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鸿凯:物企致胜的三大法宝 | 2024博鳌物业大会

观点网

2024-08-14 15:49

  • 所谓的致胜三大法宝,也是在各种各样踩过坑,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总结出来的。

    本文为袁鸿凯先生在2024博鳌物业大会发表的演讲。

    袁鸿凯(金茂物业服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感谢各位来宾,感谢各位物业同行,今年是我再次在观点平台上跟大家进行交流,也感谢观点提供这样的平台。

    前面几年跟大家交流比较多的基本是技术方面的分享,但今年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对过去的一些总结,对过去的一些思考。因为从事物业行业数字化时间比较长了,这段思考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三大法宝与守正创新,很有央企范,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我党工作的三大法宝是什么,待会儿一一解释。

    最近经常会说守正创新,怎么做到守正创新,在数字化怎么做到守正创新,也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认知。

    先做个引子,解释一下刚才黎总一上来就说今天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大家可以看到2024年,随着67家上市公司市值大幅度降低,我记得最高峰的时候,市值2000亿以上的物业公司就有很多,现在67家里面上个月总的市值是2008亿,这是整个市值的下降,带来的就是今天来的人很少,我们发现大量的上市物企总裁发生了变化。

    长江总那时候不再担任总裁,担任我们的顾问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叫“一切刚刚好”,我想说的是,“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什么意思?物业行业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好的行业,我们不仅是民生行业,还是对投资人有最大回馈的行业,所以说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希望的,也是我们要持续去做的行业。

    大家也知道,在物业行业做这么长时间之后,我反思了十年,怎么样能够让数字化变成致胜三大法宝呢?在整个数字化过程中怎么避坑?包括我们现在做了很长时间的数字化,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怎么样避免我们出现其他错误呢?

    其实所谓的致胜三大法宝,也是在各种各样踩过坑,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总结出来的。

    lightbox image

    先看反思十年,2014年地产和物业基本是父子关系,我找了当年的数据,当时2014年物协会长说,整个百强的物业平均毛利是3100万,而当时总结的物业行业散乱小穷,彩生活上市之后带来了一些理论革新,到底是互联网+社区O2O还是物业+社区O2O,有一些讨论。

    2014年之后,很多物企开始讨论能不能走彩生活这条路继续上市,第二年中海物业上市,当时大环境下的信息化就很困扰,我记得在全国找不到一个做收费软件的公司,这说明我们的数字化水平很低很低,随着2016年祈福上市,2017年万科推出了睿服务,基于科技系统提供相应的服务体系,我们发现,基于物联网,可以对物业服务提供相应变化。

    到2018年,碧服上市对整个行业是有启发作用的,当时我记得2016年我是刚到碧服,长江总去证监会好几趟,国内证监会不太同意我们在国内上市,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跟地产关系特别密切,所以当时的父子关系还是无法抛开的。这就说明我们在物业行业做数字化是很受地产限制的,受“父”的限制。

    所以2018年在港股上市之后,相对开始独立了,开始去做相应的关系,那时候地产开始说物业公司是未来的希望,我们当时说是兄弟关系,开始往兄弟关系走。

    地产下属物业公司的困局就是不管地产卖得好还是不好,骂的都是物业公司,我的地位就是比你的高,就可以对你进行相应要求。随着2018年上市之后,这条通路被打开了,18年、19年、20年大量物企上市,逐渐跟地产关系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之后,我们做数字化的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大量物企有了大量资本涌入,物企数字化开始对标相应公司,包括互联网公司,包括很多的同行在做的东西,这时候对标的结果是什么?上市也需要亮点,所以各大物业公司做了很多亮点工程,后来我们总结发现我们把数字化的本质给抛弃了,数字化本质是将成熟的东西进行大规模复制,而不是做亮点工程,所以因为有资本的加持,因为有了很多投入,所以做数字化的时候变成了亮点工程,每家企业好像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一个过程。

    到了2022年,我们开始发现我们跟地产的关联关系逐渐降低了,而且是百强的管理关系降低到了30%左右,这时候是真正独立了。2023年大家就更清楚了,简单来说,跟地产关系不太好了,我们开始问地产讨薪,发生了一系列的诉讼,包括恒大、远洋、金科等等,我记得今年有一家公司总部从地产搬离开以后,说是里程碑的一个点,说正式跟地产结束了历史性的商业依托关系。所以到现在,为什么反思这十年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在做数字化也好,整体信息化推进也好,是跟大的背景极其相关的。而且在现在下行的过程中,怎么样保证后续的数字化,包括我们做后续工作中不出现问题,这是我们刚才提醒大家说的三大法宝到底是什么。

