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飚与观点对话:世鳌国际新十年

观点网

2018-08-09 10:51

  • 多年发展历程,世鳌从一线的运营、用户的体验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发展中,得到了许多认知。

    观点网 刘天飚是一个跨界者。

    一路走来,IT业带给他高效、快速、创新的能量;地产业赋予其高度的格局和理性;服务业培养了他的服务意识,让他读懂C端、B端用户的人性。这三种经历,正好为此后的世鳌注入了不同的基因。

    在世鳌早期,刘天飚把它定义为中国版的雷格斯;但5年后的2013年,世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张,他赋予了世鳌新的定位。

    彼时,世鳌与雷格斯最大的不同就是进行了本土化,更加适应中国的发展环境;在技术模型上,世鳌也颠覆了雷格斯的传统模式,以数据驱动,通过线下的办公场所形成巨大的场景。

    十年间,刘天飚对行业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个行业是时间行业、是线下运营行业、是轻资产重运营行业,这是我对行业的三个定调;这个行业需要的是长跑选手,不是短跑选手。”

    “新办公”

    多年发展历程,世鳌从一线的运营、用户的体验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发展中,得到了许多认知。今年5月份,刘天飚提出了“新办公”理念,即新体验、新智能、新生态。

    新体验方面,主要包含线下场景的硬件体验、软性人文体验,以及线上体验。

    刘天飚认为,不同的办公场景会带来用户不同的灵感启发。例如,在商务场景下,要有与用户谈判、商务交流的完整场景;做技术研发、头脑风暴、设计创意,则具有谷歌化的场景更好一点。

    总体而言,世鳌在运营中,植入了很多具有艺术氛围、商务氛围的场景,促使用户之间产生后续的生态连接。此外,世鳌将线下的服务意识诠释为“小蜜蜂”精神,围着客户转,解决客户随时提出的服务问题。

    世鳌推行云办公、云商务、云社交、云交易,这些云端的数据则让用户形成线上的连接。

    在新智能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进入办公场景,包括用手机开大门、房间门、柜门,以及进行文印操作等;另外还包括一些智能的场景设计,比如会议系统的触摸屏、远程的视频会议、会议室的智能玻璃、联网播报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至于新生态,B端是天然就有商务需求的,世鳌在云办公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场景,即通过交友功能,每一个入驻的会员都被贴上标签。用户通过标签搜寻合作伙伴,并可以通过活动平台组织活动会议。

    据悉,世鳌在全国有12050多个会议场地,活动的组织人数可以从5到6人,最高可以达到一两百人,用户根据规模与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场地。以上连接产生之后,就会发生交易,世鳌结合云交易平台,在新生态链下形成新的体系。

    运营为王

    世鳌是比较注重运营的。

    刘天飚用一个理论阐释了运营的重要性:“真正的价值等于N*X,N是基数,X是倍数,资本会给X助力;N是你自己的运营能力,如果N是负数,X越大,最后你会死得越惨,所以把N做得很强了,这时候资本再进入,N*X就会放大,这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位。”

    在此定位之上,刘天飚将公司纳入“服务式办公”的范畴;他认为,在行业中,各种业务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的模型,最底层的就是众创空间、创客孵化器,中层的就是联合办公,最顶层的即是服务式办公。

    目前,在世鳌的收入构成中,服务型收入占总体收入的20%到23%左右,租金收入则占比75%到7777%到80%左右。

    于世鳌而言,服务型收入会逐渐增长,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增速不会很快;而租金收入是很重要的环节,世鳌更倾向于确保租金收入稳定安全、可持续化。它的运营标准是,在线下环节,公司租金收入、服务型收入加在一起能达到35%的毛利率,15%的净利率。

    在线上方面,世鳌将基于品牌运营和互联网化而产生溢价,这方面现阶段世鳌已逐渐起步,并已有收入。

    世鳌主要采取租赁、品牌输出两种模式进行规模扩张,据刘天飚介绍,今年是世鳌的扩张年,其计划布局完20个城市,完成过去10年的总和。

    但他话锋一转,再一次强调世鳌的“轻资产重运营”角色:“世鳌是业务驱动型的,不是资本驱动型公司,公司的扩张都是盈利性扩张。”也就是说,世鳌主要靠自有现金流滚动、盈利,而随着规模的拓展,其也会做一些资金补足。

    在发展的过程中,世鳌也有自己的“上市梦”,但刘天飚更信奉“水到渠成”:“上市是百分之百,合适的时机我们就会上,但需要通过资本的角度运作一下,重新梳理一下。”

    以下为观点新媒体对世鳌国际创始人兼CEO刘天飚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世鳌国际首次提出“新办公”理念,对于该理念您是怎么理解的?“新办公”与旧有模式最大的区别在哪?

