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产业科技大会|主题讨论会之一:创造的未来

观点网

2022-08-09 16:54

  • 科技、数字化、ESG等新元素正全面融入各行各业,推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主持嘉宾

    世联行首席技术官 黎振伟

    讨论嘉宾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区事业部总经理 尚钢

    金地智慧服务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 姚平

    金地集团科技公司CEO 孙屹

    星河产城研究院副院长 王英杰

    黎振伟:感谢各位嘉宾参加这场对话,我参加博鳌论坛也有将近20届了,这是第一次讨论产业科技,过去我们都是讨论金融地产、服务地产,还有建筑地产,这次我们特别把科技放在重要的话题。

    丁博士作为原华为的首席科学家也来到了现场,昨天我跟丁博士说,他从华为到阿里,再到房地产界,他发现地产跟他们的科技不一样。但是房地产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这几百万亿的资产不可能没有科技,它的科技是什么呢?我们今后的科技又将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轮对话里面,我们希望有所探讨的。

    我们将分为两轮,第一轮给大家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看地产科技,过去的地产科技跟未来的科技差别在哪里,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的话,我们很容易变成以前没科技,今后才有科技,那就麻烦了。

    我们这个话题比较短,每人两分钟,谈谈各自怎么看地产科技,过去和现在的差别在哪里。

    尚钢:地产科技是解决了未来要面对的一个产业数字化的问题,就是面对新经济形势下,我们的房地产如何在产业数字化的维度上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

    因为在科技的驱动下,并且我们今天的题目还有一个新经济,这个新经济有一个特征就是高科技、高价值、高成长。房地产可能是在一个被动的科学技术推动的状态下去不断地改变,包括现在我们的施工图已经开始用机器人来画了,也已经通过了政府的审批,这是非常快的。

    所以我觉得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要拥抱它,要面对它,然后自我改变、去适应,由被动的变成主动的运用科技以及数字化的手段,去提升经营效率以及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黎振伟:尚总对科技的理解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而且是跟新经济结合的。孙总您怎么理解地产科技?

    孙屹:我是金地集团科技公司的CEO孙屹,今天下午是有些惊喜的,刚才的分享时候,很明显是一个典型的地产科技场景解决方案,而到了丁险峰总讲的时候,我恍惚是加入了一个互联网IT峰会的分享,已经感觉不像一个地产科技的论坛。

    由此可见,地产跟科技的融合在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到金地科技公司,我们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不能讲地产原来就没有科技,其实它在很多阶段都已经用了大量的数字化的手段,有科技在一些点上应用。

    但是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每个阶段的点上的科技的应用的融合,真正形成一体化的全生态的解决方案,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特点,它很多东西是在前面投入的技术能力和赋能,它的效果往往要到后面才看得出来。

    刚才尚总也提到,现在AI出图,并且已经通过了政府的审查,它投入的这块东西要产生价值,要到施工、供应链才能创造它的价值。

    金地科技在过去一年当中做的事情,首先是梳理行业的需求,把底层的数据拉通,建立一个基础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解决行业的问题,同时希望有这种基础能力,能够给行业相关的合作方共同分享。

    姚平:从我们后端的角度反观房地产行业这么多年科技水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房地产企业为了科技而科技,因为别人有科技,所以你也得有,最早是信息化的阶段,是从ERP的阶段开始。

    第二是为了更好而用科技,别人营销用了,所以我也要用。

    第三阶段就是为了生存而科技,因为人越来越贵。

    最近很多企业都在做一些收缩,去年万科最优秀的员工不是人,而是机器人,房地产会越来越多的把活交给不是人的机器人去干。

    物业公司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但是现在也要干很多不想让人干的事情,因为人越来越贵。所以未来我们认为从后端的角度来看,大家可能为了生存而要科技。

    王英杰:今天主持人讲这个话题的时候,一直在说房地产跟科技的关系,我想表达一个观点,自从有了农业生产之后,房地产就跟科技发生了紧密的关系,建筑产业的发展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我们的营造法式等等方面,在房地产领域、科技领域一直是没有断代的。

    为什么现在说地产要重新拥抱科技,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经济范式转变下,在上一阶段依靠土地要素的阶段,大家更关注的是土地要素的增值,现在大家更关注科创,也关注科技和地产的融合,实际上科技和地产的融合并没有断过。

