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观点时评 >

>

>

正文

观点一周评述:房地产调控方向在市场之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时间: 2010-11-14 19:36:09    来源: [ 观点网 ]

对于房地产而言,货币紧缩预期的形成可能将打破目前调控的僵局,真正的拐点或就此形成。

  本刊编辑部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亚运会开幕狂欢的映衬下,股市周五的遭遇就像一个黑色的幽默。没有任何的征兆,沪深股市上周五开市暴跌,沪指急挫跌穿3000点,创下了年内沪指最大单日跌幅。

  大跌的导火索却是个谜,鉴于上周央行刚刚宣布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央行将开始开始收紧流动性的猜测成为了最让人信服的股市暴跌理由。

  在短时间内相继加息和上调准备金之后,央行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成为了资本市场包括房地产行业关注的焦点。尽管为货币紧缩时代已经到来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在国内CPI居高不下、海外热钱存在涌入风险的大背景下,央行的举措已经流露出了为充足的流动性寻找“台阶”的信号,货币紧缩时代预期已经形成。

  对于房地产而言,货币紧缩预期的形成可能将打破目前调控的僵局,真正的拐点或就此形成。做出此判断的原因在于,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金融货币政策才是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命门所在。

  事实上,4月份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至今为止,似乎都并未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非常实质性的影响,相反,对于政策本身的合理性却争议颇多。

  按任志强的说法即是,政府现在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仅要管“结婚证”的发放,还要管市场睡觉的姿势,包括床单的颜色,晚上睡觉开不开灯,“甚至在中央的政策之外,各个地方政府还往往采取一些更加极端的方式去限制价格的变化和价格的增长”。

  在任志强这样的市场派人士看来,包括限购、限贷等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显然都是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的,并不能根治房地产市场的病根。

  但在这些争议之外,大多数的金融学者、房地产业内人士对运用于房地产调控中货币政策、利率手段却并不排斥。在央行的第一次加息之后,任志强即认为,货币总量的失控才是通胀的罪魁祸首,压房价并未能同时解决货币增量对其它价格的影响,如果早些动用利率手段,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平稳发展。

  一个早已有之的共识是,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除了与市场供应不足有关外,也与宽松货币政策下充足的市场流动性密切关联。在短期内并不能解决市场供应问题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应该着力于对于货币政策的调整,解决房地产市场外部的问题。

  这种思路本已有迹可循。但美日两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加剧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风险,这促使央行不得不加快对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步伐,提前进入阶段化的货币紧缩政策周期,强化对资本风险的管理。

  央行的调整步伐已初露端倪。上周末,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就央行行长周小川前阵子提及的“池子”论还解释称,央行的“池子”并不是物理上的概念,并不是指具体的某一市场,而是一系列货币政策的组合。包括对流入外汇的管理,准备金率调整、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等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等。

  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刺激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极有可能已经快走到了尽头,货币紧缩时代并非遥不可及,对于房地产调控而言,这可能是一个好时代的到来。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info(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