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博鳌房地论坛,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资金与土地 广州“三旧”改造三年经验谈
作者: 见习编辑 张媛娜     时间: 2012-09-25 01:55:04    来源: [ 观点网 ]

如果用好旧村旧厂,这是通过低效能土地的再改造利用;如果匆忙地来做,这是透支我们土地资源。

  观点网 见习编辑 张媛娜 “三旧”改造作为广东省特有的改造模式,一直未曾从热点关注问题中退出过。

  众所周知的是,“三旧”改造分别指的是“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可鲜少人知的是,“三旧”改造一词就是来源于广东,而“三旧”改造也是国土资源部给予广东省的特殊政策。

  据了解,由于“三旧”改造是试行的特殊政策,因此在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方面,国家也只给了三年之间,即2009年始,到2012年为止。

  9月24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会上,广州市政府对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总结,并就三旧改造推进工作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来源、开发主体等关注问题进行解答与阐释。

  社会引资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表示,广州市自2009年全面启动“三旧”改造工作以来,全市“三旧”用地共15000宗,其中旧城占10%,旧村占55.4%,旧厂196平方公里,占总量的34.6%。

  广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如桂亦透露,自从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基础上,政府又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补充意见,制定一系列规划指引,“三旧”改造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陈如桂表示,广州今年计划改造或者利用相关改造政策改造的面积为97平方公里的84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此外,目前广州市已批准的“三旧”改造项目节约用地达到48%,拉动固定资产接近2500多亿,拉动产业项目82个,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51个,改造区相应完善市政配套设施。

  但陈如桂亦坦承,广州三旧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并不理想。“广州市‘三旧’改造面积大,问题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工作还做的不够,工作推进情况不如预期。”

  在广州的“三旧”改造问题上,资金始终都是备受关注的核心。

  广州市“三旧”办负责人表示,广州市“三旧”改造鼓励社会资金的参与,同时广州市“三旧”改造在鼓励社会资金方面有明确规定,即:第一,土地出让金的返还。土地出让金返还之后,至少有60%可以返还给投资主体。

  第二,建立广州的土地有序市场,通过公开的方式吸引投资主体来参与“三旧”改造。第三,广州市政府对“三旧”改造项目提供金融便利。

  “三旧”办负责人强调,涉及到有些历史文化保护的项目,如果市场主体不太感兴趣,那么就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黄埔古村的改造,广州市政府专门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补贴,财政补贴可以达到3亿元。”上述人士指出,经济效益不理想,还有社会效益,国家在这方面也会给予全力的支持。

  政府主导

  事实上,从2009年启动“三旧”改造以来,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和模式一直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讨论和商榷的重中之重。

  在此次会议上,广州市政府对此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与解读。

  “城中村改造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是以城中村的具体经济组织决定。”三旧办负责人表示,在目前已经批复的21个城中村改造里面,分为三种情况:猎德和琶洲,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开发商来进行。

  而黄埔古村,是政府来改造,剩下的17条村都是采取向政府申请来改造进行的。关于自主改造这块,在21个城中村中里面占了绝大多数。

  负责人强调,村可以自主改造,但是在选择合适的企业、招标、表决和公示的时候,要遵守必要的程序,按照村民集体表决方式来进行。

  同时,陈如桂明确指出,旧城改造必须由政府主导并统筹实施,不得由开发商直接参与。

  他表示,不希望城中村变成楼盘,也不希望改造后的城中村旧厂房,因为“各自为政”而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在规划上没有落实有效的配置,使城市功能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城市病。按照目前规划没有覆盖的前提下,匆忙去改造,很多必要的配套设施不能有效落实,今后整个城市功能就会弱化。”

  其续称,不希望通过一窝蜂的改造,浪费或者透支广州的土地资源,包括低效能的土地资源,现在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平台来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业。特别是发展新经济,节约用地,

  “如果用好旧村旧厂,这是通过低效能土地的再改造利用;如果匆忙地来做,这是透支我们土地资源。”



(审校:梁嘉欣)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