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地产“旧伤”的同时探索新路。
观点网 从目前业绩看,绿地在化解地产“旧伤”的同时探索新路。
4月28日晚间,绿地控股披露了2024年业绩情况。从数据看,2024年营业收入2406.4亿元,同比下滑3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5.52亿元,同比下滑62.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86亿元,同比下滑33.68%。
营业收入变动是受行业低迷影响,绿地控股的房地产结转规模、基建产业营收规模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这是其两大核心业务。
利润下滑体现这两年绿地不断化解地产“旧伤”。在2023年,绿地曾计提百亿减值,2024年继续计提较大额度减值和信用损失。
从目前看绿地仍在爬坡路上,报告中披露,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绿地对按照相关规定计提减值和信用损失,影响该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减少85.09亿元。
继续计提减值
报告期内,房地产行业仍然低迷,绿地控股房地产项目共结转收入106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44%,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45.19%,毛利率13.07%,同比下降2.8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观点指数整理
基建业务也在下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71.51亿元,同比下降26.45%,毛利率4.7%。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绿地控股大基建板块在建项目总金额为6652亿元,其中房屋建设业务4760亿元,占比72%;基建工程1559亿元,占比23%。
期内,基建业务新签合同1500亿元;沿太行高速安阳段、沪陕高速扩建工程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南京云锦博物馆、曹娥江清风船闸等重大工程交付;推进南京地铁11号线、京杭运河谏壁船闸、塞内加尔3800套住房等重点工程。
绿地控股2024年录得的其他收入(金融、消费)为303.49亿元,同比下滑23.86%,毛利率为5.17%。
利润受多方面影响。报告期内,绿地控股投资收益-17.5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6.77亿元,主要原因有:受市场持续下行、公司加快盘活去化等因素影响,年内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同比减少19.74亿元,股权变动涉及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利得同比减少10.32亿元;债券回购利得同比减少8.54亿元。
资产减值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根据会计准则和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在资产负债表日,绿地控股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存货、贷款、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等进行减值测试和账龄分析,并按照相关规定计提减值和信用损失。
2024年度,绿地共计提各类信用减值损失22.18亿元,其中计提坏账损失20.97亿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计提坏账损失12.62亿元,其他应收款按新金融工具准则“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模型计提坏账损失8.62亿元。
报告期内,因房地产、基建市场尚未走出困境,绿地控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2.91亿元,其中计提存货跌价损失52.81亿元,计提商誉减值损失8.43亿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信用损失影响该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减少85.0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绿地就曾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37.72亿元及信用减值损失12.5亿元,致该年度利润大幅下滑。
另外,绿地亦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情况,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地产完成去化金额121.4亿元,实现回款103.4亿元;基建累计新签合同419亿元。
地产谷底爬坡
绿地集团于公告中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楼市短暂复苏后依旧动能不足。而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表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后,叠加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利好消息,市场信心提振较为明显,四季度房地产市场取得了阶段性的止跌。
总体而言,全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仍然较为低迷。
这也体现在绿地控股的销售上。观点新媒体获悉,在房地产方面,绿地房地产项目业态主要包括住宅和商办两大类。住宅项目开发完成后基本用于出售;商办项目除大部分出售外,也有部分保留用于出租及商业、酒店运营。
从房地产项目销售情况看,2024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65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38.2%;其中住宅占比59%,商办占比41%。
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3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2.7%,其中住宅占比50%,商办占比50%。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近几年房地产整体市场压力下,绿地控股销售额在2021年后开始大幅下降,之后逐年下滑。
销售下滑的原因在于,2022-2024年,绿地控股新增初步项目(包括数量、权益土地面积和权益建筑面积等)出现断崖式下降,几乎依赖存量项目维持运营,直接导致可售项目断档。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伴随市场触底,绿地控股重启拿地。
在新增项目方面,2024年,绿地控股新增房地产项目储备2个,土地面积15.75万平方米,权益土地面积9.77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6.92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10.82万平方米。
据了解,在拓展增量业务方面,绿地依托自身产业链优势,整合外部资金资源,以小股操盘、新型代建、不良资产重整等轻资产模式,积极拓展增量项目。比如与天津城投等地方平台公司开展合作,落地了天津国展东B区项目、双港工业项目等;打造城市建设运营集成服务平台,落地了泰州姜堰、无锡刘潭等一批代建项目。
2025年以来,绿地控股的销售情况趋于稳定,项目获取有所增长。
2025年1-3月,绿地控股新增房地产项目储备3个,分别为黑龙江牡丹江市gp2025-01地块(拥有该项目100%权益)、天津津南国展东B区首期住宅地块(拥有该项目40%权益)和天津津南国展东B区首期商业地块(拥有该项目10%权益),土地面积合计11.64万平方米,权益土地面积7.77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9.98万平方米,权益计容建筑面积10.52万平方米。
此前,一位接近项目人士对观点新媒体透露,在国展东B区项目上,高周转的住宅销售性业态,绿地股权比例相对较高,但不是绝对控股的比例;需要运营周期的持有型部分,绿地则是小股操盘负责长期运营,更多依靠国资的资本和资源,绿地在其中发挥房地产、基建的主业资源及运营能力。
根据该公司最新披露的一季报情况,2025年1-3月,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51.3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8.5%;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2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2%,体现出继续“以价换量”。
新业务模样
在突破增量方面,绿地控股于报告中提及,一方面是积极提升老赛道,依托自身产业链优势,整合外部资金资源,房地产以相对轻资产的模式,基建产业通过创新合作方式、拓展新领域项目,落实一批新的增量项目。
据了解,近年来,绿地集团持续拓展代建业务新赛道,陆续获取了无锡星澜云邸、佛山建投·绿地璀璨天城、常熟琥珀澜庭、广州绿地城、南京睦和·睦水香邻、泰州姜堰阳光·梧桐雅居等代建项目。
另一方面,全力开辟新赛道,依托现有业务基础和资源条件,进一步开拓若干协同性、带动性较强的增量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观点新媒体获悉,于2024年,绿地新赛道方面包括成立绿地医疗产业集团,并与迈瑞医疗、GE医疗等头部企业开展合作。
比如绿地医疗产业集团是依托绿地集团旗下产业内容、空间场景及供应链,加快血液透析中心、医疗综合体、医疗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筹建落地,进一步完善医疗产业业务布局。
据了解,绿地控股新赛道定下了“四小龙”业务,分别为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旅游产业和大宗贸易。
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方面,成立绿地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平台,制定三步走战略,加快打通整车出口链路,包括与上汽、奇瑞等国内主要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签约一批重点车型出口合同。
另外,与中东、东南亚、中南美洲等目标市场的下游企业达成采购协议,并加快推进海外售后服务布局。
于4月28日,绿地集团与全球多家知名企业——阿联酋本奥米尔集团、阿联酋元初中东集团、马来西亚亚洲科技愿景集团、墨西哥尼罗克集团、东帝汶费舍太平洋发展集团成功签约,在整车出口、自用集采、组装厂共建、维保服务接入等方面达成合作,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
山坳上的地产 | 跨越地产分水岭高处的山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玲
审校:徐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