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博鳌文档 >

>

>

正文

对话主题:地产精英,博鳌论剑
作者: 观点网     时间: 2010-05-27 18:12:50    来源: [ 观点网 ]

  对话嘉宾:任志强、冯仑、潘石屹、蒋晓松、林少洲、刘永好、樊纲

  失身、抽身、献身

  主持人:今天很荣幸请到各位集聚博鳌,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先请冯仑、潘石屹、蒋晓松谈谈你们的海南经历。

  冯仑:海南是我起步的地方,也是我最早"失身"的地方。当然,我这里说的"失身",指的是"下海",实际上反映观念上的一种改变。过去在机关单位工作,有工资、能生活,但觉得活得不好,前途看得很清楚,几乎能看到自己的悼词,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下海后,工资没了,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但心中充满希望,我们就被这种希望一步步吸引着走,一直走到现在。

  潘石屹:当时冯仑是海南体改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我是他下属公司的执行总经理。我们在冯仑的领导下,以身作则,做改革开放的试点。

  主持人:不说你们"江湖六杰"起家的事了,那点事大家都知道了。我想问的是,在眼看风暴快到来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抽身而退的?你们是自己真想走了,还是得到了什么消息?凭什么你们先知先觉?

  冯仑:离开海南是不是先知先学我不知道,但离开是坚定的。实际上我们是上了一顶花轿,正好被抬到了一位老财家里,于是我们就过上了好日子。

  主持人:说到抽身而退,便想到房地产如何规避风险问题。蒋晓松先生在海南坚持了这么多年,最终做成博鳌亚洲论坛这么大的项目。请问你是怎么规避风险的?

  冯仑:就是说你怎么不上花轿?

  主持人:他们俩撒腿就跑的时候。你为什么毅然留下来?

  蒋晓松:他们"失身"了,所以才"抽身"。我没"失身",我是"献身"。我是搞艺术的,是做电影电视出身的,搞房地产我是外行,对博鳌,我不是从商品的角度来做,而是把她当作一个作品来完成。当年来到博鳌,我一见钟情,就想为她献身,始终舍不得离开她。

  主持人:请问冯仑,一个企业家的决断力可能要很多年的积累,也可能靠悟性,你做生意靠什么?

  冯仑:主要靠勤奋。因为做生意你要感知外部信息,特别是体制变化,政策变化。如果不勤奋,不用心,一切对你都毫无意义,你就会跟多数人一样,天都亮了,你还在睡觉。

  潘石屹:我接着刚才的故事。主持人问我1992年为什么离开海南去了北京?那不是我先知先觉,是我们想了很久才做的一个决定。冯仑说:海南的房产炒得有点过火了,形势不妙,我们该收场了。他说北京地盘大、有发展空间,我们得去占个先,大家都同意。说到让谁去,我说那就让我去。当时前面的路看不见,不知道去了会是什么样。人做事有时需要凭直觉判断。

  任志强:在座的各位中,就我没在海南呆过,所以也没他们那样浓厚的"海南情结",老觉得有回味恋人的滋味。他们这次重新杀回来选项目,就是受这种"情结"的支配。

  博鳌这项目搞提真好,但一听蒋晓松说用了10年的时间,我感到遗憾。他真正是献身给这个事业了。他是在做一个完善的作品,不是在做房地产。樊纲说过,经济的原则是不变的,是商人一定要挣钱。我如果不挣钱,我觉得活着就没意思。

  为什么我退伍后就当了商人?我受过刺激!那年我在部队立了二等功,部队敲锣打鼓送我回家。我心想父亲见我会夸我两句,没想到父亲说:"我30岁就当军长了,你30岁才当连长,有什么可骄傲的?"一气之下,我复员回家,下决心一定要比我父亲强。他现在副部长当了38年,80多岁了,可买不起一套房。现在我感激他,我对他说,如果当年你不骂我,我可能永远当不了这个总经理。

  房地产与资本市场

  主持人:请各位精英谈谈中国房地产企业如何利用资本市场问题?首先请林少洲先生讲讲这方面情况。

  林少洲:做房地产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这是房地产业最核心的社会要求之一。如何把钱稳稳地拿到手,并且让钱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刘永好:将来房地产的发展目标是向规模化推进,但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还只是在价格时期,下一个阶段肯定会出现规模化趋势,而规模经济一定会求助于资本市场,所以资本市场对房地产的支持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主持人:各位能否谈谈个人应用资本发展房地产的一些经历?

