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房子上要实现所谓的“好房子”,有三个方面:空间的数字化、物联网、人工智能。
本文为余祥鑫先生在2025观点数字未来发展大会发表的演讲。
余祥鑫(中海科技副总经理):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观点邀请我来参加这次活动。今天下午分享的是中海“好房子”建设实践,因为在2023年的时候,住建部倪部长提出了“好房子”的概念,去年大家讨论“好房子”也比较多,今年“两会”政府报告里也把“好房子”给写进去了,所以这一块大家还是比较关心,所以我分享一下中海地产在这一块到底做了什么事。
首先什么是“好房子”?住建部提出来的“好房子”有四个标准,就是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我觉得安全应该是最基本的,房子最少要防火、防盗、防震。舒适,目前的房子是不是很舒适?我觉得比20多年前肯定是很舒适,但是还没有达到大家理想的状态。我觉得这里面的绿色应该是大家非常关心的,房子一定要绿色、健康、节能,大家最关心的是甲醛不能超标。还有一个最关心的是智慧,现在所谓科技的发展,大家对于这一块的期望比较高。
我们认为未来的房子发展会跟智能汽车一样,这几年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比较火,原来开车都比较累,我第一辆车是零几年买的,比如说车灯一定要自己控制的,进了隧道要开车灯。但是现在好像都已经忘记了有车灯的存在, 因为不需要你任何的操作,进地库、出地库、进隧道或晚上就会自动开灯。你进车的时候,现在都能够座位自动往后调,进去坐下调到驾驶的位置,体验非常好。
我觉得未来的房子也是一样的,回家的时候,主动把灯、空调给打开。还有现在正在研发的节绿照明(音),根据光的照度、时间调整色温跟亮度,比如早上的色温要更加高一点,让人更加有斗志。到了晚上色温要低一点,这种在未来要无感。
还有在房间里面,小孩子坐下来看书了,未来的房子能够自动把夜读灯打开来保护小孩的健康,这种未来应该是无感的。
未来应该是服务的智能化,未来的房子里面所有的东西应该是智能的,比如不用做饭,自动帮你烹饪,自动帮你煮好咖啡,自动打扫,自动打扫现在已经实现了,我在家里两三年没有拖过地了。叠衣服、被子还不行,不然扔的到处都是,还是挺痛苦的,未来应该全部实现这种智能。
还有一个是高度集成化,现在房子里面集成度不高,汽车的集成度非常高。特斯拉所谓的中央控制,把很多域控制都去掉了。我们的房子墙面上有很多开关面板,电器也有好多,未来一个屏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一个机器人能够帮你实现很多功能,未来应该更多是集成化。
如果在房子上要实现所谓的“好房子”,就是刚才描绘的理想的产品,有三个方面:空间的数字化、物联网、人工智能。
什么是空间的数字化?我们在建房子的时候,交给大家的还是钢筋水泥,最多配一些家电,没有其他的给你。未来建完房子,交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一套物理的房子,还可以交给你一套数字的房子,数字的房子是什么?你在家里所有的设备跟手机,都能够看到虚拟的房子,这个有什么用呢?比如特别是女孩子,家里跳闸了会很痛苦,不知道哪里有问题。未来有了房子数字化以后就很容易解决了,你到家里的手机上一看,就告诉你可能是哪一个回路跳闸了,而且是哪个设备导致跳闸了。
大家对物联网非常熟悉了,就是未来所有家庭的设备、电器、家具应该连到平台的,所有通过手机都能控制。
人工智能在刚才分享比较多了,这几年都比较热,像DeepSeek说是能改变我们国运,我觉得也是有希望。
中海科技海智者提出了“1+1+3+N”的方案,1就是空间智联网平台,还有空间(01:1647),还有提供了N个的场景。
