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黑色3秒”成为了汇控甚至是全香港人记忆中最不忍触碰的时刻。
半年之前,在太平洋的那边,一个拥有158年历史的金融巨人轰然倒下。半年之后,在香港,百年老店汇丰控股濒临破产。
兄弟旧事
2008年9月10日,雷曼兄弟提前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季度亏损高达39亿美元,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
在股东、债权人及竞争对手均否决其寻求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继续生存下去的自救努力之后,雷曼兄弟不得不加紧为自己寻找买主。深陷财务泥潭的雷曼兄弟的“自救”主要是与数个潜在买家商谈一项资产出售方案,准备将旗下总值400亿美元的商业地产和相关证券等资产剥离出去。
最初,美国银行为首的财团正是那些正在研究救援雷曼兄弟的财团之一。此外,英国巴克莱银行也对收购表现出兴趣。
但经评估,这些可能成为雷曼兄弟买家的财团在巨大的亏损漏洞前止步、离开。而后,雷曼不得不求救于美国政府。
尽管美国政府有意撮合美国银行与雷曼兄弟,但在最后关头,美国银行也弃之而去。雷曼兄弟再也无力等待下一个可能会出现的救援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汇控危机
汇控先是被挤出全球总市值前十大上市公司之列。其目前市值跌到650亿美元左右,而第十名美国强生公司的市值是1400亿美元。
2月以后,汇控的噩梦愈演愈烈。
2009年2月,汇控股价跌到60港币附近,创下十年间新低。这家于1865年在上海和香港成立,并于1990年代开始国际化扩张的银行,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都纷纷下调汇控目标价格。
3月3日,汇控收市报46.25港元,大跌18.8%,成为当天抛空额最高的股份,抛空达8.32亿港元,占抛空总额的21.3%,占股份成交的14.7%。
就在前一日,汇控刚刚宣布以12供5,每股28元供股集资177亿美元,为英国及香港有纪录以来的最大集资金额,这是汇丰控股自1987年以来首次配股。
更加触目惊心的是,3月9日汇控的股价一度跌至33港元。
黑色3秒
9日下午4时,该股还只跌13.3%至37.7港元,但在市后竞价时段的最后3秒,突有近4亿元、共1186.48万股的33元沽盘涌出并获成交,令股价再跌4.7元(12.5%)至全日最低位33元,全日惨跌24%,为有纪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股价创近14年新低。
汇控市值一日蒸发1275亿元,只剩下3961亿元。
在香港,有句顺口溜叫“圣诞钟,买汇丰”,意思是每逢圣诞,想要多赚点钱,就要买一点汇丰。可以想象,这“黑色3秒”成为了汇控甚至是全香港人记忆中最不忍触碰的时刻。
同样地,汇控也不得不寻求政府和香港富豪的支持与帮助。或许让汇控获得了与雷曼不同结局的关键就是这里。在这个时刻,中国人除了“利”字之外,更看重的还有一个“义”字。另一方面,由于汇控多年来股价一直坚挺,成为众多个人投资者买股的首选。在汇控股价的暴跌下,无数港人资产大幅缩水。为稳定汇控股价,城中富豪纷纷解囊相助。
“倾城”
作为香港首富同时也是18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李嘉诚公开表示一定会包销3亿美元汇控供股,并持有汇控作长线投资。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恒生市场的权重股和人气指标股,汇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李嘉诚而言,以28港元的“低价”参与供股,一方面的确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可以给广大中小投资者树立榜样,从而有利于稳定投资者对港股信心。
随后,另一超级富豪李兆基也表明支持汇控。恒地发言人引述主席李兆基的话发言:“一定会继续任分包销,9日汇控股价跌至33元,只是暂时性,汇控没有问题的。”
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也表明会按原计划供股,还呼吁股民不要自乱阵脚,汇控的基本因素很好。
新鸿基副主席郭炳联在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媒体时也表示持有汇控不少股份,有一定的控股权。他表示看好汇控,会出资供股。
3月11日,又到了收市后的竞价阶段。市场屏住了呼吸:汇控的股价似乎又在重演前几天的噩梦:从39.65港元,一下子打到了37.5港元。
最后4分钟,一笔2360万股的买盘介入,把股价托起,最终收于38.45港元,成交额超过9亿港元,相当于全天成交额的18%。
这是汇控供股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汇控股价的关键一役,至此,汇控开始突围。
·黑色3秒 汇控“倾城” 09/04/27
·商业地产重估 09/04/27
·十大被推迟建设的伟大建筑 09/04/23
·“催命索”成利润水池 绿城回购债券获利 09/04/22
·领袖访谈:茅于轼 清醒与焦虑 0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