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我送大家两句话,别老说长效机制怎么着,连长期的方向没有共识,怎么可能有一个成型的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一句话:长也好,短也好,多盖房子就是好。第二句叫做积也罢、压也罢,在商言商随缘吧。自个儿琢磨,长效机制看你的悟性。”
对于长效机制,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先生,9月26日在2013城市观点论坛南昌行中如此表述。
长效机制-适者生存
陈淮直言,长效机制并不是勉强写一个文、发个文就行的,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这个机制恐怕都长效不了。而上述中的“没有共识”,就是大家都努力按照自己的想象,设立长效机制的目标,所以会有四个明显的偏颇妨碍长效机制出台。
他指出,人们的偏颇观点希望政府说了算、目标在调控房价、实现均贫富、不触动垄断集团等几方面,但实际上长效机制应该包括4个方面的机制目标设置:推动供求关系,不断趋向于平衡的机制;让老百姓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机制;推动社会公平,实现协调发展的机制;要在时时处处能体现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机制。
当然,除了长效机制,陈淮思考的更多。
他向开发商给予建议“四个远离”--“一是远离权贵。别老想着巴结谁,我没说(巴结)官员,因为还包括(巴结)官员他儿子。不管有王爷,还有贝勒、格格。二是远离政治。在商言商,说土地就说土地,别一天到晚地王,让媒体说去,不接招,不回嘴,不讨论。说着说着就给你说到政治上,挖个坑你就跳进去了。三是远离是非。什么拆迁、征地,可能成为风口浪尖的事离远点,别让自己成为某种不同的政绩之间的牺牲品。四是远离狂妄。别老觉得笑傲江湖了,别轻易藐视学者、藐视消费者、藐视你的竞争对手、藐视高科技。”
“四个远离,信不信由你,看你的机缘,佛缘。”
而对于长效机制与开发商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陈淮的观点是“长效机制对国民经济的景气状态,具有适应能力的机制。可以这样说,春夏秋冬的交替是一个符合的过程,我们的开发商和购房人要能适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还要适应规律以外,夏天突然下冰雹等天气。这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自然界告诉我们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以为适者生存比优胜劣汰还更重要。”
地王之辩-尊重市场
不可违言,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断调适自己才是出路,对此,世联地产首席技术官黎振伟先生在演讲中亦提到,开发商需提升企业运营、抗风险等能力,以及有综合开发能力。
在黎振伟看来,这种提升对拿地王的开发商尤为重要,“今后随着地王的产生,我们的企业运营能力,我们的抗风险能力都在提升,否则搞不好就会陷入困境。”
为此,他还就数据分析指出,“从今年十个单价地王看出,开发商不会做商业地产,几乎没机会拿地王。因为政府拿着的都是好地,都是综合发展。”
上述陈淮的说法是“说土地就说土地,别一天到晚地王”,但黎振伟的观点却是“地王的问题确实很纠结,已经不可回避地王产生”。
黎振伟用数据指出--除了一线城市在不断产生地王外,在过去“不太聪明”的二线城市南昌,现在“也出现了新地王”--今年3月,红角洲惊现单价2600多万元每亩的天价,总面积不大,总价也不是很高,但是单价还是很吓人的,成为南昌单价地王,这个地的起拍价是800万元,是3倍。就连南昌下属县市--新建县地价,也已高达1054万元/亩。
为此,黎振伟指出,“(地王)问题我们不探讨,可能连地都拿不到,更不要说做开发……我们已经不可回避地王产生。”
在“地王”频出的时代,开发商却显出了无奈,南昌世茂新发展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贺强先生坦言,“从地王的角度来讲,实际上刚才很多专家都在说这个观点,谁也不想当地王。包括上个月,我们在全国拿了几块地,也是因为地王的关系,可能对国家的波动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从我个人来讲,要向一些不用拿地王,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土地的一些企业去学习,我也是想跟他们去学习他们土地的运作方式。”
戴德梁行华南及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程家龙先生的观点或能多少对拿“地王”的开发商一些安慰,“实际上有地王不稀奇,刚才陈淮主任也讲了,社会在不断进步,物价也在不断上涨,投资也越来越多。不出现地王倒奇怪了。”“地王不可怕,做地王的人一定要尊重市场,尊重专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