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表示,北京要形成以出租房为主的供应体系,出租房比例要占到60%,而出租房的租金今后也会进行政府宏观调控。为了保证出租房体系稳定运转,政府必须加强出租房管理。首先,出租房房源要有保证,形成政府、集体为主,社会投资为辅的出租房建设,保证公租房有来源。在租金的管理方面,政府要有法规和管理政策,出租房的租金今后政府应该进行宏观调控。虽然房屋的涨跌是市场行为,但是不能由着房东涨价。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时期,各大城市程度不同地出现了房租疯涨现象。对此,不得不租房的人,除了口头抱怨几句,剩下的只有默默承受了。想到城市打工的人,很多也因为过高的租房成本而选择了退却,导致“招工难”日益严重。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地政府在房源不足、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只能无所作为;有关专家除了发表一些“规范房屋租赁市场”隔靴搔痒式建议,同样只能充当看客。
现实情况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不管房租上涨的原因有多少,但是根本性的原因只有一个:人们可以不买房,但是不能不住房。住房作为一种恒定需求,只有供求关系才能决定租金价格,其它的,说什么都没用。
在这一强硬规律的映衬下,作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策略的一部分,保障房建设虽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租房又被各地方政府普遍推举为今后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但相对于目前出租房源的“近渴”来说,许多城市别说公租房的建设还停留在规划上,就连公租房如何分配、经营、管理都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解渴”之水还远得让人不敢期待。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上述表态,最大意义在于,明确了政府“做实功”的责任——直接加大投入,从增加房源到中介服务,直接把水浇在“供求关系”这一总根子上。
不难预料,政府直接出手,做全市公租房的“最大房东”,起码可以从“补”与“泻”两个方向共同发力,实现保障百姓居住权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补”的方向来看,加大公租房的建设力度,让公租房的房源优势、信誉优势、稳定优势来平抑市场,散兵游勇的业主租金才抬不起来。简而言之,健康的房屋租赁市场不是“规范”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政府公共服务,切实改变供求关系才能真正解决的。
再从“泻”的方向来看,鼓励市民“先租后买”也好,号召人们“先小后大”也罢,都需要首先为人们创造“租房住的市民权利不缩水”、“居住条件、精神心理没有很大落差”的客观环境。
权利落实了,心态平和了,蜂拥买房的人也就不那么多了,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才能尽快实现。
茅屋书友 观点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