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货币政策风向与房企流动性之忧
作者: 徐耀辉     时间: 2010-12-01 01:01:29    来源: [ 观点网 ]

若明年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甚至转向紧缩,开发商即使用大幅降价等方法回笼资金,也很难挽救可能崩坏的流动性。

  观点网 徐耀辉 日益严峻的热钱和通胀威胁似乎已经让中央银行自乱阵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北京,静待来年宏观经济政策及货币政策走向的定调。

  但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最高机构,央行却在这个敏感的时节传出了让人惊诧的相左声音。

  11月30日,央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所撰一文《再论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在央行直属的《金融时报》上发表。

  盛松成在文中指出,通胀预期推高了物价水平,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10月份CPI同比上升4.4%,创25个月以来的新高,而全年CPI突破3%几成定局。

  对此,盛松成建议,建议央行明确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盛松成同时建议,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央行也应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以改变负利率状态。

  而此前一日,央行研究生部部委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还表示,明年央行会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近期市场对紧缩预期的说法并不正确。焦瑾璞称,10月CPI是高点,未来超过4.4%的可能性不大。

  在所有人都关注央行及货币政策走向的时候,央行似乎未能显现出其步调一致及沉稳的一面。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特别是在CPI创造25个月新高的10月份,央行上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连续两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

  在11月2日发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上,央行也明确提出了要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央行所做的一切似乎还不够。

  经济学家许小年撰文直指,要想治理通胀,必须果断而坚决地紧缩银根,加息就是现成的对付通胀的货币政策工具。而中金公司11月29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12月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明年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甚至转向紧缩的迹象已经隐约可见,但在此预期下,早于深处调控之中的房地产市场却好像不以为然。

  房地产调控已经半年多,人们早已经说得口干舌燥,政策也是“十八般武器”都已用上。住建部甚至无奈承认,当前房地产价格波动前所未有,调控压力前所未有。

  过去的一周,各地地王频现:广铁86亿拿下广州本年度总价及单价地王;温州拍出37亿史上最贵土地;绿地武汉轻取53亿地王;滨江集团18亿创杭州土地单价新纪录。

  从开发商的角度而言,依然积极拿地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对于楼市的判断依然维持稳定;其次,开发商并未真正担心资金的问题,目前的流动性依然不错;第三是对于土地及扩张的渴求;第四则是对于通胀的担忧,为防止手中资金缩水,大量购进土地等资产已成为必然选择。

  令人担忧的是,即使目前开发商手中依然握有大量的现金,短期内并不存在资金的风险,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正确的选择。

  中金公司最近发布的一则研究报告认为,本轮调控下的开发商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得内部现金流的改善速度较快,但外部融资环境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如果以今年9月份的二次调控为起点,那么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最坏的时点可能会出现在明年下半年。

  中金警告称,房地产企业短期内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较小,但调控持续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在苛刻的假设条件下,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一年后都可能出现资金链问题。

  也就是说,若明年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甚至转向紧缩,在持续的调控压力下,开发商即使用大幅降价等方法回笼资金,也很难挽救可能崩坏的流动性。

  或许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的一刻开始,所有房地产企业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早作打算。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