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一周评述:细则压哨出台 几分不安几分无奈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时间: 2013-04-01 02:47:54    来源: [ 观点网 ]

在火爆剧情背后,这样的“压哨登场”多少也透露出各地地方政府对出台细则之举的无奈与不安。

  观点网 本刊编辑部  如果要问上周什么电视节目最火,各地政府联袂上演的《细则出台》当之无愧。在收视率傲视群雄的背后,节目组对剧情发展节奏上的把握与拿捏,无疑最值得称道。

  上周一(3月25日)傍晚,广东省细则出台,预示了地方政府落实“国五条”调控政策已入“拂晓”。然而,当大家都搬好板凳坐等剧情的高潮时,剧里又响起纾缓的间奏。时间在流逝,广州的暴雨也断断续续下了四五天。就当散去的念头在观众情绪中刚刚弥漫起,北上渝在3月30日首先杀回银幕,三地政府于当天先后公布了房价调控目标、二套房买卖个税征收等相关调控细则。紧接着,在合肥、大连、济南、贵阳、南京等一批二线城市也陆续出台调控细则之后,深圳细则于31日傍晚隆重出台。而仅仅相隔4小时,广州细则也已粉墨登场。峰回路转、高潮迭起,这样的剧情足以让观众拍案叫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火爆剧情背后,这样的“压哨登场”多少也透露出各地地方政府对出台细则之举的无奈与不安。

  就在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的调控细则出台之时,有分析就表示两地细则体现了地方政府调控楼市、稳定房价的决心与力度,特别是北京关于20%个税征收方面表达明确,而且两地对于限购人群、三套房贷发放问题也有了明文要求。但该分析也承认研究利用政策漏洞的行为永远不可能杜绝,而调控效果如何则取决于政府对调控政策的坚持。

  如果说比较北沪细则还让观众看到不少地方政府争当“有为青年”的想法,那么在深圳、广州细则出台后,各地方政府的态度就确实有让人有疑惑之处。仅就北沪而言,市场人士虽然此前已经指出两地房价调控的目标都比较严厉(均表示房价要“保持稳定”),但作为落实中央政策的地方细则,两地均把二套房贷的问题抛给银行。而关于“停止发放三套房贷”的措施,由于两地已不允许购买第三套房,所以贷款的有无均无意义。

  显然,随后出台的穗深细则,依然未能走出这个框架。个税征收方面均无明确表态、二套房贷首付以及利率问题也留个银行、而三套房贷也无表示是否禁止发放。虽然广州在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方面给出明确限购说明,但相对整体而言,难免给人一种无痛搔痒的感觉。综上四个一线城市的调控政策,虽然北京市在舆论焦点的“20%个税征收”方面表态相对明确,但至今亦未出台方案解决“如何估算原房屋价值”的关键问题。

  如果大家开始质疑一线城市的政府调控细则,那相比二三线城市的调控政策而言,它们好歹也是一份洋洋洒洒地写有上千字的政府文件。南京市政府出台的房价调控目标全文154字,惨被网友调侃“超过140字了,需要发长微博”。其余城市,例如厦门、大连、合肥、济南等等,也团团和气、心甘情愿地扮演“打酱油”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们已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在出台细则时心态之别扭。

  一方面,在土地供应被中央政府明确要求“高出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背景下,如果细则制定过严,挫伤楼市,开发商利润减少,拿地兴致不高,必定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这就是地方政府的不安。

  另一方面,“国五条”早已要求地方政府调控细则“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所以,在大限将至之时,也没有一个地方希望惹上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这就是地方政府的无奈。

  有研究者说得没错,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没有漏洞的政策。但在“细则的细则”还没有着落,例如如何估算原房屋价值等等问题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调控房价、调控楼市的态度与决心已让人疑虑与担忧。



(审校:武瑾莹)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