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没有人会怀疑房地产和金融关系的密切程度,“地产做到最后就是做金融”这一句话也成为房企们发展的信条之一。
近年来万科、恒大、越秀、世茂等房企纷纷涉足金融领域,而加入该行列的最新一员为厦门国贸。
6月21日消息,厦门国贸投资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确认已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记和备案工作,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而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并设立投资基金。
其实,厦门国企厦门国贸这次在金融领域的突围早在意料之中。
据悉,早在2013年,厦门国贸就宣布注重核心主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并制定了2014年至2016年战略发展规划。同时,该公司还表示会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的运用,并频繁启动再融资申请工作,为未来业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而不少券商的分析报告亦提及,在产业群业务中,金融服务正逐渐上升为厦门国贸的核心业务之一。
避险与转型
对于厦门国贸此次在金融业务的迈步,有分析指出,楼市下行的情况下,房企的利润率持续降低,房企转型收益更为稳定的金融业务再正常不过。
据评级机构标普6月9日发表的报告显示,年初至今国内房地产销售疲弱,发展商将会根据市场情况而下调售价。
因此,标普亚太区企业评级资深董事符蓓亦明确表达房企利润率降低的担忧。其称:“由于过去数年土地成本急升,当以前购入的低价土地消化后,发展商的利润率将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数据也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初,公布三季报的135家上市房企合计总营业收入达到了4675亿元,其中总利润为835亿元,行业利润率只有17.9%,净利润率只有13%。并且,2013年上半年的房地产行业利润率由2012年的21.3%下降到为19.2%。
相比持续下滑的房地产利润率,很多理财计划、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却都达到了10%以上。
目前,房企除了利润率持续降低外,更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也不尽如人意。
据中国42座大中城市的数据表明,2014年6月份前半个月的房地产销售正在下滑。各级城市6月前半月销售势头均在弱化,一、二、三线城市交易量分别下降28%、28%和26%。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房企财务状况明显趋于恶化。
调查显示,开发商一季度来自房地产销售的现金流入也出现环比下滑35%,资本开支占房地产销售现金流的比例,也从去(2013)年四季度的88%快速窜升至117%。
对此,上述资本市场人士如此感慨道:“尽管今年证监会批准上市房地产企业再融资,但规模和节奏可能有限,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资金链仍紧绷。在低迷行情下,中小型开发企业一般很难从银行获得开发贷,即使获批,贷款成本和放款时间也明显高于大型房企。因此,市场不好,中小企业也很容易被淘汰并购。”
分析就指出,这个时候,常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并购、扩展提供资金的私募基金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厦门国贸成为基金管理人,一方面可以加大在金融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避险目前正陷入“泥潭”的房地产行业。
国企的障碍
不过,虽然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厦门国贸前途光明,但同时身为上市公司和国企的身份让厦门国贸在基金管理人角色上亦有尴尬之处。
“一般情况下,国企在投资的决策流程较为复杂,光是一个流程就会耽误不少的时间。”有熟悉私募基金的分析人士如此分析说。
此外,《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还规定国有企业应当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国资委报送年度投资计划。
“这样一轮下来很容易失去最佳的投资时机,就更别提回报主业了。”上述人士继续分析称,“而上市公司参与私募的仅仅是资本运作而非投资于实体,这也是非常危险的。”
而厦门国贸在地产项目上的投资是否会与母公司产生利益冲突,这也成为投资者的关注热点。
“除了身份的尴尬外,私募基金订立的合约通常会有多种方式,需要满足客户不同的投资风格,这远比公募基金复杂多样。”另一资本市场人士也表示了对房地产公司介入金融业务的担忧,“两类不同的行业,差异巨大。这其中还会面临投资人市场的培育、合格基金管理人团队的打造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厦门国贸旗下拥有国贸期货以及金海峡担保、金宝闰担保、金海峡典当三家公司。虽然拥有经纪及资产管理牌照,但并无管理基金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