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4月1日,北京市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了《北京市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京今年将重点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四类领域,分别是:政策性住房建设、核心区疏解改造、特色街区、四合院等城市开发建设工程;文化、旅游、体育、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等现代产业发展工程;轨道交通、再生水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热力场站、垃圾处理厂、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市场化建设工程;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市场化建设工程。
北京市市发改委副主任宋宇介绍,北京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街区整治、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多个以往政府和国有投资占主导的领域,今年争取实现民间投资比例达到全社会投资的六成。
宋宇表示,在政策性住房方面,此前也有民间投资参与经济适用房建设,但目前政府重点推动的公租房建设,由于投资回收期长等多重因素,民间投资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今后政府将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度设计,进一步放宽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在符合规划的情况下,鼓励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面向社会公开配租,可优先解决职工过渡性住房需求。
数据显示,“十一五”北京市民间投资发展迅速,完成投资1万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1%,比“十五”期间提高4.5个百分点;年均增速13.2%。
从近两年看,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民间投资大幅下降,仅占全社会投资的43.2%。2010年民间投资呈高速恢复增长态势,同比增长51.6%,占全社会投资的57.9%,高于2009年14.7个百分点。今年1-2月,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9.6%,同比增长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