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其他 >
>
>
正文
2012城市观点论坛昆明行观点答问
作者:     时间: 2012-05-11 16:59:50    来源: [ 观点网 ]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深化改革,我们的问题要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推动房地产发展,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主持人:本次昆明行论坛,我们特别安排了"观点答问"讨论环节,本环节将请出一位嘉宾主持人,与三位演讲嘉宾进行现场讨论。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大家期待的"观点答问"讨论环节,有请提问嘉宾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战洪先生,以及参加讨论的嘉宾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先生、住建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秦虹女士和瑞士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先生。

  本次讨论环节时间为20分钟,下面,有请李战洪先生为我们开启这场讨论,谢谢!

  主持人(李战洪):由我主持代表三位嘉宾进行问答,我们有政策研究方面的秦主任,也有房地产业的开山鼻祖我们的孟董,还有来自银行业的代表陶冬专家。现在我开始主持对话。

观点问答

  我有一个观点,首先我想请教孟总,孟总很早以来就在挑战我们的模式,他在十多年之前就提出挑战,提出房改、房改税,但是我认为有两个不足,这个其实也是业界的说法。当时提出房改的时候,没有提保障房,所以造成了现在的麻烦。所以这方面孟总要负很大的责任,他可以说是政府没有做,但是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孟总当时没有提。

  第二个不足,孟总是第一个推房产税,为人民卖到房子增大了人民的负担。

  请孟总解释这两个问题。

  孟晓苏:我们在房改之前,就政府建设廉租房,我们当时还呼吁成立国家住房局,专做保障房的建设,在后来的建设部,成功推进了房改,当时没有做保障房。当时提供了两个亿的经济适用房。但是后来这个事情发生了变化,原因在于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人的智慧不是一样的,有的人智商不是那么高,所以多年不建保障房。我记得当时中房的前董事长拿着这个报告在大会上讲,我们都听了九年了,就是不执行,就是不建设保障房。现在开始建设了,现在还要恶补旷课。保障房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从不建保障房到建保障房,这在政策上是飞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贫困户都要建保障房。我们要把住房建设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要门类来坚持。

  我讲完了!

  主持人(李战洪):我想问一下陶冬先生,我看到他今天的报告里面也说了,我也注意到他最近的一些文章和观点,他都基本上是畅通,比如说今年的好日子已经不多了,比如说今天的经济走势是L型,就是银行业的畅通,我们是来自开发商,最懂得他们的顶层设计,我们最懂得最底层设计,媒体畅通是引导下有正式趋向,银行业畅通,我会想这两年的调整,银行业这两次的调整不足,有很大的爆出银行业一个行长说,我们的利润已经高到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能不能把我们的收入再降低一些。

  我第一个观点想问陶先生,银行业畅通是不是在这里面有了很大的好处?

  陶冬:李总,首先我要想做三个澄清,第一,银行的投资和投资银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二,给国内银行和海外银行是不同概念,我们是海外银行;第三,银行的业务和独立的分析是不同的概念,我做的是独立的分析。在此,我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去解释中国经济为什么今天反弹乏力,在座的各位在生活中就可以体会到,我只是把各位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想法提炼出来,我只是想把这些想法非常直截了当地讲出来,如果你认为这个是银行利益所之致的话,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谢谢!

  主持人(李战洪):我想另外一个问题,在房地产周期调整的时候,我们过去的十年告诉我们,周期性调整的时候,房地产的走势是因为新政的影响,政策的影响,不是风、就是雨的一个走势,我们的周期性,我们是胆战心惊,希望第二年就好,希望上去,但是这个结构性调整,我们面临的是转型,模式的转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考虑到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一些什么?

  陶冬:在开发商中有很多人有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看到的峰谷之后,就是一个智慧,中国的房地产接近了一个十年的牛市,所谓的峰,不是真的峰,所谓的谷也不是真的谷。我们中国的房地产基本就是这样的情况。

  我可以给你讲一个小小的股市,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一块地,这块地不是在海边上,但是在海边上,在这块地上建了四栋小洋楼,平均的回报是7-9%之间,你猜他花了多少钱?15万美金,这个钱在我们的一流城市可以买一个厕所了。不知不觉间,我们的房价在过去的五、六年漂移得很远,在过去的价格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差距。你比一比,这中间的确差了很远,这不代表明天房价一定跌,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房价客观因素存在的时候,我们再谈什么叫谷底。谢谢!