  刘永好:资本市场说到底就是怎么去找钱的问题,我深知没钱的苦。

  我小的时候,甚至到20岁时,没穿过新鞋,新衣服,我们家兄弟四个,一件新衣服轮到我这儿,总是最后一班,穷怕了,所以总想多赚一些钱,改革开放后,允许农村搞联产承包制,我们几兄弟决定下海多赚点钱,当时把所有的钱凑起来,只有1000元,确实非常难,为钱的事我们伤了很多脑筋,所以钱确实太重要了,特别是创业初期,那真是致命得很。

  经过这20年的发展,我们逐步从没有钱到开始有一点钱,到现在钱稍微多了起来。可现在问题又出来了:钱多了又该干什么呢?饲料工厂我们在全国已经建了不少,再建就得自己跟自己打架。我们考虑着该干点别的东西,算来算去,觉得应该涉及金融待业了,于是与其他人投资了民生银行,成为民生银行的股东。民生银行业务不错,现在已有了100亿元的总资产,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钱又多了,该怎么办呢?这又成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人的心态就是这样,没钱的时候痛苦,有了钱也同样痛苦,痛苦的是该怎么用好这些钱。我记得3年底,人民银行一位人士对我说,你的银行里没有贷款记录,他说这样好也不好,你应该多贷点款,支援国家建设,另外发展的速度快一些。后来再碰到这位老兄,他说,房地产跟金融关系紧密,你应该投资房地产,我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这方面或许还有一些发展空间,于是我就投资了房地产业。我考虑的是把产业优势与金融优势相结合起来,或许我们能够取得新的成就。

  新经济与传统地产

  主持人:请问冯仑和潘石屹,你们在做项目时,都部分或全部地使用了一些新经济概念,像潘石屹在SOHO现代城,冯仑的新新家园。你们为什么能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个概念。

  主持人:说实话,你们是把新经济作为一种概念呢,还是真的觉得它能为房地产插上翅膀?

  冯仑:很抱歉,这些作品都与我关系不大。这10年,我主要研究怎么办好公司,很少研究怎么卖一个项目。如果说有巧合,那也是偶然。我估计可能是我的员工学习了任志强、潘石屹的项目优点,才跟着走的。

  潘石屹: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我们建的房子一定要适应这种改变,只有适应了这种改变,这个房子才是能够面向未来的,才是对科学进步的回应。我们的SOHO就是为了让人觉得在家和在单位上班一样方便。

  主持人:刚才这个问题,他们好像是虚晃一招。空间他们是利用了一个概念呢,还是对他们真有实际用处?

  任志强:我相信蓬钠的话,IT只是个配套,因为有了IT就能把房地产做成新经济,那不可能!

  冯仑:老年人相信过去,年轻人向往未来。

  任志强:与冯仑比我确实老了,但我并不拒绝新事物。

  冯仑:我认为,对于创新一定要执着。我崇拜的一个偶像是阿拉法特,他22岁做房地产赚了3100万,扔下不管,就开始建立法塔赫,目的就是要建巴勒斯坦国。到现在42年了,还一直坚持着。我希望我们对新经济也要有这种勇气。

  潘石屹:前不久我看了一个电视剧《让爱作主》,这里面所有的情节都是男男女女在打电话,如果打过去对方没人接的话,肯定就出了问题。然后我就想,我刚当总监的时候,全公司就一部手机,谁拿谁就是总经理。当时手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现在全中国的手机用户有很多,如果手机停两天或一个月,这世界就乱套了,老婆找不到你,员工找不到你,所有工作全停止了。所以一个新东西的出现,开始时作用好象是微乎其微,但实际上当人们慢慢依赖它时,它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特网出现了,如果我们不去适应,就会被淘汰。

  任志强:所以小潘才做了SOHO这个既不是工业产品,也不是农产品,也不是住宅产品的产品。

  美国人较先进,小孩子上学做数学就用计算机,因此美国的孩子在用脑子算三分钱加四分钱等算半天算不出来。

  有一次,我需要装修房子,上网想找家装修公司,一查询出来5000多条信息。审查这5000多条的信息,比他去大街上找100家装修公司看100个装修现场还是费时费事。在一定的程度上,信息的爆炸程度,会把给你的方便变成一个比过去更复杂的东西。本来我们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查询和检索时间缩短,但现在信息泛滥,结果走向相反。

  潘石屹:我非常同意任志强的观点,前段时间我要查他在干什么,我上网打了一个"任志强",结果出现了600多条信息,我就没时间看了。

  任志强:不管是新经济,还是我们传统产品,一定要和自己的能力、进步程度和知识相结合,这个过程才会产生一个有用的东西,建三峡移民房,你有必要在那儿去建一个宽带吗?先进技术一定要有消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结婚离婚再婚

  主持人:我有看到媒体报道,特别提到冯仑和潘石屹分家的事,是不是刚才任志强讲的那种情况?

