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博鳌房地论坛,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
博鳌特稿 林木雄:房产税不能取代限购令
作者: 武瑾莹     时间: 2012-07-16 02:39:02    来源: [ 观点网 ]

税收出台之后,其实作用是短期的,因为常规化之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会慢慢接受,届时的影响也会变弱。

  编者按:火热的夏天,房地产行业的聚焦点再一次回到海南,一个放在火炉上烤的论坛。

  8月8-11日,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在海南隆重召开,围绕论坛主题“平衡与发展 可持续的中国房地产”,我们将采访众多重量级经济学家、行业大腕、企业领袖等,并推出“2012博鳌房地产论坛特稿”系列报道。
 

  观点网 武瑾莹 作为国际著名的房地产顾问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在中国的物业覆盖也颇为全面。因此,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各种情况,其南区董事长林木雄也颇为关注。毕竟,这将直接影响到第一太平戴维斯的业务发展。

  虽然这几个月的楼市成交有所上升,但林木雄表示不敢完全肯定市场就此回暖了。但其同时也称,如果明天市场反应出来像过去两个月一样火,那么政府可能有一些口头的警告之类的出来让市场不会太火。

  不过,林木雄也强调,不仅要看政府口头上怎么说,更关键的是要看行为上是怎么做的。

  林木雄认为,在短期之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会有大的改变。不过这一切终究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的发展情况。其称,如果政府要复苏经济,那么在金融措施上降息或降存准率就是可能性极高的事情,将直接导致流动性再次放松,即使这些资金的流出并不是针对房地产行业,但多多少少必定会有部分流向楼市,届时开发商或投资者的资金也会跟着好转。

  因此,楼市的调控或许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林木雄认为限购也会是一个中长期的政策。至少,其并不认为房产税可以取代限购令。

  林木雄反复表示,人们不要太高估房产税可以起到的作用。他认为,房产税不是万能的,怎么可能解决目前房地产行业出现的所有问题?

  其称,税收出台之后,其实作用是短期的,因为常规化之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就会慢慢接受,届时的影响也会变弱。

  以下是观点新媒体于7月初对第一太平戴维斯南区董事长林木雄的采访整理实录:

  观点新媒体:今天人民日报出了一篇社论表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这是不是也印证了你刚才说的预计短期内,至少今年内房地产政策不会有转变?

  林木雄:对。我觉得转变方向是不可能,现在的问题是会不会出台一些更严厉的政策,但我觉得这种机会很小。我觉得国家领导或者决策者都知道房地产很重要,把房地产打死,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把经济打死了。所以这还是怎么平衡的问题。

  现在外部经济不好,只能依靠内部。提升内部经济靠什么?以前卖衣服,一年要多卖几千亿,国内十几亿人,每个人都多买一百元的衣服吗?不可能。经济的转型,特别是中国经济总量这么大,这个船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要转很难。

  所以,现在要靠内需,但这需要时间,但我们也不知道时间需要多长。不要说中国,就说香港的经济转型也需要二、三十年,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观点新媒体:第一太平戴维斯总结广州前5个月的房价表现,中心区呈现下降趋势,郊区是上涨一成半。但是,6月很多业内人士都说因销售上涨开发商已经停止了降价促销的行为,你有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是,那么广州中心区下降的趋势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

  林木雄:我们认为中心区价格的确相对比周边高了,但是我认为这个价格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市场或者给投资者建议的时候都表示,不管在什么市场状态下首选还是市中心优质的地段。

  其实,我看到市中心比如珠江新城,没有很大的降价局面,可能在市区外围,比如海珠区或者白云区的价格可能会有一点优惠,而珠江新城这个地方还没有看到很火的促销活动。

  但是,不同的区域是有差异的。至于会不会停止降价不是很清楚,开发商采取促销活动的因素会慢慢减少,我觉得降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特别是现在卖得那么火,开发商要卖的一些空置楼盘都可能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所以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促销。

  观点新媒体:很多人都认为这几个月楼市表现量价齐升,您认为这代表楼市回暖了吗?

