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种种很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让大家到购物中心的时候体验更好,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就是怎么让体验更好,同时自身的运营也更高效,又达到节能的目标。
本文为陈振连先生在2025观点数字未来发展大会发表的演讲。
陈振连(华润置地科创与智数部副总经理):感谢观点网的陈诗涛总跟各位的邀请,也很高兴见到很多的新老朋友,很亲切。去年来了,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华润置地在智慧城市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怎么去构建智慧的购物中心。我的主题是“构建绿色智慧的购物中心”。
本来今天还有一个同事,就是万象的赵总也来了,他是负责万象的数字化,我是华润置地总部的。我们整个资产或者是工程的建设,资产属于母公司,运营在万象去做运营。万象的团队负责运营跟运营阶段的数字化,而空间的智慧化建设是放在总部统一去完成、建设的,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这样的主题。
很多朋友去过万象系列的购物中心,整个华润置地目前在全国运营的购物中心有超过120座,很多购物中心在当地的影响力、购物的营业额还是排在城市前面的。并且,有一些是比较现象级的购物中心,比如去年在西安的万象城,整个西北地区的很多人,开业一直到过年前基本上是人山人海,形成了一种现象。里面有一个非常标志性的建筑物是生命树,这个树投了很多钱,很多人都到那边去就为了看这个。
这是我们在购物中心领域的建设和部署,但实际上建设一个购物中心是挺复杂的工程。早上大家去华为参观,我没有时间去参加,早上我们在讨论一个事情。我们在讨论什么事情呢?之前有好多朋友问,万象城里面体验是怎么做到那么好?我们上午在讨论什么事情?万象城里面的温度传感器应该是装在1米5的地方,还是2米、3米的地方?这是非常细的东西。可是整个一座万象城里面有一两百种的设备,有超过3000个不同类型的空间,就是办公用、租户用,还有公共空间等等,里面至少有2万个设备是日常购物中心运营相关的。
同时,我们要对购物中心进行智慧化控制,有大量信息要采集,有上百万个信息采集点。所有的就形成了一座购物中心的复杂系统。构建或运营、运维购物中心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第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能耗。一个购物中心的能耗,一年是超过1000万度,平均下来是1000到1500之间,是很大的电的消耗。如果转化为碳排放之外,除了电还有气,每个购物中心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有1.3万吨的排放。我们要实现逐步走向零碳或碳中和的话,这其实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挑战二,刚才讲购物中心里面有各种设备,有2万个左右的设备,很多设备是由子系统去管理的。传统的购物中心可能会有二三十个子系统去管理不同的设备,比如有管安防、电梯、配电、照明、抄表,或者是配电、广播诸如此类的各种各样的系统,每个领域都会有一个系统,所以系统非常繁多。传统上这些系统是独立在运行的。
你要配很多的电脑,不同的人在管这么多的系统。这对于一个运营中心来讲,不管是成本或者是效率、管理质量和效果,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挑战三,大家去购物中心,去万象发现购物中心的体验很好,但是不同的空间怎么能够达到都很好?其实就很困难。比如说冷气是从上往下会下,到了夏天的时候希望下面冷气跟上面的冷气差不多比较均衡,大家体验都比较一致的舒服。实际上顶层是餐饮区,冷气又是跑到下面来,上面就会很热,这对于不同的类型空间要达到整体舒适性的一致,也是非常复杂的工程。
如此种种很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让大家到购物中心的时候体验更好,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就是怎么让体验更好,同时自身的运营也更高效,又达到节能的目标。我们就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建设。
从前年年底、去年一整年又做了新的产品,集成化的去管理购物中心各种各样的设备设施跟空间。我们通过数字孪生把所有的设备、子系统全部打通,很多子系统都去掉了,全部集成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用我们自己的IoT平台把设备连起来,在上层打造了万象云的产品去实现设备的连接、空间的管理和日常运营。
通过这个平台的建设,前面嘉宾提到的一些新的技术比如数字孪生,整个万象城大概十几万到二十几万不等的空间里面,有几百个设备房,设备都在不同的间里面,出问题后找到设备本身是巨大的挑战。这一次通过数字孪生体把设备的位置非常精确地在物理空间跟数字空间做了映射,前面提到了正向研发,用了大量IoT技术和里面也用了一些模型和算法,今天也提到了很多关于大模型算法的事情,我们也用了一些算法去实现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控制、异常检测等等。