    第一,理论联系实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整体的发展,一定要跟技术、行业进行结合,不是互联网行业说我们要做中台,要做会员,要做什么,物业公司就要做这些事情,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理论一定要联系实践,要联系物业公司自己的实践,而且我这里面写了不要搞企业对标,每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不一样,哪怕是物业同行,每个经历的阶段也不一样,所以不要做这种对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规划,技术只是帮助我们实现某个阶段的提升。

    第二,密切联系群众。在不同的时间要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说这时候,行业内在做每个解决方案的时候,更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去了一线都是办法。物企是服务行业,面对的都是业主,所以你要直面现场的问题,我们所有数字化解决方案也好,动作也好,都是要跟一线进行联动。

    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像我也很难做到,原来在碧服,当时长江总也经常批评我,说要多听别人对你的投诉,多听别人对你的吐槽。其实是这样的,我们的产品要不断迭代,不断革新,作为技术团队,对技术有偏执,会觉得我做的是最好的,前一段时间在互联网上也知道,有在互联网公司年会上,因为一个抽奖程序导致整个会场所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这是技术上有偏执,但是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对技术团队的要求,他们要不断接受别人的要求,接受别人的批评,不断自我迭代,才能把整个数字化做好。

    这是我说的在做数字化过程中,这十年对于我们来说怎么样做好数字化,可能对大家有点借鉴意义。 现在数字化在真正实践的时候,通过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实践过程,其实大家有过总结,通过我们统计和相应归纳之后,我们发现其实现在物企做自己数字化的时候也有自己实践的套路。重点是在四个方向进行实践:

    第一是经营数字化,往往现在的物企,包括头部物企基本是通过业财一体为抓手,穿透到经营,使经营能穿透一线,这是很大的抓手来开启数字化的征程。所以这件事是行业实践,而且是成功的一些经验,大部分的企业,包括头部企业基本都是从经营数字化开始入手。

    第二是运营数字化,刚才谭总分享了我们对一线各种各样的管控,各种各样的场景化的应用,其实都是在运营侧要达到提升,这个提升最主要要构建的就是物企最好的体系架构是哑铃型,总部是大头,一线是大头,这样你所有的指令不通过片区层级,直接到一线,这种是最优的组织形式,我们就是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怎么样让我们的管控从总部穿透到一线,这是一个核心目标。所以我们要洞察过程、洞察所有客户体验,这些全部都是在一线的,这是运营数字化。这方面大家做了大量投入,品质稽核、在线迁移、客户在线体验评估,都是在这方面。

    第三是专业智能化,这是指传统的四大专业,我们尽量去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大量的机器人使用来提升效率,这样一线场景和角色不断优化,这是行业内基本能达成的共识,包括我们用AI机器人都是这样的目标。

    第四是数据治理,其实所有的东西我们是要通过数据治理拨开经营的迷雾,看一线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非常关键的,就是要整体的数据从前到后透明,要把生产和消费这两侧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清洗,这就是我们说的在整体数字化实现的四大方向。

    它能带来什么改善?我们可以从六大方面来看:

    第一,从前期的冷冰冰的标准运营引领变成体验引领,我们建立了一线对客户所有的体验感知之后,我们可以将一线客户反馈的,我这个小区垃圾筒今天就是没有清掉,这种事情及时反馈上来,这就是体验的改善,而不是今天这个动作有没有做,如果你完成了这些动作之后,你能带来的改善。

    第二,能够形成内部管理流程的闭环,组织上各部门协调都是有相应的隔断的,想形成闭环就要通过数字化手段。领导经常说,我原来坐在这个会议室说一说,大家才能动一动,但是管一万个项目的时候,项目总都听不全吼的是什么,所以要进行相应的牵引,由领导的驱动变成对日常业务的牵引,这是我们总结的物企如果完成了相应的数字化建设之后,可能带来的一些改变。

    下面说一下守正创新,我党的解释是,守正保证创新的正确方向,以创新赋予守正新的增长。在我们对于传统业务的创新过程中,包括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想到它的正确的方向到底是什么?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弯路,后面几个也是我对行业的总结,既然是做数字化,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加减乘除,怎么样把你这个业务用加减乘除表现出来。

    我记得昨天在群里还讨论物业数字化的大数据,我们还处于低级阶段,还不能做预测,能做加减乘除就不错了。我分专业跟大家讲一下。 最大的守正是物业企业的规模化不可逆,所以通过AI和智能化支持规模化运营势在必行,这是不可逆的,这是我们要守的最大的正。我们的人员越来越多,当你的员工超过十万,二十万的时候怎么管?你的客户超过一个亿的时候,你怎么去管?而且这种规模是不可逆的,这也是所有行业发展的规律,会在资本进入之后,优胜劣汰,会有头部企业聚集,这种发展是不可逆的,头部会越来越集中,对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怎么样解决这些管理的办法,尤其是服务行业解决管理办法,只能通过AI和智能化来对整个运营进行相应的赋能,这是我们说的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