  主持人(李战洪):陶先生所说的,大家没有真正体会到谷底。

  孟晓苏:这个谷底,在中国充分成长之后,日本在房地产业通过经济发展,到了1988年,才开始的。这里,如果我们正式处在日本60年代的水平,我们还有20多年的发展。当然,中国有了日本、美国的经验教训,那个时候我们会进行一些抑制性的政策,我们不会出现“曼哈顿”的景象。

  主持人(李战洪):今天看到凤凰卫视的报道,车速只有60公里了,所以他提出来,很多律师提出来,要求收费的质疑,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回答,或者政府的动作,他们希望得出一个结果,他们发现这个投资化拉动回报,政府拿了49%,政府的利益让他对这条高速公路不做工作。所以我想问一下,来自住建部的秦主任,这个政策是对开发商发力,还是对消费者发力?把开发商的利益输出,对土地发力,对银行这块,在运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暴利,中央政府的政策也增加了,什么时候把政策的发力点,放到银行的发展上,有没有这个打算?

  秦虹:刚才就说,有些投资性的需求,在市场上提高房价,有推动作用,现在限购也好,限购如何限?家里第三套房不准买,外地人不准买。现在的限购是第三套不准买,第二套房要提高利率。所以政策总规的方向在控制政策性的需求。这样的政策目前是抑制市场上投资性需求的角度。你说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土地、金融制度,那是需要改革,而不是需要政策。比如说土地问题,现在的土地政府招、开等环节上,要改革这个,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要改革,一个改革是我们国家财税体制的改革,如何让地方政府的市权和财权相统一,一味地责备地方政府统一财税,地方政府的财税从何来?财权,要找到的财权就是土地,他们找土地,要让地方政府不在土地上找财权,那你要在其他的地方给财权,这是改革,这不是一项政策能够解决的。

  第二是土地使用的改革,我们现在的土地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还有国有土地,同地不同权,一条马路的之隔两块土地,其性质不同,价格不一样,开发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你征了国有土地就可以经营、转让,而集体土地是不可以的。所以是同地不同权。这是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两个问题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不能够相提并论。

  的确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深化改革,我们的问题要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推动房地产发展,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主持人(李战洪):我刚才到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改革,又概括了,是不是有部分土地扩展,这个土地的旷课,跟进改革,现在还没有开始,不是保障房旷课了12年,现在没有跟上,我旷课了。金融政策也没跟上,是不是也旷课了,在旷课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要补上?

  孟晓苏:要积极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才能带动未来产业和经济。刚才陶总在演讲中说到增加了1亿的贷款,却放不出去。为什么企业用不到钱?因为产品卖不出去。像武钢,我现在钢铁卖不出去,我要养猪了。要放给国美电器,但是他们的电器卖不出去。老百姓买农空调放在什么地方,要有房子。还有节水洁具,你搞高科技,高节水洁具,你总得有房子,才能安进去,你不能让老百姓把洁具都砸了,再买新的。节点在老百姓的消费,消费的最终原因在房地产。温州的老板跑路了,是因为温州老板没钱了,温州的房地产搞金融改革,可以融资。温州的老板为什么要跑路?因为他的产品卖不出去,他的瓷砖厂、建材厂关门了。如何解决温州老板的销路,这样资金才能够正常地周转。所以我认为必须要牢牢抓住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这个龙头是我们目前明确的主导产业。这个主导产业不能死了,保障房是汽车的四个轮子之一,如果把这个轮子掐死了,就死了。像浙江金华的案例,我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要对孩子下手,下手就会死。

  主持人(李战洪):我想嘉宾们用最短的方式回答一下,在三个下降,分三个原因,成交量大幅下降,还会出现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而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才真的是下降了。