首先什么是空间智联网平台?大家对物联网很熟悉,就是把设备联网,但是原来的物联网只能把设备联网,不知道这个设备在哪里。比如家里自己买了很多小米智能设备、华为智能设备,包括其他智能设备的,你可能知道家里有这样的设备,这个设备在哪里?你不知道,最多能做到知道这个设备在客厅、主卧,在客厅哪里?比如有智能插座坏了,在客厅哪里坏了?都不知道。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未来应该最基本的是知道空间,没有实现空间的数字化,那你的物联网在智慧里面、在建筑的应用,很多功能场景是实现不了的。
整个空间智能化平台,核心的是四个部分:物联网平台、空间数字化平台、大数据平台、空间多模态AI平台,这个组成了类似于人的大脑。底下是各种物联网设备,就类似神经跟手脚,传感器能够感觉建筑空间里的温度、人的行为,控制设备就像人的手脚能够去实现各种控制。最终通过平台,我们能够连接上面的应用服务,能实现在空间提供各种服务。
我们打造的这个平台,相比传统的物联网有什么好处?能够比其他平台更懂空间,更加智慧、更开放、更融合、更加懂运营。
为什么懂空间呢?我们本来是建筑商、地产商,能够实现把建筑的产品去数字化,能够实现一模到底,从设计、建造到后面用户的使用、运维,都基于了空间数字的世界去运作。基于这样的空间,未来能够实现在整个建筑立面三维空间的理解跟用户的交互,包括未来实现可视化的运营。
更智慧,我们打造了自己空间引导,能够实现全维度智能识别,包括多模态的意图理解和全场景智能服务、全维度智能识别。原来的空间智能1.0、2.0时代,最多只能做到识别设备,包括单点设备控制,在2.0能够实现场景联动。但是没法识别识人、识物、识空间,包括多模态意图理解和主动的智能服务。针对海慧空间云脑,我们实现了这些能力。
更开放,兼容了各种协议,包括KNX、PLC、Zigbee、蓝牙,另外是对于很多平台是打通的,包括跟涂鸦、力合微、腾讯、京东。
更融合,因为我们是地产开发商,有很多的业态,有商业,也有住宅,所以能够把不同的业态基于平台、统一的入口去打通,未来就能够实现全域空间的智能融合。比如你能够实现在办公的时候,跟你在住宅的时候,能够实现场景是无缝转换。比如在办公的时候,比如看了一个培训的视频,回到家能够接着往下看,能够实现不同空间进行打通。
懂运营,我们非常关注打造的平台是为主业服务的,提升运营的能力,所以未来基于这样的平台能够提供低碳人员管理、房间监测运维的运营能力。
我们打造平台以后会应用到智慧住宅,我简单分享一下在住宅端的解决方案。以前的住宅里面,大家做到全屋智能,实际上不同厂商做的,最大的特点是很不稳定,体验是比较差的、难定制,也没有提供运营的服务。
我们现在基于自己的海慧智能化平台打造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了硬件和小海智家、小海助手的软件能力。本身在住宅这一块提供了三大核心入口,包括小海同学、小海智家,以及自己做的家庭大屏的操作系统海智创HomeOS。
另外,我们能够跟生态合作伙伴来打造非常完整的生态产品体系,覆盖了所有家里要用到的各种应用场景。
我们跟业界不太一样的,因为我们自己是建造商,所以有能力把写字楼、社区、室内室外全部打通,实现整个场景的室内室外一体化的联动。
我们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从设计到施工,到业主的使用,包括到后期的运维、维保整个一站式服务。
我们现在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整个中海地产运用了80多个项目,包括高端项目像深湾玖序、京华玖序都是用我们的产品。
刚才说的写字楼这一块,在自己的总部大厦也应用了空间智联网平台,也实现了国内首个5A零碳写字楼。
因为我们是地产下面的科技公司,所以非常希望跟各个生态合办合作,我们跟行业内大的公司,包括力合微、京东、小度、小米、涂鸦都有深度合作。
这就是我大概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
撰文:余祥鑫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