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深国际物流园区数字化实践 | 2023大湾区产业论坛演讲

观点网

2023-12-12 16:39

  • 可以看到早期发展的数字化企业,很多都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在当前的环境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发展产业和物流企业里面能够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关键。

    本文为周杰先生在2023大湾区产业论坛“全体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周杰(深国际集团信息工程部总经理):非常感谢观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深国际在物流港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

    我是深国际信息部的周杰,深国际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在香港整体上市的市属国企。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深国际已经拥有公路、物流、港口和大环保四轮驱动的业务板块。深国际一直致力于城市配套开发运营,目前整个集团主要在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带等区域,建立了我们的四大业务板块,并且在国内的城市运营、基础设施开发、智能交通物流方面致力发展,是领先的建设者和促进者。我们在国内的物流园布局超过40个城市,运营面积达到450万平米,园区规划用地超过1000万平方米。

    深国际立足于深圳,主要投资聚焦在大湾区和深圳地区。目前在大湾区,除了深圳之外的5个核心城市,我们建成了8个物流园区,仓储面积现在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平方米。集团将继续加大在大湾区投资的强度,我们在大湾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排在前三位。

    目前我们在深圳的发展也是比较迅猛的,我们在原有的5个园区的基础上,迅速地扩展到10个园区,仓储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有可能在物流仓储用地方面成为深圳地区的头号玩家。我们在深圳运营的几个园区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华南物流园区、西部物流园区(位于前海),还有机场快件、康淮电商中心等等。还有正在建的黎光、坪山、盐田、平湖南(公铁联运园区)。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深国际在工业上楼的城市,尤其是工业上楼的物流园区里,如何通过智慧化、数字化的运营来提高它的运营能力。我们知道目前尤其在深圳地区,工业用地日益紧张,现在工业上楼已经成了深圳市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举措。深国际黎光物流园区是深圳市10个重点工业上楼项目之一。

    工业上楼园区和传统意义上的高标仓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高容积率、车流密度非常大的园区。怎么比较呢?高标仓园区的容积率一般不会超过1.0,在内地的一些城市里开发建设运营的高标仓园区,一般都在0.8、0.7的容积率。容积率比较高的,位于长三角的园区,一般在1.2。在深圳的工业上楼的物流园区,我们做到了5.5的容积率。在建筑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的园区里,占地面积不会超过5万平方米,而且它预期的车流量的密度是非常大的,相当于传统意义上园区的4倍,我们预计在黎光的工业上楼园区里面,单天的车次可以达到1800车次,这不是普通的商用车辆,而是大型的货运车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狭窄的区域内,每天的车辆要出入达到1800车次,也就意味着在单位的占地上,车流的密度相当于目前传统车流量密度的16倍。

    在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我们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道路非常拥挤和狭窄。黎光的园区在规划里面是单向双车道的设计,在园区周边是没有任何临时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的。这跟上海临港片区的物流园区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这个园区里面由于是高容积率的,这个园区的建筑总共是地上6层,地下2层,坡道建设是从-2层到2层,3—6层全是楼仓。在园区内部交通是比较复杂的。另外园区与市政道路之间的接驳也非常复杂,园区不同楼层间的出入口,由于区域的限制也变得比较复杂,资源紧张,包括月台、提升机都非常有限,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园区内的车辆拥堵,以及对园区周边道路造成拥堵。

    这个园区的信息化系统我们是去年开始建设的,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很多业务伙伴的支持,伙伴们听到这样的业务之后很踊跃,积极参与到黎光工业上楼这样一个非常典范的智慧园区建设中,大家很快就把我们的园区智慧化平台、能源管理系统、公共管理系统等等都得到非常踊跃的响应。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也是园区运营非常重要的难点和痛点,就是如何解决园区的交通管理和治理。这个系统最后没有人认领,只有我们集团的信息部承担了园区智慧交通系统自主研发工作。

    我们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在黎光智慧化园区智慧交通上,我们觉得应该具备三项基本的功能:第一是要对园区的交通道路进行全方位的实时感知。第二是人工的运营已经不合时宜了,在高密度的复杂园区里面,我们不可能完全依靠人工去进行调度,AI算法策略在里面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主要是基于货物的流向、货量、时间、优先及等规则进行综合性的运筹,组合货量的预测、场地预调度、车辆调度和月台调度。另外通过我们的实时感知,以及AI策略,实现全流程的智能调度,优化入园预约、签到、交通月台统筹安排等等功能上的调整,来降低我们的拥堵风险。提高场地的周转率。这一切举措就是为了能力有效减少车辆在园区滞留的时间,这是最关键的一项。

    除此之外,作为工业上楼的示范园区,我们的系统和深圳市的CIM模型进行对接,通过这个系统不仅可以直观了解到在园区内的车辆运行状况,同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周边的交通管理信息形成互动,实现了我们在整个交通策略上的优化。我们通过交通的管理,可以实时监控到周边交通的异常,特别是告警,提高停车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

    从实时感知来讲,我们为了能够实时掌握到车辆的状况,特别是车辆在入园、交通行驶状态,包括车辆进入停车位、进入月台,以及装卸过程中,车辆离开月台的行驶状态,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除此之外为了掌握园区车辆在离开园区,或者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运行状况,车辆在园区的一定范围内,我们都对它进行及时的监控。

    这个园区的交通非常复杂,如果一个大型的车辆在园区里面迷路,或者走到不该去的地方,掉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车辆在进入园区的时候,我们采取了AI的算法,已经预制好这个车辆在园区内行驶的路线。车辆在进入园区以后,行驶的路径安排已经做了明确的制定,并且通过园区内交通的引导屏或者小程序,引导车辆在正确的道路行驶,同时前往指定的月台进行作业的操作。

    要使这样一个园区里面实现高密度的运作,提高它的运作效率,月台的智能统筹、智能运维是园区效率提升的关键,对于园区的周转、使用效率提升来说,我们把园区的月台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自动的调度区,一种是手动调度区,还有一种是园区租户自用的缓冲区,另外还有公共的动态的缓冲区。

    为什么有动态的缓冲区呢?我们整个园区里面月台是明显不足的,我们没有充分的缓冲区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车辆进入园区的拥堵状态,所以我们通过AI算法,自动分析一定特定区域内租户的装卸业务的淡旺季的周期性,通过AI的算法把空闲的月台资源进行互补和共享。

    深国际在2018年就在尝试智慧园区的建设,在座有很多企业都是我们在智慧园区的合作伙伴,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深国际智慧化的支持。今年真国际智慧园区平台也是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深圳市首批新城建的示范项目,全市总共入选了301个项目,经过住建局的组织、遴选和公示,我们这个平台成为11个示范项目之一。再次感谢在座各位伙伴对我们信息化的支持。

    最后分享我们这几年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几点思考。

    第一是坚持两个导向。我们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和价值导向。第二是坚持小切口,避免大而全的投入。第三是信息化的投入,尤其是园区智能化的投入,就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经营效益的提升为首要目标。

    最后我以一位行业大咖最近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话。他说,当今世界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在重度的不确定性的范畴里面,有一件事情是确定无疑的,就是我们的数字化发展方向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数字化能够让企业发展得更好,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发展的数字化企业,很多都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在当前的环境下,数字化已经成为发展产业和物流企业里面能够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关键。我也希望和观点以及其他各位同行合作,共同探索与发展园区运营的数字化未来之路。

    撰文:周杰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