  请三位嘉宾简单地回答一下。

  秦虹:你说明年房产投资下降,今年一季度房产投资增速已经比去年下降三个百分点了。房产投资的负增长,我觉得今年还很难看到。

  孟晓苏:如果出现这个三个大的下降机不光是中国房地产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陶冬:我觉得房地产方面的政策调整,我估计要等到新总理上政之后,至于流动性的研究,需要几年的时间,犹如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主持人(李战洪):今天看到凤凰卫视的报道,车速只有60公里了,所以他提出来,很多律师提出来,要求收费的质疑,一直得不到政府的回答,或者政府的动作,他们希望得出一个结果,他们发现这个投资化拉动回报,政府拿了49%,政府的利益让他对这条高速公路不做工作。所以我想问一下,来自住建部的秦主任,这个政策是对开发商发力,还是对消费者发力?把开发商的利益输出,对土地发力,对银行这块,在运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暴利,中央政府的政策也增加了,什么时候把政策的发力点,放到银行的发展上,有没有这个打算?

  秦虹:刚才就说,有些投资性的需求,在市场上提高房价,有推动作用,现在限购也好,限购如何限?家里第三套房不准买,外地人不准买。现在的限购是第三套不准买,第二套房要提高利率。所以政策总规的方向在控制政策性的需求。这样的政策目前是抑制市场上投资性需求的角度。你说的其他方面,比如说土地、金融制度,那是需要改革,而不是需要政策。比如说土地问题,现在的土地政府招、开等环节上,要改革这个,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要改革,一个改革是我们国家财税体制的改革,如何让地方政府的市权和财权相统一,一味地责备地方政府统一财税,地方政府的财税从何来?财权,要找到的财权就是土地,他们找土地,要让地方政府不在土地上找财权,那你要在其他的地方给财权,这是改革,这不是一项政策能够解决的。

  第二是土地使用的改革,我们现在的土地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还有国有土地,同地不同权,一条马路的之隔两块土地,其性质不同,价格不一样,开发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你征了国有土地就可以经营、转让,而集体土地是不可以的。所以是同地不同权。这是涉及到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两个问题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不能够相提并论。

  的确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深化改革,我们的问题要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推动房地产发展,这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主持人(李战洪):我刚才到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改革,又概括了,是不是有部分土地扩展,这个土地的旷课,跟进改革,现在还没有开始,不是保障房旷课了12年,现在没有跟上,我旷课了。金融政策也没跟上,是不是也旷课了,在旷课的过程中,是不是也要补上?

  孟晓苏:要积极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才能带动未来产业和经济。刚才陶总在演讲中说到增加了1亿的贷款,却放不出去。为什么企业用不到钱?因为产品卖不出去。像武钢,我现在钢铁卖不出去,我要养猪了。要放给国美电器,但是他们的电器卖不出去。老百姓买农空调放在什么地方,要有房子。还有节水洁具,你搞高科技,高节水洁具,你总得有房子,才能安进去,你不能让老百姓把洁具都砸了,再买新的。节点在老百姓的消费,消费的最终原因在房地产。温州的老板跑路了,是因为温州老板没钱了,温州的房地产搞金融改革,可以融资。温州的老板为什么要跑路?因为他的产品卖不出去,他的瓷砖厂、建材厂关门了。如何解决温州老板的销路,这样资金才能够正常地周转。所以我认为必须要牢牢抓住国民经济发展的龙头,这个龙头是我们目前明确的主导产业。这个主导产业不能死了,保障房是汽车的四个轮子之一,如果把这个轮子掐死了,就死了。像浙江金华的案例,我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要对孩子下手,下手就会死。

  主持人(李战洪):我想嘉宾们用最短的方式回答一下,在三个下降,分三个原因,成交量大幅下降,还会出现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而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降,才真的是下降了。

  请三位嘉宾简单地回答一下。

  秦虹:你说明年房产投资下降,今年一季度房产投资增速已经比去年下降三个百分点了。房产投资的负增长,我觉得今年还很难看到。

  孟晓苏:如果出现这个三个大的下降机不光是中国房地产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陶冬:我觉得房地产方面的政策调整,我估计要等到新总理上政之后,至于流动性的研究,需要几年的时间,犹如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