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制定《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智造空间建设,力争三年内推出3000万平方米。上海将从优化规划调整环节、加强产业功能混合、强化资金支持、整合要素激励与落实精准管理五方面加速推进“工业上楼”。
观点网讯:9月20日,2023“投资上海·相约工博”招商合作推介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上提出,上海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各类主体参与制造空间建设,力争三年内推出3000万平方米“智造空间”,其中生物医药板块500万平方米。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今年上海已开工建设了188万平方米智造空间,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工业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
此外,上海将从优化规划调整环节、加强产业功能混合、强化资金支持、整合要素激励与落实精准管理五方面加速推进“工业上楼”。
一是优化规划调整环节,释放制造业发展空间,其中存量工业用地提升容积率的项目,不补缴土地价款。
二是推动产业综合用地,加强产业功能混合,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支持制造业企业入驻研发楼宇进行生产。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激发“工业上楼”积极性,对优质智造空间项目,给予适当资金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四是整合要素激励,吸引制造业企业入驻,鼓励各区给予租金补贴,将符合要求的优质制造业企业纳入上海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提供梯队化政策支持。
五是落实精准管理,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工业属性,确保新增空间适用于实体经济、支持工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严防后续用途转变和“炒楼”“炒地”行为,合理确定上楼产业目录和建设项目,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稳步推开等。
另悉,“工业上楼”是指将工业发展空间从平面转为立体,工业立体发展既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高等难题,也将有力助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审校:杨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