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城“B股”之殇 中小房企生存样本

  “作为纯B股公司,这么多年来公司实在是无所作为,我们有时对于不相衬股价更多的是无奈。”

  日前,江苏新城在发布中报后仅仅四天,即举债2.3亿元补充旗下两个项目的开发资金,并在其网站上表示出对纯B股公司融资的无奈,成为目前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困难的一个“特例”。

  资金困境

  8月20日,江苏新城发布公告称,其实际控制子公司“南京新城创置房地产有限公司”和“无锡新城万嘉置业有限公司”将分别向“中国工商银行南京新港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无锡太湖支行”贷款1亿元和1.3亿元人民币,借期均为两年。借款分别用于公司旗下的南京新城创置合班村新城尚座项目及无锡新城万嘉盛世新城项目的开发建设。

  而仅仅4天前,江苏新城刚刚公布的中报还显示,报告期内实现回笼资金22.4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83%;实现净利润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95%。

  “目前我们确实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新城董事会办公室的一名高管对观点网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各种不同的融资渠道。作为B股上市公司,公司未能通过股市融资,而更多的是努力通过银行、信托等渠道解决公司目前的资金问题”。

  但受今年趋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他认为“公司目前的融资额度还未能达到公司的要求”。

  压力之下的新城下调了下半年的经营计划,减少了4个新开工项目,新开工面积减少了约70万平米,销售回笼资金也从年初的75亿元调减为50亿元。

新城公馆

新城公馆

  既便如此,目前新城在江苏、上海等地仍有35个子项目在建,在建面积218万平米,这或许是新城急于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根本原因。

  B股之殇

  其实,2002年之前的新城还是一个扎根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不显眼的房产开发公司,在业内鲜为人知。2001年底,通过对江苏五菱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后,新城成功“借壳上市”。此时的新城房产总资产达到了10亿元,初步具备向外扩张的资本,并先后进入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开拓市场。

  然而问题在于,新城借壳的“江苏五菱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原本为B股上市公司,因此,在目前普遍为A股上市的地产公司中,披着“B股”外衣的新城在资本市场显得有些“另类”。

  更为关键的是,证监会对B股公司的种种限制让新城的融资渠道变得艰辛而曲折,B股市场已经难以满足新城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虽然新城副总经理闵远松曾在公开场合对媒体表示:“作为纯B股上市公司,新城从未通过股市融资,一直在走稳健的融资、扩张路线”。但这更多地被理解为这是新城作为纯B股公司的无奈之举。

  今年上半年,新城在上海和南京分别出资一千万元设立了两个子公司:上海新城创佳置业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城尚郡房地产有限公司,继续贯彻其“布局长三角、深入专业化”的战略布局,表现出对长三角市场的重视。

  尽管如此,接受采访的新城高管认为,公司在长三角市场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像目前我们在上海的发展还局限其周边地区,而且主要在于住宅地产,在商业地产项目方面还没有相关的项目”。

  “这除了市场之外,也有资金方面的考虑”,这名高管对观点网表示。

  艰难突围

  新城为此也一直在寻求股市之外的其它融资渠道。新城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只要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任何的融资方式新城都不会拒绝,但这必须得看双方的合作条件,只有在公司认为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同意进行合作,公司已经及在做的各项信托融资计划。”

  据观点网了解,此前曾有国际投资公司及金融机构与新城有过接触,但因合作条件的苛刻或成本原因,双方未能达成合作。

  “作为纯B股公司,这么多年来实在是无所作为,除了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发现公司价值外,我们有时对于不相衬股价更多的是无奈。证监会对于B股公司的限制太多太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经营好公司,提高公司价值,等待B股解禁的日子。”新城在其公司网站上对投资者毫不讳言公司目前的困境。

  “一切将取决于证监会的政策,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但是目前的情况看来,短期内恐怕还难有转机”,上述高管针对证监会对B股限制的现状表示还不乐观。

相关文章

·广州:世界最大“地下城”全球招标 08/09/01

·广州新电视塔封顶 “世界第一”已不保 08/08/28

·江苏新城“B股”之殇 中小房企生存样本 08/08/26

·越秀信托三年盘点 收购物业走出华南 08/08/26

·北京奥运花费创纪录後来者忙于“减肥” 08/08/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