  冯仑:我们俩不叫分家,是"协议离婚",为什么"离婚",因为大家对下一步怎么走都没有底。他执意要往东走,说可以活下来,我说往西走,可以突围,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兵分两路。

  潘石屹:我认识冯仑以后,还有王功权,发现这两个是不爱钱的人,也不追求物质的东西。我们来海南买了两套房子,他把最好的一套给我住,一套分给两个合伙人住,他们两家共住一户农民的房子,屋里就几本书,所以我们在经济利益上没有任何争执,我们的争执就是在思想上。我是一个保守派,冯仑是一个改革派,他想在各行各业发展,想在全国各地发展,而我就想在北京,就想做房地产,最后保守派失败了,离开了万通,改革派成功了。

  旁问:你们俩到底谁更厉害?

  潘石屹:我跟冯仑合伙办万通时,他办公司不叫公司,叫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报国道路。我们分手的时候,他找我谈话。他说,小潘,你进步这样快,知道什么原因吗?我说不知道。他给我总结了四个原因:"一是因为恢复高考,二是因为改革开放,三是因为你认识了我,四是因为认识了你老婆。"(掌声)

  现在想起来,他说的都是对的。

  任志强:听潘石屹今天总夸冯仑,我想揭个老底。美国有个笑话,说希拉里和克林顿去旅游,半中上看到一个加油站,就下来加油。这个加油工是谁呢?是希拉里的旧情人,克林顿自豪地说:"你看,如果你当初嫁给了加油工,你就是加油工的妻子,但你嫁给了我,却成了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说:"你别美,正因为你娶了我,你才当上了总统,否则的话你就是这个加油工了。"实际上,潘石屹经常私下里跟我说,冯仑能有今天,全是因为有了他。

  冯仑:有一句话说:结婚是误会,离婚是理解。所以我们分手很冷静,该找律师找律师,该做文件做文件,就这么简单,跟任何人都一样,而且我们都富有离婚和再婚经验。

  主持人:任志强好像也向企业提出过辞职,跟他们两位有无共同之处?

  任志强:没有共同之处。他们两人是合伙人制,财产可以随时分。我管的是国有财产,不能分,分了我就进大牢了,这是一个最大的原则上的差别。冯仑和潘石屹这种情况在合伙制企业中比较普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分成几块,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分成几发几块。小鸟翅膀硬的时候一定要飞走的。合伙人制在产权不是很分明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这样想,一旦当了副的就想着当真正管理者。如果企业制度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发生这各分裂和再分裂。

  主持人:冯仑、潘石屹能不能透露一下你们协议的内容?

  潘石屹:当时也没考虑要什么,冯仑说万通也是一个品牌,还值点钱,说让我也用。我说:还是你先用吧,我另起一个名字。但不管怎么变,人家还把我们算作万通系。

  怎么看海南房地产

  主持人:请问刘永好先生,有没有来海南投资房地产的打算?

  刘永好:没有,我准备在海南多建些猪圈。我认为,海南发展养殖业很有前景,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会便宜一些,但肉类还会紧俏,因为全球都在为疫病苦恼。海南是个岛屿,容易控制,如果能搞成一个无疫区,那养殖业就会很有前景。

  旁问:我在海南有储备土地,我想请教樊纲先生,现在是不是合适的开发时机?

  樊纲:想让海南房地产业一下子进入高潮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我认为,海南目前最要紧的是了结历史旧账。海南地方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法规,企业有什么好点子,也可以向政府提建议,或联合起来游说。只要对发展经济有好处,政府就有可能接受。

  旁问:海南房地产商最缺的是资金,我们怎么才能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你有什么高招?

  樊纲:中国多年来的改革大多数都是自下而上的。民间酱有很大潜力,你们应该把它用起来。要自己想办法,有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要只等上边给政策,你们做了,政府就会认可。

  主持人:请各位说说,中国加入WTO会对中国房地产业有什么影响?

  林少洲:将导致最本土化的团队和最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的结合。

  刘永好: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樊纲:没什么大的挑战,外资会有利润分享,但不会有大冲击。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