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杂志 >
特别报道 >
>
正文
无锡户籍新政猜想
时间: 2014-06-08 10:04:29    来源: [ 《观点》杂志2014.6月刊 ]

限购不是最主要问题,放开限购或许会催生一波小行情,但不能持久。

  曾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措施的“限购”政策是否最先在无锡退出?这似乎已成为无锡户籍新政出台之后,房地产业界条件反射式的疑问。

  4月22日,无锡出台户籍新政,明确从今年5月1日起,该市购房落户的门槛从此前的70平方米降至60平方米。

  巧合的是,市场上才刚刚传出无锡地方政府正在筹划救市措施的消息,甚至有传言称,无锡将针对144平方米以上的高端房源做出限购松绑的举动。

  在行业人士看来,无锡户籍新政仅是常规政策中的一部分,属于单一政策,并不能解决该市房价下跌的问题,同时也更无法改变购房人对于房价下跌的预期。

  该人士进一步透露,已有更多企业计划更大幅度的降价促销,料一些大型房企特别是上市公司,会在5月做出实质性降价,幅度或达8折,甚至更低。

  5月降价潮

  无锡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显示,5月1日起在该市购买成套商品住宅(含二手房)、户均建筑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且在该市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准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来锡落户。

  在此新政之前,无锡落户的门槛为70平方米。“无锡这个政策应该说是抓到点子上了,符合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但是力度还不够。”4月23日,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在接受观点新媒体采访时表示,就无锡的情况来看,供应量明显偏大,前几年的供应量远远超过了成交量。

  “无锡这个城市还是需要继续做大,他们也在到处建设新城,要吸引更多的人口进来。最好的措施其实是取消户口(购房面积)的门槛。只要买房就直接给户口。”

  无锡户籍新政猜想限购不是最主要问题,放开限购或许会催生一波小行情,但不能持久。欧阳捷续称,无锡市政府可能是为了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设立一定的门槛,太没钱的人不要来。但实际上,一个城市中高中低收入的人群应该是并存的。

  “比如,现在上海找保姆很困难,保姆的价格都赶上菲佣了。显然,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与菲佣没办法比。上海因为设立的门槛很高,低端的人群太少,进不来。但是我们需不需要保姆呢?其实是需要的。”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无锡户籍新政仅是单一政策,未形成“组合拳”无法解决房价下跌的问题,尤其是购房者的心病得不到解决。

  “心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观望情绪,无锡房价在降,购房人就抱着观望的心态,直到降到心理预期为止;二是限贷,但限贷的问题肯定不会放松,因为这是全国统一性的政策,如果限贷放松了,那么经济结构调整就泡汤了。”

  基于此,欧阳捷预计,一些大型房企,特别是上市公司,将会在5月份做出实质性的降价。

  “无锡4月份的销售情况现在基本已经知道了,这个月肯定不怎么样,整体销量会下降。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特别是上市公司,5月份一定会冲业绩,如果5月份销售上不来的话,6月份签约、回款就拿不到,到时候报表就很难看了。”欧阳捷如是说。

  据他透露,已有企业计划这方面工作,甚至偷偷有这种动作,但明目张胆的还比较少。“降价幅度不太好说,一些激进的企业可能会打到8折,甚至更低一点。”

  无锡的口子?

  供应量过剩与房价下跌预期似乎已是无锡楼市难以摆脱的噩梦,地方政府为此已多次召集会议,寻找救市方法,更传出无锡将针对144平方米以上高端房源松绑限购的消息。

  实际上,自2013年下半年起,多地限购松绑的消息就开始不断传出。先是温州上报松绑限购政策方案,然后是长沙、杭州、常州等城市多酝酿松绑限购,再到前不久的“闵十条”传闻

  。一时间,限购松绑的口子究竟会出现在哪儿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的答案至今仍悬而未决。

  不过,有人抛出了另一种观点:“现在并不是地方政府有没有人愿意打第一枪的问题,而是他们觉得放松限购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一方面,限购不是“核武器”,限贷才是“核武器”。

  欧阳捷表示,个人贷款已经非常困难,投机性的需求已几乎全被挤出去,剩下的改善性需求和刚需手上并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对于一些城市来讲,限购不是最主要问题,即使放开限购或许会催生一波小行情,但不能持久。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行政调控手段慢慢淡化,市场内在因素逐步显现,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

  在2014城市观点论坛西安行演讲中,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就指出,2014年,分类调控政策已不是第一位,中国房地产应该回归市场,比起政府的调控,市场优胜劣汰过程更加优化。

  “2014年此后一段时间,当政府之手越来越不伸的时候,市场的手就越来越能发挥作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比起政府的调控更加优化的过程到来了。有些开发商不得不考虑到自己资金链的风险,尽快回笼资金,采取一些促销措施,这些都是市场正常、合理的反应。”


(发稿:李雯露    审校:劳蓉蓉)
关注观点新媒体
官方微信二维码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