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金融国际中心的易手,有利于帮助高银金融填平债务,但也令其失去了重要的一棵摇钱树。
观点网 高银金融最引以为豪的投资性物业——高银金融国际中心,宣布易手在即。
近日,来自代理商第一太平戴维斯消息,项目已经完成次轮招标,且有很大机会能卖出。这是该物业在2020年下半年以来,流出一连串扑朔迷离的交易传闻后,最终传来的确切出售消息。
资料显示,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是一栋27层高的超甲级写字楼,造型硬朗,坐落于九龙半岛海湾。大厦总楼面面积共90万平方呎,有80万平方呎商办和约10万平方呎餐饮业态。
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是粤派商人潘苏通从内地转战香港房地产市场布局的第一个项目。2011年拿地,2016年建成,高银金融国际中心落地后随即成为潘苏通旗下上市平台高银金融的新桥头堡。
据了解,截至目前,高银金融仍然租用着项目25、26及27层作为集团总部。
高银金融国际中心的落成,也是潘苏通地产膨胀的开端。
其中2016年,高银金融便以63.81亿港元价格竞获九龙何文田常盛街一幅占地面积约9074平方米土地。同年12月,高银金融击败长实集团在内的5家香港本地财团,夺得观塘延线何文田站上盖项目首期发展权。
随后,2018年12月高银系公司迅富国际有限公司以约89亿港元的价格,将启德新九龙内地段第6591号地块收入囊中。6个月后,高银金融再从长实、新鸿基地产、会德丰、鹰君、信和置业等港资房企中脱颖而出,斥111.24亿港元中标启德第6546号地块。
透过左右手倒腾、反复抵押高银金融国际中心、高银系相关企业股权,潘苏通几年内至少撬动了约400亿港元资金。包括在2018年4月,将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抵押给长实集团,获得后者提供的约102.3亿港元贷款。
只是,潘苏通的“杠杆游戏”在2020年提前落幕。事实上,当高银金融于2019年6月突然宣布退出启德第6546号地块时,市场便已流传该公司是因无法筹集足够资金缴纳百亿港元地价,才无奈决定退地。
2020年中旬,问题集中爆发。由于68亿港元的浮息优先抵押票据、与德意志信托的信托契据,以及一笔18.95亿港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出现还款困难,以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及德意志银行为首的债权人,随即宣称要接管高银金融国际中心以此抵债。
此后,高银金融与债权方就高银金融国际中心的归属展开斗争。先是同年8月31日,高银金融与长实集团签订重组协议,以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抵押再融资,获得87亿港元借款过桥。
不久9月,高银金融国际中心就被接管人委托放标,当时该物业估值为120亿港元。但一个月后,高银金融就官宣以143亿港元出售大厦予一位神秘商人Fong Tim。接管人则回应指高银金融无权出售有关物业。
随后,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内,高银金融国际中心陆续有交易传闻放出,但均不了了之,直至如今等到确切消息。
据了解,今年5月份第一太平戴维斯获得大厦接管人委托进行招标,当时全幢物业市值约100亿港元。8月底,高银金融国际中心完成了次轮招标,据称香港南丰集团呼声最高。
另据报道,有业内人士预估,高银金融国际中心此次交易成交价将介乎6000港元至9000港元/平方呎,成交价降至55亿到82亿港元之间。
高银金融国际中心的易手,有利于帮助高银金融填平债务,但也令其失去了重要的一棵摇钱树。
高银金融2019/2020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高银金融国际中心为该公司贡献了租金收入1.62亿港元,占总收入比例27.5%。
债务危机爆发两年有余,除高银金融国际中心外,高银金融已出售了多项资产。包括前年7月,就以亏损27.5亿港元为代价,出售新九龙内地段第6591号地块筹款偿还借贷。
除此之外,去年5月潘苏通亦通过出售持有的香港南区深水湾道75号豪宅,回笼了约36亿港元现金。
但目前,高银金融的正常经营活动已遭受打击。自年初3月以来,由于未能提供业绩报告,高银金融股票已停牌接近半年。同时,它还要面对德意志信托提出的清盘呈请,该案件的聆讯最新已押后至9月30日进行。
而对实控人潘苏通来说,这位前福布斯富豪,在2021年11月就因涉贷款担保,遭到中信银行入禀破产。据了解,这笔债务能追溯到潘苏通于2017年私有化高银地产而产生的一笔未到期贷款,它由潘苏通提供个人担保,并以天津117大厦项目作为抵押。
或者是出于风险切割的原因,潘苏通在此前6月6日宣布辞去高银金融主席、执行董事等相关职务。不过,债务压力之下,他要面对的麻烦事可能无法减少。
解局 | 从局外到局内,观察和解读行业、企业与市场的真实一面。
撰文:刘子栋
审校:刘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