    星河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民企,我们对科技也有自己的理解,一方面是希望对科技企业的赋能,这一点很关键,人类活动80%都是在空间内完成的,也就是说所有你的科技创新都是在空间内完成的。

    作为一个空间载体的提供商,要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些人赋能,我们也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比如说引入国家级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了美团在无人机上的发展,开放了自己的空域,争取在园区实现无人机的试飞,在我们园区有很多小飞机送外卖,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我们和商汤合作做一些AI的东西,把园区拿出来支撑科技的发展。

    第二是我们对内部也有科技的发展,我们做了数智化的系统,我们也做了BIM。

    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在去年应用了BIM系统之后,我们的能耗管理在一个园区能够减碳850吨,实现86万千瓦电能的节约。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新的领域应用的方向,我们也可以为行业做更多的贡献。

    黎振伟:我发现丁博士听得很认真,您昨天说我们房地产没科技,其实我们这个行业还是随着科技一起发展的。

    我还记得招商地产的绿色产业做得非常棒,已经连续做了好多年了,我们还有很多各种新的技术,只不过科技跟着时代的变化,它的定义、作用跟认识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今天探讨科技地产应该是站在一个新的时代的高度来思考科技。

    当然我们也听到,现在地产商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做住宅,做简单的载体,我们要提供很多产业的服务,这些都给我们带来对科技新的思考。

    回到今天讨论的主题,我们第一个分议题是供应链与新经济、新风口,房地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太多了,我们如何定义房地产的新旧供应链?科技如何推动新的供应链的重构,才能够与新经济、新风口相对应,它的难点、重点、突破点又在哪里?

    首先请招商地产的尚总谈谈您的看法,然后请越秀的陈总来谈。这是一个综合的话题,供应链如何跟科技结合,怎么理解供应链。

    尚钢:这个题目说到的是新经济、新风口下的供应链如何能够有所突破的问题,我觉得新旧供应链的问题,定义它的价值也不是特别大。

    我觉得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是1999年的时候从美国提出的,2016年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一个新经济,就是在高科技技术企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列入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

    新经济的特点有一个高科技、高价值、高成长的特征。供应链也不用说,大家都明白,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目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如何去重构供应链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手段。

    实际上供应链的问题,我们通过这次疫情,包括中美之间的对抗,对我们的供应链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中国有一个特点,是全门类的,工业体系是最完备的,所以中国是有这个基础的。但是在高端的技术领域当中,可能跟美国之间是存有差距的。

    所以在这个供应链重构的过程当中,我是想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特点,可能从规模到市场,以及客户的定位是不同的。

    供应链的重构过程当中,房地产从买地到规划,再到建设,到最后的交付,到运营这个阶段,实际上贯穿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

    针对目前的不确定性,应该是如何解决供应链的安全性的问题,因为目前的供应链安全性确实是存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这方面,我是想结合房地产目前的现状,供应链从安全性的构建来讲,你的供应链的构建如何通过科技和数字化的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供应链的效率问题,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个是供应链的安全性,比如说上海疫情的时候,有些上海的原材料的供应不了,我给客户承诺了,你现在发不出货来,影响我的交付,这些问题都是要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还有就是如何遵循上下游碳足迹的问题,我们把ESG提到了未来企业发展评价标准的阶段,所以在碳足迹的捕捉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降低碳排放,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一定的贡献,这应是我们要思考的。

    黎振伟:接下来探讨第二个话题,是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升级图景。当然这是要描述一个比较具像的东西,我们说今天房地产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艰难时刻,大家都找不到好的对策。

    说到转型升级,这个话题讲了很多年,企业也努力了很多年,但是行业发展的惯性依然强大,我们在科技方面也没有很大的改变,我们有科技,但是还是靠土地、靠金融。

    今天我们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可否发生根本的改变呢?通过我们的科技创新来改变,但是改变的代价是什么?它带来什么,又淘汰什么,也留下什么?这个话题有请金地科技公司孙屹总和星河产城研究院的王总来分享。

    孙屹:我就说一下我的一点感受。首先所有的变革肯定都是有代价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接得住,还是要花点力气的。

    我想首先讲一下科技的发展趋势,现在的科技跟将来有什么不同呢?它会引导着我们的地产行业科技的路径应该怎么走?