    刘天飚:我们在世鳌新十年这个时间点,提出了一个新办公理念,这个主要源于过去十年间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深度的思考与认知。

    世鳌国际是一家10年的企业,在这10年间从一线的运营、用户的体验,包括用户需求,包括整个市场的变化、发展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认知。

    首先,我们提出“新体验”,这个体验我们理解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基于线下场景的硬件体验,第二是基于线下的软性的人文体验,这两方面是我们做B端办公服务的环节中为用户带来的两大价值。对用户来说,要的是效率提升、品质提升,这两点也是消费升级所带来的需求。

    硬件场景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新的办公模式,比如说曼哈顿模式是商务环境下的,谷歌模式是创造力环境下的,这样的场景都属于一种新型办公场景。但是办公场景是具有多元化的,每种办公场景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体验认知,而且不同的办公场景会带来用户不同的灵感启发。

    我们的场景中,植入了很多具有艺术氛围、很强的商务氛围的场景,这会产生用户之间后续的一些生态连接的关系。

    至于软性人文体验,我们本身做办公服务,前提是我们要认定自己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本质是用户连接的体验,也就是说用户之间发生了连接的时候,给用户带来的情感连接的价值。

    这种服务意识在世鳌我们解析为小蜜蜂精神,就是围着客户转,解决客户任何时候提出的任何的服务问题。

    第二方面的体验指的是基于线上的体验,在这部分我们做了一些云办公、云商务、云社交、云交易,这些云端的数据使得用户通过线下拉到线上以后,形成线上的连接,形成线上的高效,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加强烈。也就是对用户端来说,只要与我们世鳌品牌打交道,连接上了以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他都有非常良好的体验的提升。

    这就是我们说的新体验,也就是在未来场景中,体验一定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体验是入口,如果没有好的体验,这个用户就不属于你。

    第二,我们提出“新智能”。比如说通过手机端,用户可以进入我们的办公场景,用手机开大门、房间门、柜门,也可以通过手机端做任何的文印操作。另外,包括一些智能的场景设计,像会议系统的触摸屏、远程的视频会议,手写输入、投屏系统以及我们会议室雾化的智能玻璃、联网播报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

    很多智能技术融入到场景中,让我们每个用户使用更高效,但我依然认为这只是技术的一个阶段而已,技术永远会被迭代。

    第三,我提出了“新生态”。我们发现无论是B端还是C端,都存在着大量的连接的需求,也就是我们今天云办公上的云社交、云交易,B端是天然有商务需求的,对商务的连接属性要求是很高的,在云办公中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场景,通过交友功能,每一个人不管是C端的需求还是B端的需求,都可以找寻到自己想要的合作伙伴。

    我们会有一个云平台,在这里面,每一个B端、C物端的会员都可以组建一个自己的狭义的社群组织,比如说他是做商标注册、知识产权的,就可以拉出对这里面感兴趣的人,通过云平台会自动筛选出这些人。

    另外,还可利用活动平台组织活动会议。世鳌在全国有120多个会议场地,活动的组织人数可以从五六人到一两百人,用户根据规模与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场地。

    以上连接产生之后,就会发生交易,世鳌结合云交易平台,在新生态链下形成新的体系。

    观点新媒体:世鳌的品牌定位是什么?

    刘天飚:世鳌的品牌定位是高端和商务,这是世鳌的基因,世鳌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像我们的英文名称一样,这个名字就是服务式办公。

    在行业中是一个金字塔模型,最底层的是众创空间、创客孵化器,中层的是联合办公,最顶层的就是服务式办公了。

    观点新媒体:未来有什么布局的计划?

