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见习编辑 李欣鞠 由于存在暴利之嫌,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市地税局日前对钓鱼台七号院项目进行调查,并暂停其销售。
直至近日,七号院才得以“解禁”,但代价是对原定30万元/平米的预售价缩减一半。
6月18日,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更新数据显示,北京最贵住宅钓鱼台七号院项目已恢复销售,拟售价格降为13.5万元/平方米至15万元/平方米之间。
降价再入市
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信息显示,对钓鱼台七号院项目的网签限制已经于6月18日取消,开发商中赫置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对项目销售价格作出了调整。
其中,3号楼的拟售价格由30万元/平方米降为13.5万元/平方米;原售价为20万元/平方米的1号楼和4号楼,调整为14.5万元/平方米;18万元/平方米的2号楼则调整为15万元/平方米。
虽然价格“缩水”一半,但15万元/平方米仍为北京在售楼盘单价之最。
此外,中赫置地表示,3号楼顶层定价为30万元/平米的房屋,将不再继续销售而留作企业自用。
由于3号楼的“楼王”将不再继续销售,钓鱼台七号院此次出售的房源减为22套。
对于钓鱼台七号院因政府介入而降价销售,房地产评论员陈宝存表示,这是开发商不得已之举,与此前上海豪宅汤臣一品的遭遇相似。
据了解,汤臣一品早在2005年10月开盘时,就挂出了11万元/平方米至12万元/平方米的均价,2007年6月因涉嫌虚拟交易、自我炒作而受到专项检查。
陈宝存续称,这种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限。
至于较大的降价幅度,陈宝存认为,开发商亦会通过降低相关配置来应对。同时,他亦指出,钓鱼台七号院通过此次风波,从一个四级的开发商一举成名,可谓一次成功的营销,171.9万元的罚款亦可看作一笔广告费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教授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钓鱼台七号院制定的价格虚高,不排除有利用高价格进行炒作的嫌疑。
尹中立称,“在调控期间,钓鱼台7号却顶风作案,坐地起价之余,价格还创了记录,而实际成交的价格却未必如其报价那么高,更有可能因为定价过高而致成交无法实现。”因此,这难免会有捂盘惜售的嫌疑。同时,开发商如此做法,也不排除是为了炒作而设定如此高价。
天价引风波
钓鱼台七号院于5月12日取得现房销售证,现售项目为1、2、3、4号楼,共23套现房。在公布的拟销售价格中,3号楼刷新了北京住宅的价格记录,为30万元/平方米。1、4号楼次之,为20万元/平方米,2号楼则为18万元/平方米。
5月23日,钓鱼台七号院的天价被媒体曝光,随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引起各方的争议。
5月27日,新华社发表《每平方米卖30万元的背后——北京“最贵楼盘”真相追踪》一文,文章指出在调控趋紧、部分城市高房价已出现松动的关键期,北京天价豪宅钓鱼台七号院逆市而动,部分房源销售均价由每平方米10万余元上涨至每平方米30万元,短期内上涨幅度过大,涉嫌暴利。
当天,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北京市地税局启动了联合执法程序,对钓鱼台七号院项目基本建设手续、房屋销售、前期物业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并启动了税务稽查程序。
6月3日,北京市住建委紧急叫停钓鱼台七号院的销售,关闭了该楼盘的网签。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北京市住建委正在调取相关证据,对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此同时,北京市地税局已对该项目启动了税收稽查程序,欲从税收的角度对该项目进行调查。
6月17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向媒体发函表示:经调查发现,该项目一是销售手续齐全,但存在销售现场公示不规范问题;二是该项目精装修工程存在违规开工问题,被处171.9万元的罚款,目前处罚已执行完毕。此外,北京市地税局的税务稽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同日,中赫集团有限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国家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现房房源定价过高或将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决定撤销原有定价,并参照今年一季度实际成交价格调整定价。
6月18日,钓鱼台七号院恢复销售,并公布经调整后的拟售价格。至此,北京天价楼王风波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