    地产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产业链非常长,从拿地方案到规划、设计、施工,一直到后面的运维管理,还有营销、交付等等。地产这个产业现在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危机,国家也在从政策层面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确实占了中国经济一个很主体的部分,它牵涉到的内容非常多。

    要做数字化,或者用科技的手段来赋能产业,我们理解现在应该到了从点上具体的应用进入到全产业链生态建立的过程。

    很多情况下在一个点上去做一些事情,它可能在这个场景当中是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果要从这个行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我们认为还是要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这个事。

    比如说现在从甲方一开始拿地定的方案,能不能很好地传递到设计院的设计成果,设计院的想法是不是能跟施工很好地沟通,很好的落地,包括成本的控制、质量的管控、供应链的管理,到最后销售价值的传导,一直到最后的物业是不是能达成最初建立这个项目的初衷,其实整个大的生态如果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你在一个点上解决,对这个行业的贡献应该是受到很大限制的。

    所以在这个点上,金地科技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着眼点分为从下往上和从上往下。

    从上往下的方面,我们做的是产业互联网,产业是真正的需求方,我的技术再怎么进步,最后要落到产业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们会从甲方的视角,把所有生态里面的乙方需求全部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大的底层技术平台。

    我们上个月刚刚发布了新款的数据平台产品,也在我们集团应用,现在也在对外进行推广,我们想解决的就是一个全生态的大数据平台,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做支撑,这样从长远角度来说,能够对行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至于代价方面,昨天媒体朋友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一个行业要变革到底是技术变革先行还是组织变革先行?我觉得这两个是要相结合的,从代价上来说,行业里面的每个人,无论是原来的产业里面的老兵,还是从技术界跨界到这个行业里面的,大家都要打造一个新的行业运作的模式,然后一起把这个产业推上新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有适应的过程,都需要改变自己,从而改变行业的过程。这个说是代价也可以,但是这条路如果坚持走下去,应该会给产业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黎振伟:您谈到从行业生态入手,从上到下,从点到面,你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组织变革先行,还是科技变革先行。房地产行业以前知道科技很重要,但是大家不像对土地、融资这么关心,今后可能要改变的就是这些方面,我们以后可能要把科技更重于土地,现在很多开发商暴雷就是因为拿了很多地,结果现在陷进去了。

    科技的东西短期不产生效益,但是长远太重要了,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改变的。

    下面有请星河的王总谈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英杰:刚才大家说房地产跟科技离得很远,这个批评也是对的,在这20年里面,房地产跟科技的关系是走得太远了,就因为土地增值这部分的收益远远大于科技增值的手机。

    刚才葛老师也讲了,科创时代的到来,未来科创对我们这个行业带来的收益,它应该占到一个更大的主导部分。对这个理解,星河在产业园区的发展,我们跟金地也有一些类似的想法,我们也是把产业园区作为资产管理来考虑。

    我不是躬身入局到某个产业里面去,华为要做华为的事情,我们做不了华为的事情,我们是做它的陪伴者、支持者,对他们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未来中国的发展,最关键的几个点,一个是科技要素的体,第二个就是大家会关心我们到最后的产业方向怎么找,搞企业的人想往哪个地方去,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我会陪伴每个产业的从业人员,我们一起共同成长,我们是一个陪伴者的形式。

    同时我们来给你提供完善的科创载体系统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星河做了一些关键的动作,比如说专精特新这个领域,这是中国未来提升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最关键的环节,未来5到10年,中国的发展就要靠提高我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根本上的改变,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就是要在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技艺方面实现卡位、领先、高层次的增长。

    在这方面,对于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讲,每个产业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从来不会说是落后产业还是先进产业,都是我的好朋友。

    现在专精特新这部分应该是我们产业园区发展应该关注的未来方向,我们和工信部中小局有很深入的合作,也在深圳成立一些专精特新的服务中心,通过载体上的服务,通过企业对产业上的需求,实现科技的创新,反过来通过他们的科技产业的创新,为我的园区发展,为我的资产增值提供保障。

    我觉得是这样一个双重的收益,可能我对园区服务的单向收入并不是特别关心,我关心的是长久的这些企业科技发展,带来我的其它板块的收入。

    黎振伟:王总提到科技可以作为陪伴者、完善者,在某些方面科技能不能成为主导者呢?在地产公司的产业发展里面,能不能成为主导者?

