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王小明 12月2日,万科正式“脱胎换骨”,晋级为国内首家销售千亿级的房地产公司。传闻,万科总裁郁亮当天一大早就给全集团的两万多名员工发了封“报喜”邮件,庆祝万科完成千亿蜕变。
我们不难理解万科的欣喜。从2006年,万科销售额首次超越自己树立的榜样——香港新鸿基,到2009年,超越又一个高峰——美国帕尔迪,万科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完成了两个极具历史意义的跨越,并最终成为了今天的全球住宅企业销售冠军。
在帕尔迪之后,千亿级的万科恐怕已经没有了标杆可以遵循,抑或是,万科已经将自己视为了行业的标杆。
据传,在近期香港的一次私人宴会上,赴宴的王石在与某香港地产大佬闲谈时,就曾谈及,万科今年完成八九百亿的销售目标并无悬念,与万科年初预估的相近。而王石亦同时认为,万科完成这八九百亿的销售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在他看来,“目前国内房企,没有达到两百亿的销售的,都算不上什么”。
与我们所理解万科的欣喜一样,我们亦能理解王石的“张狂”,毕竟在行业里,万科早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大多数的房企被万科远远甩在了后面,即便是被万科视为真正对手的中海,其销售额与万科相比,也仍然差距不小。
万科和王石或许都还未曾意识到,在失去了学习的榜样之后,万科也已经没有了仰望的角度。在未来这条从未有人走过的千亿级路径上,万科这辆庞大的战车是否还能安然前行?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的万科虽然成为了冠军,但万科这一路走的并不“从容”。从年初时候的审慎看势到年中以后不断涌现的各地降价传言,万科似乎从未给自己制定过一个宏伟的千亿蓝图,对其而言,实在的楼盘去化率似乎才是更值得密切关注的数字。
而与此对应的是,万科却为自己制定了一条销售的“及格线”,在这条线上,万科各地的分公司被“逼着”不停地奔跑和冲刺。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万科选择了快速周转的开发策略注定其无法停下来歇息,万科需要通过快速周转来控制本身的负债规模,以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这也让万科完成千亿销售成为必然。
而除了在销售上的永不停歇的奔跑,万科还必须在竞争激烈的土地市场上厮杀。截至第三季度末,万科事实上的可售资源存量仅可供万科大约3-4个月的销售,万科并没有更多的选择,在加大开工的同时,万科必须及时补充新的土储。
下半年以来,万科在土储上的力度已经明显加大,除了在二三线继续拿地之外,万科也开始巩固其在一线城市的阵脚。仅以北京为例,万科就分别在房山区、昌平区、海淀区拿下了数块土地,同时在临近北京的河北省香河县也有所斩获。
截至2010年10月底,万科今年以来在全国各地共计拿地超过70幅,拿地总金额超过450亿元。
万科的“雪球”已经越滚越大,但行业的的风险却无时不有。前面已经没有了探路者,万一风险就在不远处,停不下来的万科该怎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