  林木雄:我们期待是这样,但是我不敢肯定。我刚才讲了,政府的政策还是主导了整个市场波动的趋势。未来半年的经济到底怎么样,我觉得这很关键。经济不好,就会在如利息、存准率等方面放松,会使市场里面多一点流动性。

  流动性一部分会流到房地产里面,受益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投资者。假如是这样,房地产市场相对来讲会比较活跃一点。但是,如果经济好到觉得差不多了,经济增长能够保8,政府就会进行微调。

  如果是这样就很难说清楚,明天市场可能反应出来像过去两个月一样火,那么政府可能有一些口头的警告之类的出来让市场不会太火。但是政府现在只能口头表态,而更重要的是要看政府在做什么。从金融方面,利率有没有变化?存准率有没有变化?我觉得这很重要。

  现在看来,我觉得经济问题不是一两个季度可以决定的,所以目前政府碰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外部经济的影响,外部经济就算没有影响,政府也要把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进行转型。而转型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产业方面,一个是消费方面。

  所以,在转型的过程中是有一些阵痛的。因此,利息可能不是降一两次就够了,存准率也不是降一两次就够了。

  观点新媒体:您认为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会再变动?很多人预测还会有两到四次的降息,您认为呢?

  林木雄:说四次的也有,两次的也有。

  目前国内的信贷利率相对于国际还是高的,而且高了不少,所以利率方面是有空间可以调。但是,有空间不代表一定要调,目前经济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必要调,我觉得这是关键。

  我估计经济政策方面,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向下走的。向下走代表什么呢?在资金流动性方面会宽松,但是宽松不代表限购令要放松。但开发商钱确实是宽松了,无论钱是怎么来的,投资者的资金也宽松了,这会产生什么效果呢?可以预计到,虽然是所谓方向性的放松信贷,但也没办法真正定向规定钱不能流入房地产,钱流出来自然会有一部分会流到房地产。

  这样会不会影响房地产在下半年降价卖?我认为这个概率会小一点。以前我们说过,政府把房地产商资金链控制住,开发商没办法融资只能降价卖房把资金回拢。现在有一些钱流进来就没必要降价,可以慢慢卖,慢慢卖价格就没有那么多的优惠了。

  另外,从买方角度来看。买方的钱多了,无论是刚性需求还是其他需求,信贷确实宽松了,这样自然会有不同渠道和不同方法流到房地产里面。最重要的是,大家还是很相信房地产的价格最终是往上走的。

  观点新媒体:在流动性放松的情况下,您认为会出台相应的新地产调控政策吗?尤其是之前一直热议的房产税,您认为会出台吗?

  林木雄:房产税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快可以解决的,而且一些税收影响还是很短暂的,比限购令可能还快一点,不一定能够解决现在地产方面的问题。

  其实现在可以看到限购令的影响。限购令也进行一年多了,开始半年没什么效果,进行到一年之后效果才明显,到现在开始又没什么影响了。所以我认为其实限购有可能成为中长期的政策。

  房产税不一定是限购令替代品,政府可以多方面同时执行,还有一些新的政策都可以出台,比方说按揭税、居住税都可以。

  现在是政府觉得要打楼市就会出台新政策,国家目前实质情况是这样,政策出来市场就收缩。不过也要看怎么打压,可能有的受影响大一点,市场适应的时间就要长一点。但是长了以后开发商也挺过来了。

  现在经济的两个方向和需求是不会改变的。而且,现在还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全世界有哪些城市经济在发展而房价在下跌的?没有。现在问题是房价涨得太高,一般的老百姓买不到房子,大学毕业十年之后都买不起房子。

  但从香港和新加坡的历史来看,其实现在他们的房价也都是很大的问题,政府都头疼,但是都要处理。这些政府也出一些政策,可能跟国内很不同。

  比如国内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就是香港的公屋占住宅市场里面很大的比例,就可以作为调节房价的工具,但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

  然后,在国外房地产登记系统比较完善,因为地方小,需要交什么税,要做什么工作很快就可以执行。

  在比如香港也有一个额外印花税出台了一年,刚出来的时候市场也受到影响,现在市场也已经接受了。

  现在回头看,大家会觉得有这些税要交,投资者自然会把这些成本算进去,买家也愿意承担这些成本,就已经把这种税常规化,问题是这个适应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现在利率又不能作为调控的工具,因为先要考虑经济。经济不好,利率只能降,信贷只能放开。另外,通胀的压力也比较大,对于所谓投机性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由房产税就可以解决。香港一直都有类似的税,但是房价跌了吗?没有。为什么房价会升?这是经济的因素、税收的因素、土地供应的因素。政府出什么政策都好,但是影响可能都是短暂的。

  观点新媒体:你认为房产税不能取代限购令的原因是什么?是针对人群的不一样?还是其实最终的效果是并不完全一致的?或有其他的原因?