    大家可以看到,碧桂园服务2023年年报已经管理了将近10亿的感觉面积,签约面积6个多亿,15亿的管理面积,咱们是14亿的人口,最大的物企已经是管理到每个人一平米的管理面积,所以说10亿方以上的管理体量已经是头部快速聚集的过程,虽然不通过并购,但是通过其他方式,这种增长已经不可逆,所以最大的守正是规模化下,我们一定要通过AI和其他智能方式来形成整个运营的支持。

    具体到专业,第一个专业,什么叫做完美服务?一个完美的服务是什么样的状态?这不是我写的,我们当时一直在读丽思卡尔顿的服务,向淑女和绅士一样去服务总结出来的公式,一个好的完美服务由响应速度+服务产品的无缺陷+个性化,这是一个完美的服务,适用于所有行业,这中间是加号,你有响应速度,没有完美服务和个性化,有可能你的服务可以被客户接受。

    你的服务是无缺陷的,响应速度慢一点,也可能会被接受。你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也可能被客户所接受,但是最完美的服务是这三者都有。数字化是朝什么方向去呢?目前技术能够解决的核心方向在哪?响应速度和个性化,这就是我说的要守正,守正是这个公式,创新点是响应速度个性化,在我们所有服务用微信沟通的时候,谁会在意背后是虚拟人还是真实管家?这就是你的创新点在哪,你能快速给客户反馈,这就是一种创新。

    在完成这一点之后,到底你的服务是不是一个完美的服务,我们还要讲线下无感。

    刚才我介绍了工作经历,前面20年基本上都在民企,现在到了国企,到了国企之后,对于服务的品质要求,因为国企最大的能力就是能够控风险,所以它对服务也会有不一样的要求。到了金茂服务之后,我思考更多的是标准服务底线,雅生活做了很多标准化动作,是一种标准服务的体现,高品质服务是什么样的服务呢?在我去金茂服务之前,他们已经是连续多年高端物业排名在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金茂今年在迭代升级,在做服务的美学,服务不是冷冰冰的标准,而是一个目标,一个过程,一个情感。怎么样让大家感受到服务的美学,是高品质服务需要追求的。

    现在的高品质服务会做什么事情呢?今年比较流行一个词“情绪价值”,人生一路,一步有一步的风景,尝尽人间百味,方知人生真谛。你的物业服务怎么体现出高品质,这就是挑战。

    当你需要在自己的社区静养的时候,你不希望它是吵闹的社区,怎么样在个性化的要求中提升,这就是很大的帮助。我们刚才说的公式,响应时间+无缺陷的服务过程+个性化是完美服务,如果你的个性化到一定程度,你就是高品质,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逻辑。

    为了支撑高品质服务,大家也会看到服务内容也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你会有私家花园服务,会有宠物友好服务,会有应急处理,还会有VIP接待访问服务,当我们大量节约一线安保服务的时候,你会有一个迎宾服务,变成你的高品质服务,但是现在这种高品质服务也受到挑战,各地在降物业费单价,物业市场化也被挑战,你提供高品质服务的时候,能不能有高的收益呢?这也是一个挑战。

    包括我们说最基础的安全的服务,包括你的一些每一步每个季节提供的个性化要求,都是高品质的一种体现,高品质重点我认为体现的是个性化,而我说的响应速度+完美无缺陷的服务,什么是完美无缺陷的服务?你不能很快上门了,结果人家说要修个灯泡你修不了,这就是有缺陷的服务,这是我们的基础。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怎么样提供一个完美的服务。

    保洁绿化领域,我看了调研,百强物业尤其头部物业最不满意的地方就在保洁,所谓的守正创新,大家注意这个公式是乘号,面积×频率×频次,是你构成一个完美的保洁和绿化服务的根本,。现在所有的物业公司都在PK保洁人头,对于保洁这项业务的管理,不是你打扫多少次、效率有多高,是你缺不缺人,你承诺的38个保洁人员到底有没有38个?不管他们的年龄,所以现在社区的保洁都是老头老太太了。这就能解释,当你的效率下跌的时候,你的这项服务就等于零,就不可能提升,所以我们围绕守的“正”是什么?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你的效率和频次要提升。

    那我们未来的创新的方向是什么?新的智能工具+新的管理方法去PK人力外包型传统保洁公司,其实头部企业已经在做了,包括万物云、碧桂园服务都在尝试新的保洁专业化公司的处理方式,来挑战传统PK的方式,因为保洁的实质是这一块面积有没有打扫干净,而不是这一块人有没有少。

    前期很多企业做保洁领域数字化的时候,要上电子工牌,要看人有没有动等等,这跟保洁效率、频次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不能保证你的绿化领域服务是提升的,所以我们要形成的PK就是新的工具智能化应用和新的管理方式,你用机器人的感觉方式和你不用机器人的感觉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工具和管理方法要进行配合,去PK原有的保洁公司,我觉得这是我们说要守的正和创新的点。

    第三是在设施设备保养领域,现在头部企业实践的是这样一个公式:专业化+环保节能+区域网格化服务,大家都在做这种实践,像万物云做的蝶城,还有碧桂园服务做的区域网格化的维修服务城市级提供,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套路,为什么这么去做呢?

