“签入”泡泡玛特麾下。

    2019年,有Molly植入的影视剧上映播出,越来越多人注意到这个看起来不太开心的噘嘴女孩。也是在这一年,泡泡玛特与香港艺术家龙家升签订独家授权协议,后者创作的LABUBU设定为丛林恶作剧精灵,具有原始生命力的野性特质,与国内主流略有偏差。

    但凭借颠覆传统萌系审美尖牙邪笑和不对称大眼,却成为泡泡玛特出海王牌IP。

    在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以IP划分,来自LABUBU归属的THE MONSTERS精灵天团的收入分别为2.05亿元、3.04亿元、2.63亿元、3.68亿元,占年度收入的8.1%、6.8%、5.7%、5.8%。同期,来自Molly的收入占比为14.2%、15.7%、17.4%、16.2%。

    THE MONSTERS的销售增长在2024年上半年开始显现。当期,THE MONSTERS实现收入6.27亿元,收入占比首次达到两位数,为13.7%,仅次于MOLLY的17.2%。

    全年来看,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在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30.41亿元、20.93亿元、13.08亿元和11.65亿元。

    THE MONSTERS更是首次超过MOLLY,成为收入贡献第一的艺术家IP,收入占比23.3%,MOLLY则稳定在16.2%的水平。

    在刚结束的今年上半年,从曝光度来看,LABUBU继续当红不让,也就意味着THE MONSTERS继续展现其强而有力的消费号召。

    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在公告中将今年上半年业绩的增长拆解为三个原因。一是泡泡玛特品牌及旗下IP在全球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多样化的产品品类促进收入增长,各区域市场收入均实现持续高速增长;

    二是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的变化对毛利、溢利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规模效应使溢利显着增加;三是持续优化产品成本,加强费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

    在2023年中期的业绩说明会上,王宁曾预计2024年的海外收入将超过整个集团2019年IPO前的收入,即16.83亿元,这“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泡泡玛特。”

    2024年,泡泡玛特海外收入达到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占总营收的近四成。可预见的是,海外市场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新高。而海内外审美的差异,也让IP“流动”起来。对于泡泡玛特来说,除了巩固和强化产品矩阵,更为重要的工作是要始终保持IP的曝光度。

    花旗发布研报称,预计泡泡玛特今年全年收入将同比增长156%,其中海外及中国市场收入分别升289%及71%,相信北美及欧洲等海外市场扩张仍是关键增长引擎。

    花旗认为,LABUBU等IP全球认受性持续提升,推动泡泡玛特第二季业绩大幅超出预期。虽然基数较高,但在IP热度延续、海外扩张、补货计划及新产品推出带动下,预计下半年增长势头将持续强劲。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潘玲宣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消费品牌

    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