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现场实录 >
博鳌房地产论坛 >
>
正文
徐家俊:“在新的市场格局下的商业地产创变之道
时间: 2014-08-08 11:35:15    来源: [ 观点网 ]

  徐家俊:各位参会嘉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前面的议题还是围绕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的话题上,到这个环节将会到商业地产领域。我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一下金地集团在做商业地产上的一些想法和理念。我的题目是“在新的市场格局下的商业地产创变之道”。

  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的地产市场,特别是商业地产是一个被互联网所影响的市场,互联网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今天在中国的市场上如果不触网,特别是商业地产如果不跟互联网结合,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声音,或者没有前途。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昨天我们也跟一些朋友在聊天,说中国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几个购物中心,第一个是北京的星光天地,另外还有广州的天河城,深圳的万象城,他们的销售额每年大致在60到70亿人民币,这已经是中国做得最好的购物中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2013年双11,我也是去年刚刚听说这个名词,就是11月11号,原来是所谓的光棍节,在淘宝网上,在双11的时候发起了一个网络购物节,在这一天,淘宝网上的销售额就突破了350亿,也就是说在淘宝网上一天卖出去的东西,大概等于我们6个中国最好的购物中心一年的销售额。可以看到这个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在过去5年里,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1.8倍,网络销售额增长了19倍。这个背后是有道理的,第一个是网络购物非常方便,只要物流能够到达的地方,你坐在家里就可以购物。第二,网络购物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它的边际成本非常低。网络购物新增加一家店铺或者新增加一个订单,基本上就是物流的成本,在淘宝网上新增一个店铺的成本不会超过100块钱,边际成本非常低。但是在实体店,增加一个新店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们原来在香港的时候在铜锣湾办公,底下有一家奶茶铺,中午吃饭之后我们去买那个奶茶,我问他们,你这个奶茶铺生意非常好,每天都在排队,很赚钱,但是这个老板苦笑着说,我每天要卖出9000杯奶茶,之后赚的钱才是我们的,这9000杯奶茶钱是给房东的。可以看到实体店的成本主要是租金的成本非常高。

  我们现在也在做购物中心,根据我们的数据,我们的购物中心当中店铺销售额,最少的20%是要给到业主的。多的要达到40%。前段时间我们看到有一个新闻,说星巴克是暴利,把星巴克的咖啡豆、糖、奶加在一起,说星巴克的成本是多少钱。我看了这个新闻,我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星巴克最大的成本是它的租金成本,而不是糖多少钱,咖啡豆值多少钱,其实到星巴克主要是对环境的消费。传统的商业在成本上和网络上的商业是没有办法竞争的。

  另外一个,现在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十几年前我们做地产的时候最看重的群体是70后,他们是购房的主体,但是今天我们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我们最看重的群体是90后,甚至包括00后、10后,我们看重这些群体,他们是消费的主力。10后现在是孩子,所有的儿童是现在商业地产中的主力,00后和90后是被网络影响长大的,他们的消费习惯和他们的消费行为,和网络都是密不可分的。我是70后,我现在也非常喜欢在网上购物,因为我觉得非常方便。我太太刚刚给我发了一个微信,她说她在国外,问我想买些什么东西,我立刻给她下单了,可能明天就会送到我家里去。原来物流的速度非常慢,但是现在在网上购物,如果在一线城市,一般可以当天送达,这跟你在实体店购物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毕竟不是做移动商业的,我们是做传统商业的。在做传统商业的有一些问题,我每次跟做传统商业开发的朋友做交流,很多人都问我们,在互联网和网上购物影响这么大的情况下,你们为什么还要做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究竟有没有发展的空间?我们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商业地产将会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认为未来10年商业地产的增速会远远超过住宅地产。在20年这个区间里面,可能这个比例会进一步扩大。

  我们有几个观点。第一,宏观环境是有利于商业地产发展的。中国的GDP仍然在快速发展中,虽然这个比例在降低,现在说GDP到7%就够了,甚至未来会降到5.5%,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这样一个GDP的增长速度仍然是非常快速的增长。另外,消费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在扩大。到2012年的时候36%,到2020年的时候预计可以增加到44%。但即使是44%,从全球平均水平来看,也只是相当于全球60%的水平。所以到2020年,我们预测我们国家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可以增长3倍,这给商业地产发展带来很大的空间。第二个是城镇化,人口向城市集聚,消费升级,需要有更好的环境。第三个是特大型城市,现在发展都碰到了一些问题,我们最近看到北京市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文件,中央政府还是在力推这个事情,北京的发展,包括它的污染、交通的拥挤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北京市政府提出,东城和西城未来将不会有商业的地块推出,整个四环内商业推出的量也非常少。所以我认为未来商业地产在二三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认为体验性商业是网上购物不可替代的。我们经常说做一个购物中心,要做一个体验性的购物中心,这个体验性的消费是在网上没有办法做到的,比如说你要跟朋友聚一聚,你需要喝一杯咖啡,需要带小孩去做一些游乐的项目,另外你就是想买一点东西,但是你想有一个好的购物环境和体验,这些在网上购物都没办法实现的。但是现在我们购物的环境、购物体验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和我们附近的香港、新加坡、日本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无论是商品的丰富程度,还是我们的购物环境,以及服务,都有非常大的差距。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招聘了十几个毕业生,我们给他布置了一个课题,就是找到国内最好的购物中心,然后让他们研究香港的IFC的购物中心,让他们把这两个购物中心做了比较。这些孩子以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商业,完全凭他们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去做了一些比较。比较出来的结果,我们看到这个分数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从服务还是从购物的环境,以及购物的空间,都有非常大的差距。我们知道在香港或者日本,一个好的购物中心里面相对比较好的店铺,比如说在IFC里面有一个叫做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店,这个店的装修成本一平米达到2万美金,所以你到这个店里面去,它各方面的布置,包括精细的程度,你购物的冲动会非常的强烈。但是同样的店铺,如果你到大陆来,你就发现没有这样的冲动,从服务上也是一样,我从深圳来,很多深圳的人愿意去香港买一些好的衣服,或者是买一些奢侈品,其中巨大的原因,除了价格的原因,现在价格就是一个汇率的差价,更重要的是服务,大陆的商家的服务意识和香港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这都是我们未来提升的空间。另外从商品的品类来说,目前国内也是非常欠缺的。

