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底歌剧院:平民化艺文观赏场所

  贝尼尼大言炎炎,最后落得一场空欢喜,给法国人排挤走了。但这句话,不失为有识之言,法国政府的首脑,帝制时期的也好,共和时期的也好,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儿喜欢大兴土木的“太阳王情结”。不管是拿破仑第三,还是乔治·蓬皮杜,他们身后,都留下了足以纪念自己执政时代的宏大建筑物。

  而近年来,有一座新兴的建筑,就建在原来巴士底狱的旧址上,它耗费了纳税人天文数字般的金钱,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几度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它就是巴黎巴士底歌剧院(OperadeParisBastille)。巴士底歌剧院,是已故的法国社会党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任内的产物。它耗资达4亿多美元,在全欧洲的剧院里,号称装备最完善。密特朗在1981年入主爱丽舍宫,为了要庆祝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他提出了一揽子大型建筑项目,其范围,从卢浮宫开始,沿着香榭丽舍大街形成一条5英里长的轴线,巴士底歌剧院是其中的九大工程之一。

  这九大工程,引起的是非颇多,但后来渐渐也能得到法国人的认可。像位于起点处的卢浮宫地下入口扩建工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玻璃金字塔”,由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在当初,它的成功就很来之不易,然而现在却最受欢迎,已是举世闻名的建筑佳作。

  大概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从戴高乐到德斯坦,哪一位也没敢像密特朗这样放手花钱,而法国的政坛,原本就动荡多事,这一下子,可让密特朗的政治对手抓住了一个绝好的把柄。所以从1981年巴士底歌剧院破土动工之日起,就被人形容成是政治家的角斗场,舆论的笑柄,行政工作的泥潭和浪费纳税人金钱的一头“白象”。据说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它却能惹得人人怨气冲天。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是密特朗的老对手了。他在台上当总理的时候,一直有奇怪的传闻,说政府有意想把歌剧院改成一座游泳池。如此耸人听闻的题目,巴黎的报纸照例不会放过。有个专栏作家提供的解决办法就令人啼笑皆非——干脆还把它改成巴士底监狱算了。

  剧院建筑计划伊始,政府就开宗明义,标榜要建一座现代化、大众化的歌剧院,而不以加尼埃风格的皇室豪奢派头为贵。现代化固然无可非议,但歌剧院这种建筑,历来是最富贵族气息,于今竟要和大众化的概念达成妥协,倒是一件创举,难免要引得众说纷纭。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加尼埃替拿破仑三世建造的巴黎歌剧院,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奢华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的代表,与这座由加拿大建筑师奥托设计的巴士底歌剧院相比,反差确实极为鲜明奥托的设计,以传统的城市空间体系为依据,在建筑材料上,则注重用石料、金属和玻璃来构成建筑物外部形象,可说是传统与现代兼顾。最值得称道的,是剧院的内部设施,不愧有欧洲第一之称。舞台的进深有246英尺,比那些深渊般的瓦格纳式舞台有过之而无不及。靠着各种精巧完备的机械装置,更换布景几乎可在瞬间完成。一台布置完毕的场景,能够原封不动地从舞台上搬到排练剧场。

相关文章

·方兴地产上海商业项目获70亿签约额 08/11/18

·陈之泉简介 08/11/17

·中国迎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 08/11/17

·哈金:回不去的奥德赛 08/11/17

·俄罗斯彼得宫 08/11/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