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红星 买房年代 2009五一黄金周特刊隆重推出
天量信贷之谜

  一季度高达4.58万亿的信贷规模,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到了实体经济?

  央行4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当月人民币信贷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增加1.61万元,创中国单月放贷历史记录。在此之前,我国1月份信贷总额为 1.62万亿,2月份为1.07万亿。对此,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一季度信贷总额达到4.58万亿,而月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却没有动,甚至比去年下半年还低,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投资之谜。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今年的新增贷款额度要达到5万亿以上。而今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4.58万亿,难怪连专家也将此现象称之为“迷”。这样的“迷”是如何形成的?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任何官方解释,但相关人员分析的却是有鼻子有眼,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放贷数额与实际并不相符,银行有“做账”行为,《经济观察报》4月1日报道:仅3月份银行虚增信贷或达4000亿以上,“做账”的方式是,银行月末将贷款放给企业,月初再收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银行将贷款放给企业,企业再将这笔款存进银行,银行再贷给别的企业,这样一循环,虚增的量就非常大;

  二是贷款流入股市。按照一般逻辑,在中央做出4万亿刺激经济的决策以后,银行信贷对象应当是实体经济,而非虚拟市场。但在今年1月1.6万亿信贷总额的消息公布以后,《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最多有5000亿---6000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这一点,上证指数从2008年末的1820.31点上涨到4月14日的2500点,也许是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明;

  三是某些银行与房地产商联手搞“假按揭”,也使信贷资金总额大增。3月 24日,《焦点地产》网曾披露,深圳金地梅陇镇花园有一人登记办理预售房屋600套按揭贷款,有两人各办理了300套。对此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曹建海博士3月25日在他的博客中说,这种情况是“银行部门高度配合的结果”。

  众所周知,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大量的中小企业,或者是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都离不开国家金融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但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多方面信息显示,我国4300多万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扭转,国家面向农村的小额贷款、扶持就业再就业的金融政策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国家政策性“天量”贷款在发放和使用的管理环节屡屡成“迷”,不仅难以发挥贷款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有损于政府信誉。因此,对于一季度高达4.58万亿的信贷规模,到底有多少真正用到了实体经济,又有多少属于非正常的“操作”,有关部门有必要认真调查,向公众揭开谜底。

相关文章

·地王争锋 湘江世纪城热销“逼宫”北辰 09/04/15

·寻父之旅:世人不识路易斯·康 09/04/15

·国家意志制造中国坚硬的泡沫 09/04/15

·如果我中了5000万 09/04/15

·寒流下的东莞 09/04/1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