在平台之上做了一些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关于设备自主运行。未来实现的目标,我们已经做了几个试点,比较前面的试点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所谓的自主运行是什么呢?比如购物中心每一层或每个空间的温度设定在20度或25度左右,设定目标的环境指标之后,所有的设备什么时候该开、该关,5台主机开3台还是2台,是ABB还是ABC组合?全部由算法控制。第一个场景,就是通过算法结合IoT的控制达到设备的自主运行。
目前运行下来,我们觉得效果很好。基本上相比老师傅控制,能耗节降5%到10%之间,设备的运行状态更好。传统上,这里面的设备很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通过这种控制的话,能够让设备处在良好的健康状态。
第二个场景,现在空间对于环境的控制,应该说达到了米级。刚才讨论温度传感器应该装在1.5米高还是几米高,但是这个还不够,因为体感跟传感器有距离,我们还在讨论人所处的位置跟传感器位置的差距,能不能用算法来弥补差距,让体感更好,我们希望精确到米级体感的感受,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场景。
我们一个购物中心里面,为什么看不到?现在为什么没有装在1.5米,希望好看,不影响外观,所以装在楼顶不影响美观的位置。但是现在怎么平衡?我们也在考虑。
第三个场景是关于能耗,实际上前面也简单介绍了,通过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能耗,比如早上到底是8点开比较好,还是9点开、9点半开比较好?这个开要开多大?这些都通过算法去实现自动的控制,既达到平衡体感舒适度,以及节能的效果。通过这个,我们算下来能耗节降是比较可观的。
另外是这么多的设备,怎么保证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如果出现故障了,故障到底是什么?过往在一些购物中心有工程师,但是你知道我们有一百多个购物中心,需要很多这样的工程师,靠人都会有一些意外、控制不到的地方。另外就是从效果的角度讲,也未必都能达到均好,就是每个人的经验不一样。我们现在通过算法,我们现在把它叫决策树,不是算法的决策树,而是通过贝叶斯的算法去找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排除的原因是什么,很快就能定位到真正的原因所在,然后帮助我们的工程师去解决这些问题。
购物中心里面有很多跟人日常体验直接相关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场景。这些场景就是刚才说的,万象赵原总团队也做很多这方面的事情,万象或空间智慧化更关注的是空间本身,尤其是在开发建设阶段必须预埋,必须标准化建设的体验、节能、绿色相关的内容。
另外是安全,安全也非常重要,这个不用多说了。
通过这个项目的建设,试点项目以及目前也在推广到更多的项目去评估下来,我们发现效果非常好。首先在节能方面,单个项目每年能够节约二十多万度电,如果转化为碳排的话,这也是挺可观的碳排的数字。
对于原来传统的要抄表、巡视,出的问题要去解决,类似于这样的一些问题,通过物联网、算法,其实极大程度提高了运作效率,很多业务可能不需要到现场。或者原来到现场一天要跑十次的,现在只需要两次,甚至一次,甚至一段时间比如一个礼拜或更长的时间去巡视一下就可以了。通过这个也提高了工作同事的效率和(降低了)负担。
峰谷平电价的事情,测算下来每年也能节省很多的电费。
刚才讲购物中心比如说会有很多的烟感、故障,烟感处在比较敏感状态,时不时会有异常的误报。这些误报必须去处理,不处理也不知道是误报,还是真实的,可能每次都是“狼来了”,但是你不去应对也不行。
这些东西实际上可以通过算法去找到一些规律,有一些误报是可以识别出来是误报,它有一定的特征。这些东西就通过算法去屏蔽,这样就可以避免有一些错误的信息对工作造成了干扰。误报率对我们来讲,也是有很大的下降,误报率下降了大概有50%左右。当然现在也还是有一些误报,我们也还在努力,在想办法怎么保证。因为最担心的是什么?“狼来了”很多次以后大家麻木了,下次真的出现问题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要去攻克的比较重要的方向。
这个效益,评估下来一个购物中心如果把这套系统做下来,每年能够节省几十万。大家要知道,我们有超过120座购物中心,所以接下来会花比较大的力气去推广这个事情。
获得了一些荣誉,在行业里获得了荣誉,同时也申请了专利,这个就不说了。
这个是简单的分享,从下一步来讲,对于我们未来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同时去考虑节能、减排,包括自己的运营效率。通过科技去连接人和空间、商场里面的商品,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同时也提高运营的效率、提升质量。随着事情不断往纵深去推进,大家如果有机会到万象城,到万象体系的购物中心会有更好的体验。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陈振连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