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时评:高房价下“短命房”玄机
作者: 梁嘉欣     时间: 2010-04-07 01:48:47    来源: [ 观点网 ]

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观点网 梁嘉欣 中国的楼市,在经历了复活节之后,亦未被赋予更多的希望,反而新增了一宗罪:建筑寿命短。

  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直言,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建筑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一片对“高房价”“低寿命”的谴责。

  早已有人对用一摞子的纸币购买名义上为70年年限的房屋颇有微词,此次更被告知,自己高价所得的房屋实际寿命竟“缩水”了一半还不止?

  估计听了此消息后,更着急的就是广大的开发商了。如何用高价把这些“短命房”推销出去,拷问着他们的营销策略。或许可以考虑借用某高价化妆品牌的“推销哲学”:同等重量同等用途的两款化妆品,也许价格相差甚远,但因所产生的功效不同,买价格高但效果显著的那款显然更为“物超所值”。

  在这个“倡议”绿色概念的时代,不少房地产商也推销着自己的绿色住宅,纳米、低碳等高科技概念的赋予,亦让房价水涨船高。然而,事实却让人失望透顶,楼盘的价值却未能在高价格中得到很好的体现。09年“楼歪歪”、“楼脆脆”的“质量门”不断涌现,让人不得不对这些已是“短命房”的价值担忧。

  实际上,质量问题亦是造成建筑“短命”的直接原因。曾有开发商直言,为追求短期利益,追求公司的规模效应,不少开发商也开始走上偷工减料之路,由此亦酝酿了一个个“质量门”。

  短寿的建筑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

  尽管政府强调要房企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但“短命房”的出现,与看似与此事并不相干的政府脱不了干系。

  土地,已是政府赖以生存的资本,大部分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卖地的收入。为了好看的账面,有政府不得不考虑“卖地换钱”,强制拆迁、重复卖地成为政府腾挪资金屡试不爽的方法。

  江苏扬州政府正是将此道发挥到极致。为了高额的土地收入,扬州已等不到70年使用期限的到期,要把才建成8年的小区拆迁,业主当初以高价换取的房产证将成一纸空文。

  据了解,所拆除的地块将仍用于重建商品房,不少业主称,此举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言道破当中的玄机:“建大桥是GDP,拆了又是GDP,再拆一次大桥还是GDP”。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