  我们去日本,无论是东京还是大阪,我们可以看到街上有很多小店铺,20平米、30平米左右的,它里面所放的商品品类的丰富程度,可能会超过我们国内200平米甚至300平米一个店铺的丰富程度,而且到那里面你很愿意买,它摆得很有美感。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国内也是非常欠缺的,包括我们商场的人力资源方面也非常缺乏,这都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而这些也是网络购物所没有的。

  这是金地我们在做的一个案例,我们在深圳岗厦开发的一个综合体,这里面购物的空间接近30万平米,这是深圳一个最好的区域,我们原来也是按照最好的购物中心打造的,5年前我们希望在里面放进入一些奢侈品,但是今天我们的思路发生很大的转变,我们觉得还是要向体验式购物去做,所以这里面我们拿出1万多平米来做书店,当然这个书店是24小时营业的,你可以在里面买书,也可以在里面喝咖啡,你也可以和朋友聊天、聚会。然后在这里面做一个博物馆,因为这一块原来是文天祥的后代居住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文天祥博物馆。这些在以前是不会做的,但是在未来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三是传统的商业也在发生一些改变,我们也在触网,也在跟新媒体、新技术做一个融合。比如说现在我们讲得非常多的大数据。我们在北京的金地广场,这个广场不大,大概有4万平米,我们在这里面有30多个摄像头,我们可以捕捉到这些人经过的时候手里是提了袋子还是没有提袋子,我们会知道哪些店铺出去的人会买东西,哪些店铺不会买,而哪个口进来的人比较多,另外我们在里面会提供免费的wifi,你在里面要接受我们的认证,你在这个wifi上连接的所有的数据我们也会搜集,经过这样的搜集以后,我们就知道客户最多的在搜索的是什么样的商品。比如到我们这个店铺以后,他搜了一个什么样的饮食,搜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们经过一个月或一年的比较以后,我们就会调整我们的店铺,我们就希望在里面增加一点什么样的业态,或者在里面卖什么样的东西。另外消费者登记在我们的平台上了,我们就会向他们推送一些消息。比如他特别喜欢跟朋友在这里吃饭,我们吃饭有什么折扣优惠,就会立刻发短信给他,但是我们卖一些奢侈品的,就不会推送给他,这就是定向营销,这也是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我曾经也跟淘宝的人沟通过,他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每个地区,甚至一个城市,在这个地区、这个城市里面什么样的东西最好卖,这是我们传统商业也会借鉴的一些经验。我们现在所有的新商场里面都实现了智能停车,你把车停在车库了,当你购物出来以后,你忘了停在什么地方了,当你打开这个APP的时候,它就会告诉你,你的车在什么地方,你应该怎么走过去,这都是网络给我们的购物中心带来的变化。

  另外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我们办公需求带来的变化。我们在深圳运营一个高科技的软件园,在这个软件园里面,原来传统的一些企业,比如三洋、艾默生,他们的租用面积在减少,但是一些新的业态,比如说阿里巴巴、华为、英特尔,他们的租用面积每年都在扩张。但是这两种传统业态与新的业态之间,他们对租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会为他们量身订作,包括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会提出要求,包括承重、电力、网络等等,都会有一些新的要求,这些都是移动互联时代对我们商业发展所提出来的一些新的要求。

  另外讲两个观点,商业地产究竟应该差哪个方向发展?我们觉得有两个方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传统的商业地产做的意义已经不大,但是我觉得两类地产商是非常值得做的,第一个是优质资产的持有者,这种地产商更类似于一个类金融的企业,他更看重投资,这种好的地段的优质的物业,在经济波动的时候把它拿下来,到了高峰期的时候,你的资产就有很大的增值,特别是我们看到一些香港、日本的物业,都有这种情况,包括2011年在美国硅谷买物业的人现在都有很大的增值,在发达国家能有这样的收益确实是非常难得的。我们金地也在做探索,我们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商业地产年租金收入也会突破9亿元人民币,这对我们一个做快速周转的开发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稳定性的收入,因为它的成本已经很低了。另外这些收租型的物业,它的平均增值部分非常高,每年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增值,因为它都是位于核心的地段。第二类地产商就是一些轻资产的,但是它的运营能力非常强。他可以把第一类投资者所拿下来的物业,不愿意去经营,或者不愿意开发,他可以把这些经营和开发承接过来。因为它是轻资产的,所以它自身的收益率也会非常好。但是对这一类的开发商来说,它要具备开发能力、运营能力,特别是要有创新能力。因为在商业地产里面,每隔几您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包括业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空间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因此非常需要创新,包括在融资模型、内部的组织结构、功能定位、业态组合、消费者洞察方面都需要有创新,只有你自己创新了,才能够运营好我们的商业地产。

  我们认为未来商业地产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对于商业地产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坏的时代,但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商业地产未来仍然会有非常好的发展的前景,谢谢各位。



(审校:劳蓉蓉)
关注观点新媒体
官方微信二维码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