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一是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上寻求新动力,二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寻求新作为,三是在规范招商引资治理型改革中寻求新模式,四是在深耕特色主题园区上寻求新突破,五是在创新开发主体商业模式上寻求新变革。
本文为葛培健先生在2024观点产业年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葛培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观点产业研究院顾问):今天汇报两个内容:第一,新一轮改革“新”在哪里?第二,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新一轮改革“新”在哪里?一是赋予新的战略使命的主阵地,二是培育产业集群的主战场,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引擎,四是探索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试验田,五是推进区域战略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如何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一是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上寻求新动力,二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寻求新作为,三是在规范招商引资治理型改革中寻求新模式,四是在深耕特色主题园区上寻求新突破,五是在创新开发主体商业模式上寻求新变革。
新一轮的改革新在哪里?
一是赋予新的战略使命的主阵地。现在我们的园区,相当一部分是由国企作为开发主体,要强化国企的战略核心功能。什么叫战略核心功能?即是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三大战略功能;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建立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原来对园区开发主体考核,更多的是ERP财务指标,而这次是强化战略引领,也就是强化战略使命的履行,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二是培育战新和未来产业集群的主战场。现在国家级产业集群大概有420个,包括先进制造业集群45个,战新产业集群66个,江苏、山东分别为37个、36个,浙江有21个。工信部在全国抓的有45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引擎。工信部总结了高新区的“2345678”,全国178个高新区贡献了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了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有50%的研发投入等等,这就是主引擎。
四是探索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试验田。全国经开区229家,高新区178家,所有的文件都说要进一步对外开放。高力国际作为咨询顾问,正在帮助产业园区与硬核企业一起抱团出海。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经开区40周年座谈会上做出指示,园区要做排头兵、先行者、试验田、示范区、推动者、生力军,要求很高。专门提出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这两天苏州工业园区正在纪念建园30周年,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去了。苏州工业园区当中现在最大的开发主体新建元,他们公司领导曾跟我交流,他们已经跟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进行合资,淡马锡作为相对第一大股东,并要打造影响未来30年的国际化生命科学产业园。苏州现在已经明确,作为一个开放式创新的示范园区,聚焦扩大制度性开放。以前WTO更多的是贸易性开放,现在是推进制度性开放,也就是要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探索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是推进区域战略协同发展的增长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都包括在内,这方面我就不展开了。可以看到这“五新”的政策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现在大家都在期盼年底中央召开重要会议,尤其是特朗普重新当选总统之后,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我想寻求发展新动力主要体现以下5个方面:一是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上寻求新动力。中央相关文件上都提到:管运分离、股权优化、治理创新。这里讲一个例子,在浙江萧山的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他们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到“改革特区”。政府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发,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模式,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数据显示,该区域己带动社会资本投资160亿元,固定资产及研发投入己累计超过300亿元。
这其中,浙江省委主要领导今年专门到传化科技城考察指导,提出传化科技城要成为浙江改革的“特区”,萧山经开区与传化集团统筹优化编制资源和人员配置,组建专班并启动实质化联合办公,形成政企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构建起政府与企业零距离沟通、高效化办事协同场景。
在财权上,探索“以园养园”机制,赋予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相对独立的财政结算机制;同时,由国企与传化科技城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运营,而事权上,以事权下放、服务下沉为核心,探索“办事不出园”机制,基本实现板块内事务一站式办理,可见改革力度非常大。
什么叫改革特区?特在发展定位,特在体制机制、特在历史使命。他们的省委、市委和区委领导具有战略眼光和改革思维,他们认为3.78平方公里的传化科技城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是浙江省的一件大事。传化科技城作为全国第三个海归小镇,正在全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海归人才首选地、数字医疗新高地、产城融合的示范地”。
二是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寻求新作为。今天重点介绍我的老东家张江高科,他们现着力聚焦产业细分赛道上布局,打造未来产业的核爆点。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受中美竞争格局的影响,集成电路面临两大被卡脖子的环节,一个是设计环节,一个是高端装备。张江高科就在谋划如何成为产业赛道的布局者、产业资源的组织者、战新产业集群的推动者,创新产业平台的引领者,关键产业资本的链接者,产业社区的营造者。
当年我们张江高科要转型科技投行,十三五规划提出科技地产商、产业投资商、创新服务商,前两个商都有财务模型和商业模式,唯独只有创新服务商没有找到很好的赢利模式。但张江高科去年花了1500多万与上市公司华陵股份,共同打造了一个张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平台,尽管服务平台也是收费的,但反而加大了芯片设计企业的集聚度。
目前科创呈现一个重要的趋势,已经从硅谷向硅巷延伸。张江科学城、苏州工业园、传化科技城原都属于硅谷,现科创正在向硅巷延伸。
上海闵行区“大零号湾”,集聚了两个大学,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一个是华东师范大学,搭建了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上海市政府已经发文明确,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年给“大零号湾”专项扶持资金5个亿,连续5年,并发文明确作为上海四大科创策源地之一。
三是要在规范招商引资治理型改革中寻求新模式。中国46年的改革开放,前35年是发展型改革为导向,后11年,也就是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治理型改革与发展型改革并重。对地方政府税收规范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暂缓了,当时就体现了治理型改革,特别是今年5月30日28号文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发布,标志着以税招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未来怎么做?我认为有这么几点:第一是要构建大招商服务工作体系,即将招商引资与企业服务要一体化顶层设计。第二是要组建专业化的招商公司,第三是挖掘应用场景招商,第四是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成为产业布局的“快车道”。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的快速布局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五是加大“招才引企”政策扶持的力度。以前大家都是注重招商引资,而没有着力发挥招商引智的作用,最近长三角有很多人才集团公司,加大“招才引企”的力度,而这些核心人才都是科创企业的领军人物。
四是要在深耕特色主题园区上寻求新突破。目前上海有53个特色产业园,即53个产业集群,这样就避免了内卷化招商、同质化竞争。上海的53个园区,每两年进行考核,分A、B、C、D,A类特别支持,B类一般支持,C类限期调整产业结构,D类要求退出,真正对土地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是要在创新开发主体商业模式上寻求新变革。我认为一是要依托大数据招商带来产业资源,二是要依托股权投资+退出形成收益闭环,第三是依托服务产品培育产品要素的根植性。所以我一直强调通过圈层化强链、数字化赋能、专业化牵引、平台化链接、资本化联动、政企化协同。
原来我们国家试点的REITs发行仅在三大国家战略区域,现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已经常态化发行。据专家介绍,亚洲的REITs市场,日本、香港、新加坡占到了86%,中国占亚洲的REITs市场只有2.5%左右,未来这个市场很大,我认为产业园区类的“募投管退”,有了REITs这样的退出机制,产业园区就可以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撰文:葛培健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