  林木雄:限购令是针对哪些人呢?其实就是不让买,不管有多少钱就是不给。虽然不是很好,对于市场来讲是打压,但在政策里面是最有效的。因为很简单,不给卖,不让买。

  如果征税,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很快都会变成一种常规的工具。

  而且要第一要把公屋先建起来;第二把投机人和投机的工具掌握起来;第三把征税的系统搞好。

  而且现在经济不是房地产炒作的问题,要让经济复活不是通过征税就可以解决的,而是有更大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因为经济要复活,税率就要低,就要多放些钱在市场里面,这跟征税是矛盾的。

  我觉得征税的工作是要做,因为在正常的市场里面的确可以发挥一些功能。比方说有一些人就觉得因为土地卖的时候太高,政府一次性把土地卖给开发商,修了基建几年后又没钱然后给收回去。而房产税可以多一个税收来源,这是应该考虑的。

  但是,这对于解决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不是一个治本的办法。

  我不反对房产税登记制度联线,房产税要征收,但假如指望这个来解决房价的问题,我觉得不太现实。

  观点新媒体:广州政府今年推很多商业金融用地。换而言之,商业用地卖出去的加多了,那么未来相应这些商业项目也会增多,商业供应量或许也会持续增大,这对广州的商业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供应量增加了,那么广州的吸纳量也会跟着放大吗?

  林木雄:现在跟以前有一些不同,买了地政府可能要求马上盖,而以前买了地可能放在那里晒太阳,可以慢慢交地价。所以影响是什么呢?开发商买地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因为开发商也要判断将来的市场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土地买卖有两个核心问题要考虑,一个是具体地点,一个是价位,也就是买家要出多少钱卖才能赚钱。过去成交的几块地,除了恒大以外,一块是宅地在黄埔大道旁边,其它的土地都是在市中心,而这些地方的需求还是有。

  所以,这个供应我看不出为什么会消化不了。因为,供应是多,但是供应不是集中在一个点,可能分布在各个区域。比如说南站没有需求吗?肯定有需求,但是需求不会很多。比如白云区也肯定有需求,但是需求也不多。拿一两块地建起来,因为买的价格不高,开发商也卖得出去。

  反而我觉得规划才是问题的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举个例子,有一段时间政府把38块南站的土地推出来。但是,市场反应不怎么样,政府只能慢慢收回来,因为买家不是傻子。卖地不代表一定有人买,因为规划错误的话可能问题很大。

  比如首先要规划在南站有多少块土地,然后才有政府什么时候卖的问题。我觉得规划方面是不是要多考虑市场需求的问题,到底要做成金融城?还是作为住宅区?我觉得应该考虑。

  无论是伦敦和香港也好,写字楼也没多少面积,但是现在广州规划出来的有多少?欧洲的金融中心或者亚太的金融中心总需求有多少?现在广州有多少?有没有必要规划那么多写字楼?这些问题已经有人在提出,所以我觉得这更重要。

  因为,一旦开发出来就是什么时候卖的问题。这个就要看市场,开发商现在也不傻了,卖得贵,市场又没有需求都不愿意买。

  观点新媒体:今年北京、上海写字楼的租金上涨得非常快,所以导致很多开发商对北京、上海写字楼市场都非常看好。相反广州写字楼的租金水平预期可能稳中有降,这是不是跟广州写字楼的供应量处于高峰期有关系?

  林木雄:我觉得主导力量永远是需求,现在不是计划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由市场主导。市场的供需有一个平衡点,那个平衡点就是我们所谓的市场。

  从历史数据来讲,广州现在的供应量现在确实很多。但是,比较北京、上海,这个供应还是少的。北京比广州的总供应量大了五、六倍。所以需求少供应就多了,这看跟谁比的问题。

  现在广州推出50万平方米商业用地,对于广州来讲,可能去年总消化差不多是40多万平方米。但这是历史的高峰消化量。比较现在上海、北京新的消化量,我估计有100万,超过广州的一倍。

  所以我觉得关键不是供应,供应需求为什么不平衡?因为需求少。

  现在经济不景气,外商对于写字楼的需求少了,但国企、央企的需求没少。可是那些大型的国企、央企在哪里?北京首当其冲肯定最多,一个公司要用几个写字楼。

  所以,为什么现在租金不涨,也是考虑到需求相对来讲还是少。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在南区的总部跟北京、上海比,他们写字楼的面积至少相差3倍。在北京用一层至少2000平方米,但是在广州1000平方米都没有,可能用600平方米。

  而且现在有一些供应本身不是投资需求,是自用需求,比如说力通就是交通的总部,然后把剩下的写字楼租出去,并不是因为要投资写字楼才去盖。

  投资者也不笨,开发商投资物业来出租现在为什么多了一些呢?这要考虑一个因素,其实供应性质跟做投资、做开发的供应一样,珠江新城也好、天河北也好,我不担心这些地方的供应太多,而是担心其他区的规划会不会产生影响。而且,未来的规划用地在三、五年来讲有多大需求,这个是需要思考的。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