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所言,房地产是立意、立场、观点最为分歧的一个行业。在本届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首场“地产精英博鳌论剑”掀起了论坛的又一个高潮。经济学家、资深房地产专家、开发商、中介代表齐聚一堂,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深度剖析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独出心裁的是,首场论剑主调为“说坏话”。抛掉人们对于房地产行业兴盛的吹捧,只谈论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原因,以求为大周期繁荣年代下,房地产存在的阴影,找到解决办法。
最怕楼市出现什么问题? 没钱!
论剑上,向松祚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最怕中国楼市出现什么问题?几乎不约而同的,大部分嘉宾都提到了一个字:钱。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3年,整个中国银行的新增贷款,超过24%进入房地产,为什么开发商还怕缺钱?
中原集团主席黎明楷表示,24%听起来很多,但大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市场上房地产企业也是繁星罗布。大笔贷款分摊下来后,企业获得的数额就减少了。“行业缺钱,市场就不好,企业缺钱就更惨,企业缺钱就会倒闭”。
歌华中奥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振绵也赞同黎明楷的观点,他公司旗下的项目中,有十多个项目销售情况不佳,因此导致企业收入不佳,影响了企业发展。对于该种情况,吴振绵表示,“唯一的办法就是促销、降价”,只要降到开发成本价左右,项目的销售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银行控制房地产贷款开发商:理解但做法不对
提及“钱”,自然就会想到银行。最近银监会的副主席在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上讲,现在银行体系的风险确实在上升。而且他讲这个风险主要来源其一就是房地产。面对风险,向松祚表示银行会采用“9个字”:第一,控总量,无论对开发商的贷款还是按揭贷款,现在总量控制。第二,调结构。中国农业银行已经达成一个共识,觉得三四线城市风险比较大,我们调整这一块的结构。第三,严管理。现在基本上,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贷款权力全部上升到总行。
银行的一番调整,自然会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产生动荡。但开发商大多表示能理解银行的这种做法。
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军认为银行有自身的考虑,这种做法是无可厚非的。未来房地产在调整期的时候,必然会面对资产问题。但房企在资金方面的压力,除了销售外,主要一点还有地价。目前房企成本增加最快的部分便是地价,潘军希望政府能在这一方面做出让步,行业才能走向稳定。
协信地产控股有限公司CEO刘爱明认为,现在不是银行没有额度了,纯粹是效率问题。两年前协信地产在某城市,从签约到银行按揭放款是一个半月,到现在是三个月。大家都忽视了贷款效率问题,而专注于总量,最后低效率把总量“吃掉了”,对谁都没有好处。
黎明楷表示,从大的方向来看,银行的这种调整绝对是对的。因为银行不应该把这么多的比例投在房地产。但如果已经投了,你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立马全收回去,你全收了之后,原本是“存在的风险”,立马就变成“暴露的风险”,市场将更难处理。
中国商业地产弊病频现 新增的商业地产会死
刘爱明觉得,中国的商业地产供应量远远不够,但很多进入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却不懂商业地产。对于这种商业地产跟风,刘爱明称这是只有广度,没有深度。商业地产的赚钱机会依然存在,但中国商业地产的经营水平却落后一大截。
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蔡洪平更是直白地表示,新增的或者过剩的商业地产,会死。中国至少有30%的商业地产过剩,还有很多城市在建摩天大楼。这都是为了地标工程。它们不是被市场拖着走,而是被地方政府拖着走。
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 不用太在意
对于此次博鳌论坛的命题:下行通道中的房地产,嘉宾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理解。
中交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瑾称,我不认为现在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通道,这个行业要走一定要会耐得住寂寞,抗得起压力。
潘军表示,未来3年,中国楼市需要淘汰50%到60%投机性的地产企业,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刘爱明的观点略显特别,他认为一直以来,业内外永远在谈上行或者下行,他相信这个问题每年都会谈,一直谈到房地产行业消失为止。其实一个行业有倒闭的,也有赚钱的,这是很正常的。房地产行业只有赚钱,没有亏钱的,那是不正常的。所以所谓的上行下行,都不需要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