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据媒体6月22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指,地方政府受制于“土地财政”,成为当前楼市调控政策容易失灵的重要原因,而改变这种状况的突破口在于物业税改革。
“土地财政”是指当前土地拍卖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中相当重要的收入,地方政府即无力建设保障性住房,也无心抑制高房价。
该报告指出,物业税改革应作为地方财税相关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将已经空转多年的物业税试点做实,有助于改变地方财政过分依赖自土地批租环节的现状。
报告还指出,从国际经验来看,实施分税制的地方政府支柱财源来自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从房产保有环节上取得财政收入具有持久性和规范性。而地方政府唯有依托于房地产税,才能拥有持续稳定的支柱财源.
报告建议,将房地产正式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加速推进《住房保障法》,建立房地产公共信息服务子系统。对房地产政策法规、行业信息及时、公开地披露,能有效减少权力寻租行为,增加信息供给,对一些歪曲事实、恶意炒作、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并及时予以澄清。
据悉,根据中国现行的房产税暂行条例,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余值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12%,自住用房则免征房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