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的浪潮之中,在大浪淘沙之后,如江湖一般的房地产行业里,谁又会一主沉浮?在蒋卫平的行业哲学里,没有改革之痛就没有企业的前行,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之中,企业需要顺应宏观改革的调整。
在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卫平用三个重要总结了他对房地产行业改革的看法,首先是宏观政策对微观经济运行重要、其次是改革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第三是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企业的重要。
“我们每次的改革都不平静,从建材工业局转为企业,我们要走到企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证券化。”蒋卫平如是说。
从数据来看,金隅在全球的上市公司排行榜中位列1291位,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排第91位,综合的排名在健在同行业中排名前三。
从小小的建设工业局,到中国企业上市百强之一,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百强之一。取得如此成绩,与金隅能够抓住市场机遇,顺应改革调整不无关系。
“每一次都不平静,但每一次都走过来了,并且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所以改革对国有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蒋卫平介绍,金隅的前身是北京建筑工业局,建国以后从全国各地抽调了8万多人,建设了很多大型的项目,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之后,需要进行改革。
在北京金隅工业局转为企业的时候,当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从企业化到国际化的时候,当时讲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问题,从集团化到股份化的时候讲到国有资产是不是能够保值增值的问题,从股份化到证券化的时候,又碰到了国有企业的集团出资和上市公司经营之间的关连交易等等问题。
在北京金隅不断变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或者在当时不被业内外所理解,但是因为对大势的把握,金隅总能够在变革中取得不凡成绩。
对此,蒋卫平认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的开发企业,都要顺大势,造小势,最终赢得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
在土地储备方面,金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2013年,北京推出自住商品房政策。为增加自住商品房供应,北京引导鼓励市属国有企业盘活企业存量土地,进一步增加自住型商品房用地。北京金隅就加入进来,向市场提供了朝阳北路(原星牌建材制品厂地块)和朝阳东坝单店地块2宗自住商品地块。
蒋卫平表示,北京金隅的具体做法就是以自有土地为核心,积极参加北京的棚户区改造,发挥产业链协同的优势,促进各个产业链的发展。
同时,蒋卫平认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好两个结构调整,第一是拿地的区域结构调整,看准了再拿地,第二是房屋的产品结构调整。
“好水快流,快规划、快开发、快建设、快销售。”蒋卫平说,在不断地结构调整中,不断地用微观的结构调整顺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个企业就会不断地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