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见 | 城中村:人间烟火气里的城市史

观点网

2023-07-23 23:33

  • 在诺大的城市空间中,这里容纳了多少平凡的梦想与希望。

    观点网 从地铁站出来,沿着河涌一直往前走,到第三个路口再向右转,进而钻进一条狭长昏暗的小巷,这是一个混乱而灰暗的世界。

    抬头看向天空,从两幢紧紧挨着楼房中间,依稀能看见泯成一线的天空,星月早已不见,只有路灯散发着幽幽的光。

    小巷的尽头是一个不大的菜市场,四周聚集着大量流动摊贩,正直下班高峰,忙碌一天的打工人聚集于此,寻求果腹之需。

    因一辆老式出租车的驶入,本来就拥挤的街道一下子变得更加堵塞,车辆鸣笛声夹杂着商贩的叫卖声,嘈杂万分。

    这是城中村司空见惯的一个画面。

    顾名思义,“城中村”是城市里的农村,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被落下的那一片区域。过去,被视作“脏乱差”的代表。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抬头蜘蛛网,低头是泥浆”,这对居住在城中村的人来说,早已见怪不怪。

    对于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城中村像是美丽外衣下并不好看的一块疤痕;这里喧嚣又简陋,但对孤身一人来到大城市漂泊的打工族而言,是最有人情味与烟火气的地方。

    毕竟,城中村通常位于城市中心,相较于村外的城市,物价、公共服务到住房供给成本都更低。居住在城中村的人们,在保障日常通勤成本的同时,能够极大的降低生活成本。

    这对那些北漂、沪漂、广漂、深漂而言,何尝不是一个融入城市的重要踏板。

    城中村或许是人才涌入的第一站,因为这里的包容,推动着各类人才向重点城市聚集,并依靠这部分基数很大的底层人民,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目前,全国共有多少个城中村,似乎没有完整数据披露,仅从现有统计来看,深圳拥有的城中村超过240个,北京超过230个,广州亦有近150个城中村。

    以广州为例,包括石牌、江夏、棠下、车陂等,聚集的大多是外来人口和新移民。

    改造提速,为什么是超大特大?

    城中村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复合体,也是过去和未来的交界点,在诺大的城市空间中,这里容纳了多少平凡的梦想与希望。

    城中村有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增量土地的开发,城中村作为低效、廉价的存量土地,自然成为了改造的首要目标。

    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对城市发展而言,一方面,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从资源盘活的角度来看,城中村作为低效、存量土地资源,推进改造工作能够有效盘活资产,从而构建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及推进城中村改造。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7月14日,关于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

    接连的政策激励下,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次城中村改造将重新提速,而超大特大城市,则成为了此次加速跑的受益者。

    据了解,我国现在被归为超大城市的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特大城市有,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

    为什么是超大特大城市?

    事实上,超大特大城市因城市发展进程较快,过往一些较为老旧的城中村已不能满足现下人们的生活所需,且此类城市日常流动人口较多,各类要素聚集程度高,改造亟待进行。

    今年开年以来,包括广州、郑州、上海、贵州等地区接连发布相关城中村改造提速政策,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巨大商机,城市化能否再续?

    作为城市的产物,城中村承载了那些走向这座城市的人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城中村改造的第一枪便已打响。

    彼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财政制度的兴起,中国政府开始在一些城市试点推行城中村改造,北京便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根据资料,主要由政府确定总体规划、制定政策、调控土地市场,把整个城中村改造区域的土地纳入收购储备规划,实行拆建分离、净地出让,除回迁房和公益服务设施拨备土地以外,经营性用地一律公开出让,出让所得金额返还于城中村改造当中,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显然,那一阶段主要是政府主导,地产开发商、其余社会资本鲜少介入其中。

    直到2010年前后,伴随着国务院《城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城中村改造工作迎来了爆发阶段。

    这一时期,城中村改造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政府出资进行改造的力度也逐渐加大。

    同时,地产“淘金者”们也嗅到了城中村改造的巨大商机,接连通过PPP等方式参与其中。

    那一年,广州猎德村刚刚经历了清拆与重建,成为广州整体城中村改造的首尝螃蟹者;也是那一年,广州冼村正式启动旧改,虽其中波澜起伏,但总算迎来了好的结局。

    借城中村改造的东风,有数不清的村落从“脏乱差”摇身一变成为最“有米”的富豪村之一,开始流传房东与钥匙的传说;更有大量地产开发商,借城更、旧改、棚改迅速发展壮大,跻身行业前排。

    不过,由于城中村改造面临众多难题,包括拆迁补偿、居民安置、财政压力大、企业资金周转过慢等因素,叠加2018年前后地产调控危机,一时之间进入了一个相对放缓的时期。

    时间来到2023年,政策再度升级,有关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继续加码,市场或将重新走向热火。

    十三年以前,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始实施,城中村改造政策应声而至;十三年以后,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城中村改造又一次成为“引擎”。

    不过,这一次不允许“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又能否再续传奇?

    成见 | 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撰文:龚丽欣    

    审校:徐耀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地产

    政策

    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