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本质上只是张床,多出来的功能和价值全都靠不住。
住房本质上是一堆砖头和瓦块,就像国画的本质是一张宣纸和几抹墨痕一样。大师信手涂鸦几笔就能让一张宣纸成为价格不菲的画作,国家的政策指挥棒也能让一套普通住房成为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天堂。
3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较2月份上升0.2%,扭转了此前连续七个月环比价格下降的势头,分析人士将这归因于市场的刚性需求在发挥作用。可问题是,中国现在早就过了住房供应紧缺的时代,大中城市里的空置房比比皆是,为什么许多人会在收入前景黯淡之际热衷于购买自住房呢?答案很简单,按照中国现行的户籍政策,以及形形色色与之挂钩的政策、法规,你要想在一座城市立住脚,必须在这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就拿毕业留京的外地生来说,虽然有了北京户口,但只要你租房住,你就只能忍受“人户分离”的种种不便,那些接受你户口挂靠的单位就可以时时处处拿你一把。就这样,住房成了在一座城市打拼的护身符。
住房本质上是一块空间,就像瓦罐本质上也是圈起的一块空间一样。瓦罐扔进厕所是夜壶,摆上多宝格则是工艺品。同样材质的住房在穷乡僻壤就只是个遮风挡雨的“棚子”,但如果身处大都市的繁华地段,可就是寸土寸金的聚宝盆。于是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想捧上一个,即便拿不到市中心的聚宝盆,能买到城市外围的“高仿品”也可以做一把发财梦。人人都把房地产当作古董来投资,却不知绝大多数人从北京潘家园淘到的只能是普通瓦罐。当多宝格上的瓦罐多得摆不下时,它们或许只能回归为夜壶,美国次贷危机于是发生了。
据报导,中国发改委正考虑允许经营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司出售资产支持证券,正值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谈虎色变之际,发改委此举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其实,基础设施和住房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资产。基础设施有独占性,你在京沪间的最直距离上修条高速公路,京沪两地间搞公路运输的人恐怕就被你吃定了。但再抢手的住房也不会成为购房人的唯一选择,如果不急着上户口,现在到美国房地产市场去抄底或许更有利可图。住房本质上只是张床,多出来的功能和价值全都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