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恒隆广场书写实体零售精彩 | 2021年度购物中心运营表现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1-11-02 16:42

  • 回顾今年以来全国的新入市项目,中小体量依然占据较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小体量是主流趋势,但局限也较多,还要面临同质化竞争、特色化难题等。

    在这一年里,面对商业未来的机会,并购与调整不断涌现,创新与合作依旧盛行,谁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场中把握商机,成为这片红海的领跑者,谁又在不断耕耘中成为备受众人赞许的行业标杆?

    多元创新与未来,一切的未知与激动,属于商业地产界翘首以顾的荣耀。11月2日,“表现力指数·2021年度商业地产表现”研究成果在2021观点商业年会现场隆重发布。

    以下为表现力指数·2021年度购物中心运营表现研究成果名单:

    产品线成扩张关键要素

    回顾今年以来全国的新入市项目,中小体量依然占据较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小体量是主流趋势,但局限也较多,还要面临同质化竞争、特色化难题等。

    运营商方面依然保持稳定的扩张速度,其中以轻资产输出为主的企业今年以来开出不少项目。

    万达商管、华润万象生活开业数量在一众运营商中较多,随着在管项目的增加,从中获得的收益也在稳步增长。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统计

    城市选择上,由于产品线定位差异,企业在城市布局选择上也不尽相同。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印力集团、世茂商业等企业普遍选择一二线城市进行布局,而万达商管、新城控股、宝龙商业等则选择深耕三四线城市。

    此外,目前大多企业普遍选择1-2条产品线打造新项目,具有较高专注度,这也有利于项目运营和复制扩张。

    首店经济打造愈加细致

    奢侈品消费持续火热外,首店经济的热度也没有下降。作为国内首店首选的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年内引入了不少首店品牌。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696家首店落地北京,是去年全年的3.8倍,成都首店落户227家。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仅三季度,北京代表性的购物中心就引入不少首店。北京朝阳大悦城期内引入5个首店,数量最多;“首店收割机”的三里屯太古里则引入3个首店,包括2个全国首店及1个北京首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

    细分业态类型来看,主要可分为餐饮、服饰、珠宝、潮牌、生活以及相关集合店。占比方面,餐饮作为基础业态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集合店,再则是服饰和生活类业态。可以发现,当下购物中心引入的首店中集合店越来越多。

    相比传统店铺,集合店类业态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目前的集合店多为潮牌、服饰类集合店。基于集合店自身特点,未来新兴与传统品牌有望借助集合店类形式激发消费者购买活力。

    审校:欧阳颖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商业

    购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