    王英杰:我们会分不同的板块去做,星河控股集团下面有金融板块、商置板块,跟金地一样有很多的业务板块,我觉得每个板块的角色要很清楚,大家是一个市场交易中的平等的关系。

    所以我一直反对政府说的你要承诺税收、承诺产值,我觉得就是一个互相陪伴,你在我的园区里面,比同等的园区贵一些,但是我的出租率还是很高的,因为我所提供的服务是他所能感知到的,是他需要的。

    黎振伟:第三个议题就是数字化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就跟我们更相关了,具体到了产品和服务。

    过去房地产一直在提高其品质及科技的成分,比如空间、节能、智能化等等,这是过去。今天的数字化时代又将如何区别与提升已有的科技,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体验,这些提升需要企业做哪些准备与改变?同时它会大幅投入吗?这个问题有请金地智慧服务集团的姚总分享。

    姚平:金地智慧服务在这么多年为客户的体验做了挺多文章,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客户并不是很需要。无论建多少房子,最后真正的体验是业主和客户,我们做的一系列的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但是有没有感知到是所有客户能体验到的,最后发现大家最凝体验到的是什么?就是你的保安到底晚上有没有睡觉。

    我们现在很多业主自己凌晨三四点不睡觉,跑去看保安有没有睡觉。还有就是看你的地有没有扫干净,看业主的狗有没有拴绳子,还有高空抛物。

    我们的科技公司,这么长时间还没解决高空抛物的问题,还没解决人车分流的问题,还有老人和小孩在园区里面安全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狗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狗在电梯里尿尿的问题没有解决。

    现在业主的情绪都很大,白天工作一天很累,回到家只要看到任何问题都去投诉物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说我要换掉物业。

    我们现在在做减法,我们原来提供教育、提供装修,提供社商等等,现在正在做研发,提供你真正需要的,比如说首先要把门看好,那怎么把门看好?

    我们现在很多的保安,大量是90后00后,他也属于家里的宝贝,为什么他非得给你看好门呢?所以现在就是有一个冲突,我们给员工都建立了心理援助室,特别是在疫情期间。

    我就举个例子,在深圳3月份突然出现疫情的时候,我们捐了400名员工立即赶到福田上沙的项目,大部分员工都是90后,为什么冒着风险做这个事情?还有一些我们的员工自己有黄码出不了的,也需要一批人顶上。

    这时候就发现一批无人机过来了,无人机就查你到底有没有站在那里打瞌睡,如果你打瞌睡了,或者放掉任何一个人没有检查,马上就要进行处罚。

    所以从数字化的角度,我们把保洁每天在干什么都精细化,不让她休息。但是腾出这个时间来涨的钱给到那些勤奋的阿姨、不休息的阿姨,那些比较懒的,老是偷懒的,就给得少一点。

    阿姨们现在也学得很精,有摄像的地方我就仔细扫一扫,没有摄像头的地方我就聊天、视频等等。现在数字化深入到了上上下下,无所不能,给物业的员工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前段时间我们专门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因为现在疫情多点频发,出入口最容易出现风险,这是一个。

    第二个就是狗的问题容易出现风险,现在我们要求各地在建立党团组织,党员先上,党员上了团员上,发挥带头的作用。

    所以从后端的角度,科技要让生活更美好,不光冷冰冰地做一些科技的机器,还要从人文的角度观察客户需要什么,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需要安全、快乐,我们的员工需要什么?需要安全、快乐的工作。

    黎振伟:您提到数字化不是加法,而是减法,要做到是客户需要的,愿意支付的。我们今天这个讨论时间刚刚好,大家谈到了科技的认识,从三个角度探讨科技如何赋能、改变行业,同时我们如何更好地用好科技。

    最后我想请每位嘉宾用一句话来总结,展望地产这个传统行业今后应和如何拥抱科技。

    尚钢:刚才已经说了,未来房地产的发展就是要拥抱科技和变化。

    孙屹:地产可以很科技,科技会让地产更美好。

    姚平:地产需要科技,物业也需要科技,欢迎IT人士到物业行业来。

    王英杰:我希望地产能够尊重科技,科技也能够尊重地产,大家一起携手前行。

    黎振伟:谢谢各位,我们这一轮的对话到此结束。

    审校:劳蓉蓉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