    它要进行降本,降本是核心。旁边配的图是萝卜快跑的后台,你如果能一个人控制多个项目,就是最高的效率的利用,所以首先所有专业化的维修的能力,你的网格化能力PK单体项目的时候就是高效的能力,原来每个项目会配齐所有的维修人员,各种各样的工种,现在区域性质的维修,你可以通过排班,各种各样机动的方式来形成合适的能力。

    你的专业化能力就是所有硬件产品服务化,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停车场管控,现在停车场的管控有ETPC这种全国性公司,就是硬件产品服务化,它提供的是车场管理服务,这是几大专业化公司,所谓的设施设备保养,电梯等等,一定是把这些硬件产品变成服务化产品,才能成为长久收入的增长点,也是它唯一存活下去的点。

    再加上区域化的网络服务,就是我能够进行区域性质调动,你的网格到底能够扩多大,或者一个人能管理多大范围,决定了你的成本。但是PK原来传统运维项目的时候,就是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刚才解释了所谓的守正创新,你守什么样的正,怎么样创新,这也是我基于这么多年来的思考。

    最后我还是要说,物企数字化终局就是要构建智能运营、数据驱动的数智企业,因为它是一个服务业,最终能不能做到大幅度提升,服务能不能提供相应的标准,服务能不能进行增长,一定是这样的目标,谢谢大家。

    lightbox image

    黎振伟:谢谢袁总,刚才您的总结很好,我相信很多的业主都担心一个问题,如果民企出现暴雷,物业管理会不会受影响?这也是很多消费者不太敢买,因为他担心后面的物业管理,交楼是一个方面,国企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受不受影响,第二,受影响的话,国企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袁鸿凯:首先物业服务是单独的行业,所有的经营逻辑和所有的发展过程是跟房企完全不同的,一个是资金管理型,一个是运营管理型,物企实际的运营状态有点类似连锁经营或者连锁运营企业,所以说它的本质是不太一样的,从逻辑上讲,房企有关联交易的影响,对于物企来说好像没有一个完整的业务逻辑,但是也有地产所属房企有很强的关联关系,但是2014年开始这种关联关系已经下降到27%,所以物业独立性在逐渐增强,它的现金流抗风险能力远远高于地产的抗风险能力。

    另外,物企从大的法规层面来说,它跟上市物企、上市房企是完全独立的主体,如果你说他们有很强的关联关系,可能是不合规的关联关系了。所以我刚才反思十年中,最后有一个小结,上面说的就是到现在为止,物企如果跟房企发生关系,以诉讼为核心进行诉讼。另外物企的服务方式是以现金方式进行服务的,简单来说,只要业主交物业费就能提供服务,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

    所以我觉得从这两方面来看,第一是法务法规上不合规不合法,如果把上市物企、上市房企放在一起看,第二是物企本身有现金流;第三,物业公司的核心是运营,而不是资金密集型投资型的动作,所以这三点组合下来看,所以购买房担心的应该是物业服务公司是不是独立的公司,服务能力怎么样。这十年反思一个是关系,一个是收并购,还有一个是品质,第一个关系就是跟地产的关系,现在应该能说清楚了。

    黎振伟:这个话题等会儿由长江总来说,第二,您现在身份也比较特别,在民企做了20年又到了国企,从您的体会来说,央企和国企的物业服务有什么优劣?

    袁鸿凯:国企和民企在物业服务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差别,只是产品形态,比如保利物业跟金茂物业的产品形态可能不太一样,金茂服务我刚去的时候,按照原来说收缴率低于93%就活不下去了,因为原来物业费单价是比较低,不到两块钱,但是金茂服务的产品形态是高端物业,抗收缴率的风险就比较低,跟国企民企没有关系,跟产品形态、服务对象有关,其他没有什么。

    黎振伟:因为我们认为国企更关注民生,更关注社会责任。民企更关注市场化,生存是基于市场。

    袁鸿凯:我觉得不是,民企和国企关注的都是服务质量。

    黎振伟:谢谢,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不用担心,只要物业做好就行。

    撰文:袁鸿凯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物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