    刘天飚:随着世鳌新十年的到来,我们开启了新一轮的扩张,今年是世鳌的扩张年,今年计划布局完20个城市,完成过去10年的总和,布局是从一线到新一线的头部城市,然后到再到新一线,一共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

    我们绝不烧钱,世鳌是一家以业务驱动型企业,不是资本驱动型公司,我们知道这个行业是一个时间行业,是一个线下重度运营的产业,实际上是轻资产重运营的行业,也就是说是需要时间沉淀的。

    因为运营能力是时间沉淀的,运营就像碎片化,我们知道餐饮是碎片化餐饮是2C的底层,办公是2B的底层,越是底层越碎片化,越碎片化越需要运营的能力,这里面有无数的坑等着大家。

    我过去讲一个理论,真正的价值等于N*X,N是基数,X是倍数,资本会给X助力。

    N是运营能力,如果N是负数,X越大,最后你会死得越惨,所以世鳌把N做得很强了,这时候资本再进入,N*X就会放大,这是我们给自己的定位。

    在这个行业沉淀下来毕竟10年了,世鳌模型很清晰,这个行业基本上是35%的毛利率,15%的净利,这是线下环节。

    另外就是线上,就是基于世鳌品牌运营和互联网化而产生的溢价,这部分在现阶段世鳌逐渐起步了,已经慢慢的启动有收入了。

    我们今天依然不去给外边讲故事,不去讲生态互联网带给我的盈利机会,现在讲的是线上反哺线下,我们一定知道我们是做办公室的,如果你线下办公室都做不好,你何谈线上。

    观点新媒体:您2007年创办了世鳌国际,当初共享办公可能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领域?

    刘天飚:10年前创业的时候,早期把世鳌定义为中国版雷格斯,当时这么定义的原因是想让市场明白,这件事情是靠谱的,因为雷格斯是被验证的认知。

    我们在前5年是这样定义的,当5年过去了以后,世鳌在全国进行扩张。在全国扩张的时候,2013年开始提出来世鳌已经不是雷格斯了,服务式办公场景仅仅是世鳌的一个入口,所以我们在2013年做了非常深度的云端测试,一个云端测试,一个外服测试,一个压力测试。

    那时候我们做了一件跟雷格斯最大不同的事情就是本土化,因为我们认为在中国基于线下人文服务是文化,中国是文化大国,中国人的线下体验跟老外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我在美国待了很多年,美国是小费文化,对服务有认知的,是有价值溢价的,愿意为服务付费。在中国讲的是人情文化,不为服务付费,是为情感付费,所以世鳌的很多服务模型里面,小蜜蜂精神都符合中国本土用户的需求。

    我们已经完成了线下文化的本土化,所有产品符合中国用户需求,因为只有中国用户才能打开天花板,这一块我们已经完成了。

    另外一个角度,从技术模型来说,我们又完全颠覆了雷格斯的传统模式,世鳌未来是一家数据驱动型公司,是通过线下的办公室形成巨大场景,有1000万高知的白领在世鳌的场景下办公。

    观点新媒体:您对行业有何理解与预判?

    刘天飚:这个行业是时间行业,这是线下运营行业,是轻资产重运营行业,这是我对行业的三个定调。基于这三个定调,这个行业需要长跑选手,不需要短跑选手。

    如果资本驱动型企业,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突然消失,这是我的定义。这个行业需要耐心,需要重度运营,我认为这个行业未来真正的高潮是在5到10年的那个时间点,可能是从现在开始的第七、第八年,所有的短跑选手都会在最近的5年之内出问题。

    这个行业会在10年间成长为10万亿的市场,成为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不是没有可能。这个行业资本是需要追逐的,只是资本应该理性,不要像追逐互联网公司那样,否则会死得很惨。

    资本的理性一定会帮助这个行业进入良性轨道,我最担心的就是5年之后这个行业的口碑是什么。因为世鳌要活过5年、10年以后,所以我很担心这个行业的口碑,因为这个口碑是对资本的,所以市场上的资本需要理性,选择什么样的一条道路去支持这个行业向前发展很重要。

    撰文:曾树佳

    审校:徐耀辉

    致信编辑 打印


  •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特别报道

    博鳌房地产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