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本刊编辑部 中秋国庆八天长假转瞬即逝,留下一堆话题。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八天奋斗下来,却似乎将一手好牌打成乱局,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果。
也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个长假本来就不应该承受太多期待。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例,长假期间楼市整体表现乏力,购房者均以“观望”为主。
北京住建委网站公布的网签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国庆假期前7天,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网签总量212套。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至3日,广州共成交353套,和去年同期的835套相比减少482套,同比大跌57.7%;深圳楼市9月30日成交25套,10月1日成交10套,2日成交2套,3日当天成交仅1套。
据中原地产监测,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在黄金周前7天合计签约套数为1.6万套,相比之前一周5.4万套的成交量下调幅度达到了70%。
从各地大张旗鼓举办的房地产展会情况来看,情况一样清冷,例如2012中国(深圳)秋季房地产交易会,五天时间一手住宅仅成交34套。
深圳秋交会只是全国楼市表现的一个缩影,自进入“金九”以来,楼市成交就呈现不断下滑的局面,让媒体此起彼伏地惊呼“金九不金”,仿佛楼市一夜之间就将步入寒冬。
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调控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临近国庆黄金周,住建部和国土部等部委密集表态,稳定调控信心,而且以广州为代表的部分城市也进一步用政策之手拨动市场。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9月24日公布,对珠江新城等中心城区个别异常高价的住宅项目暂时采取适当限制预售规模、控制交易节奏的措施;而上海房管局也于9月份前后发文两次,重申严格执行限购政策。
其次,自五六月份以来楼市成交量连续数月回暖,房地产企业出货量大增,回笼了不少资金,因此日益缺少“以价换量”的冲动,降价促销的意愿和动机逐渐消退。
虽然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形势与预期有利房地产行业,但梦想终究难于照进现实,拿地抄底与“拥房自重”似乎已经成为主流。
事实上,中国经济和房地产都在强调“维稳”,这将是第四季度的基调,一目了然,但如果将数月以来争取到的一手好牌打成乱局,也显尴尬。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最关键时刻,与此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如何在这一轮变革中寻求新的位置?这显然不是旦夕可决的现实,需要长期调整与磨合。
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房地产行业在第四季度应该看清形势、抓住契机,采取正确策略,争取更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